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真思辨 | 细说人体内的那些正气

指导老师:尹红杰

撰文:麻黄通 无思 空灵

版权归“至真学堂”所有

大家好!

上次我们讲了“正气”与“邪气”的关系,知道了正气有助于长养、有抗邪能力,包括了真气与谷气。那正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分类、性质、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这次我们通过《灵枢经》的《决气》篇,继续探讨正气的问题。

一气辨为六名

“决气”的决是分辨的意思。那气呢?是指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明明就是体内一团气,为何还要分别出六个不同名称呢?其实,气虽名为六,但总由一气所化,本于先天真元之气(精),由此生得后天水谷之气。分可为六名、和则为一气,决而和之,《决气》也由此得名。

到底六气是什么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看文章最后一段。“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这里说的是“六气重要性”的问题,按岐伯的意思,六气分别统领于不同的脏腑,它们的重要性以及功能的常和变,都取决于所属的脏腑。而六气又都是五谷精微所化生,这些精微物质又来源于胃,所以胃是六气化生的源泉。换句话说,精、气、津、液、血、脉都是后天谷气所化生。

何谓精?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常先身生”提示我们,精是先于人体生成之前就存在的,是构成人体生机的先天性物质,自身就带有生机。上次说到正气是主生的,有助人体长养的,可以说是一切生机的总称,因此才说真气也包含在正气之内。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指精禀受于父母,由父精母血中的神气相抟交合而成。也就是上次提到的“所受于天”的真气进一步形成的有形物质。

精藏于肾中,具有先天属性,是正气的本源所在。在它的蒸腾气化作用下,才有了后天的水谷之气,并得到后天谷气的不断充养。精与谷气并而充身,就有了接下来的气、津、液、血、脉。

何谓气?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上焦开发”,指的是,通过上焦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把胃中水谷精微之气散布到全身内外。上次提到,真气是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的,这里的三焦即上中下三焦之气,它根于肾中元气,是肾精蒸腾气化所产生的原动力,即元气之“别使”。肺肾相连,其整体作用以上焦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为起点。

“宣五谷味”。具体怎么宣发?内在机制是怎样的?《经脉别论》有答案,经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由于中焦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发肃降、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津液得以输布到全身而循环不休。也就是说,先有上焦开发,使谷气流行于全身,才能达到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其实这些作用也包括下面的津、液、血、脉的作用。

“若雾露之溉”,是说“气”相对“津”和“液“来说是无形的,而气的各种功能的发挥,是要以津液为载体的,无论机体内外,都要依附于有形之津液、血等来起作用。

津和液都是人体内正常水液,如汗、泪、涕、尿液等,都来源于饮食,依赖于脾和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平时常常合称,但是,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总的来说,“津”相对来说属阳,活性强,可达体表;而液属阴,活性较弱,深藏于骨髓当中。

何谓津?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腠理就是皮肤、肌肉的纹理,即体表。“腠理发泄”就是指汗液从体内发泄到机体表层。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实际上,津液的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而津液代谢正常平衡的维持,也有赖于气的固摄。只要这些功能正常,汗出就不多不少、刚刚好,就是“汗出溱溱”。

《脏气法时论》说,“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至津液,通气也。”结合“上焦开发”来看,上焦开发使气达表,继而腠理开,津液随气而至,达到气血通利的状态,所强调的,就是津液的发泄是需要气的推动和气化。

我们必须记住气以津液为载体。比如,《伤寒论》中一些人为的误治,会导致“气随津脱”,还有所谓的“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何谓液?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再来看液。刚才说了,相对“津”来说,“液”属阴,活动性更低,深藏于骨髓的。

“谷入气满”是什么状态?其实是概括了气和津的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气”的上焦开发,“津”的腠理发泄,津随气至而通气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从发散于外到收藏于内,让水谷精微充满于周身内外十二经脉,然后盛满外溢的部分,输注于机体深层部位。

“淖泽注于骨”,“淖”本义泥沼,这里引申为满溢而浓稠的意思。泽,就是润泽。满溢的部分注入到哪里呢?是“注于骨”中成为骨髓,使关节能灵活屈伸;

“泄泽”是指渗出的部分,起到补充、润泽脑髓,又散布到皮肤成皮下脂肪,保持皮肤润泽的作用,这就是液的分布与功能。

何谓血?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血是液态样物质,性质也属于水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那血是怎么化生的呢?

第一,“中焦受气”。先看两段经文——《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焉。”《邪客》又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综合来看,中焦所受的是一般的水谷之气,但是经过“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就成了营气与津液,是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营气独得行于脉中,上注于肺脉,而化生血液。

第二,“取汁”。就是谷气被提炼成精专部分的过程,汁中包含了营气和津液。

第三,“变化而赤”。血液的生成,除了营气和津液的作用外,肺脉的功能也参与其中。“变化而赤”是营气与津液上注于肺脉之后,持续运行生化达到极致,就发生了“变”,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此外,营气除了能化生血液,又有营养身体的作用,故又称“荣气”。《内经》并没有绝对说血液是哪个部位生成,只是概括地说上注肺脉之后“奉心神而化赤”,这个就不必纠结。

何谓脉?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脉本义是指血管。“经”“络”名词的出现比“脉”要晚,是“脉”的进一步细化。

脉有什么功能?“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就是说,脉具有约束营血行于一定的路径,阻遏血液逸出。所以又有“血府”之称。

这里要注意,本篇是说气的分类,所以这个“脉”主要还在说脉气,与气血津液一样,脉也是谷气所化生。它离不开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一方面引导营气正常循行并濡养全身,另一方面防止血液的无故流失。

另外,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作用,临床中,通过寸口脉象的变化判断五脏六腑气之盛衰、病情轻重及预后情况。《伤寒论》中,可以看到仲景除了以症状,也以脉象来判断病情的预后,甚至是服药后的或生或死,如第315条的白通加猪胆汁汤,“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综上所述

逐个理解了六气之后,最后回头看六气与一气的关系:

其实,说是六气,只是气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发挥各自功能有所不同而已;说是一气,是指这些气都是本于“精”,又都是胃中谷气所化生,相互依存、彼此关联,都是人体生理状态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功能物质,综合起来就是人体的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 第卅讲 《灵枢.决气篇》
读黄帝内经笔记(二百零五)
论透邪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内经临床精要 (“六气”及其病侯)4.2.3.【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灵枢》决气第三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