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胡文炜


我写过关于《红楼梦》的年代一文(见后),认定此书成稿于乾隆时期,我认为这是无可置疑的。现看到平湖方面有以下四个不同意见:

1、“定鼎百年”不能从1644年算起,而要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作为开始,也就是要从公元1616年算起。

2、书中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既然失落无考,所以“百年”不能作为证据。

3、“回避”了书中的“末世”。

4、乾隆年代不能写、不敢写书中的有关内容,所以只能是早于乾隆年代的作品。

 

现作以下回复:

1、我说写的是乾隆年代的事,并不只有一个“定鼎百年”的证据,而是一共有7 个,都是互相可以印证的,见原文。

2、《红楼梦》是小说,所谓失落无考,是虚写一笔。这种虚写不只一处,也不只有《红楼梦》。如果一定要坐实,那又怎么“考”出书中写的是杭州、是西溪?

3、文中是不提“末世”,但这怎么能说是回避?我又没有事先看到“末世”是个问题。所以只能说是没有提到、希望解释一下,不能说是回避。对于红学,我从来没有回避任何问题,回避就是站不住脚,这对于大家都一样。关于《红楼梦》中的末世,我在早先的文章中多有提到:那是大族人家的末世,是体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个道理。当时流行说《红楼梦》写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我反对这种说法。具体到贾家,五世就是水、人、文、玉、草,《红楼梦》写的是大族的演变过程,这与所谓的封建社会必然灭亡无关,当然也与明代灭亡无关。原文见后。

4、乾隆年代能不能写、敢不敢写书中的有些内容,不等于实际没有人会写这些内容。对此我又加写了一部份,说明乾隆年代完全有可能写《红楼梦》这部书,根本不成问题。这里不详。

 

 

 

一、《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兼及“气场”说

 

《红楼梦》成书于哪个年代,目前一部分人持“明末清初说”“康熙说”,主要的理由是小说具有晚明文化气脉、体现改朝换代的遗民思想、小说有那个时代所具的“气场”,并从书中找出一些写法和字句来作为证明。

一部著作的成书年代,最简单的当然是看其初版、初印,但由于有些书从写成到印行会间隔一段时间,甚至较长的时间,所以印行年代不等于写成年代。这就要看作者的在世时间,还要看他是什么时候写的这部书。《红楼梦》之所以有那么多话可说,原因之一是对这部书的作者身份存在很大分岐,于是不少人通过寻找书中的痕迹和线索,来证明作者的时代以及作者是谁。

    确实,一部好的小说总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但是书中的时代气息是不是就等于这部书的写作年代?不是。例子很多,如《三国演义》明显具有浓厚的东汉晚期及魏蜀吴的时代气息,但作者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水浒传》宋代的气氛很浓,但其成书已在明代,虽然之前有过关于宋江的话本,那不仅非常简单,也不见得生动,两者高下悬殊。就在近些年,“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写得引人入胜;许多清宫戏使人看得入迷;一部部写得有声有色,仿佛作者亲自经历过一样,时代的气场都很足,但作者都是现代人。《大西南剿匪记》的作者海飞,大西南剿匪时还没有出生。所以说《红楼梦》中即使含有一定的晚明文化气脉,也不能用来认定作者就是那个时期的过来人。

    作品有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思想,只能证明这部书的作者不是宋代或明代早中期的人,但不能排除是清代中期的人。也就是说前代的人写不出有后代特征的著作,但后一代的人却能写出前一代文化特征的著作来。如果拿洪升的《长生殿》与《红楼梦》来对照,里面可能有些文句相似甚至相同,但这不能说两书一定是出于同一人,《红楼梦》作者完全有可能熟读了《长生殿》,从而在小说中出现了那些文句。当然如果仅仅从这一点来看,也不排除是洪升熟读了别人的文章,从而在《长生殿》中出现了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句,但同样不能断定两者是同一人所作,不能说两者只能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作品的时代特征上限不可靠,下限则不可逾越,例如若小说中写到只有康熙时代才有的物品,那么书的作者就不会是万历时期的人,但作者完全可以是乾隆时期甚至晚清、当代的人。

    作为小说的《红楼梦》固然写得非常细腻生动,有些场景仿佛使人置身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极其逼真。其实但凡优秀作品大都能做到这些,《水浒传》难道还不够生动逼真吗,鲁智深倒拔垂杨,写得真是栩栩如生,仿佛实有其事,但现实中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神魔小说《西游记》也非常引人入胜,连腾云驾雾也好象是真的一样,然而作者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呢?《红楼梦》中写了好几位女性的内心世界,难道作者也是女性?当然这不是说《红楼梦》没有生活基础,而是不能将书中所写来决定作者是谁,因为我们谁也不是当事人。

    《红楼梦》中如果有遗民思想,那完全有可能来自家庭影响,一件祖上留传的遗物会给后人的心灵刻下伤痕。我们看书中所写的一些事件、所提及的时间,明显远在晚明以后,甚至康熙之后。

    最早记载《红楼梦》年代的是程本。程甲本印行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书前高鹗在“叙”中说“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次年(1792)印行的程乙本“引言”中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一“廿余年”,一“几三十年”,也就是二十多年,不到三十年。照此看,传抄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左右。当然传抄时间不等于是写成的年代,但毕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程高的话是印在公开发行、又是很引人注目的正文前面,最先被大家所看到、所记住,他们不可能也无法说假话。此外,舒序本的“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记载乾隆庚戌(1790)秋有人对他说有两种抄本,一是80回本,一是120回本,也可以作为参照。

    下面我们来看《红楼梦》正文中有关年代的一些文字:

    1、第5回借宁荣二公之灵对警幻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也就是说书中发生的事距开国已有百年。照实算是1744年,即乾隆九年,当然所谓“百年”,只是个大致数,九十年左右也可这样说。

    2、焦大的年龄书中没写清楚,只说“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几回兵”,大致是十七八岁。到他出场时大约七十多岁,也就是说他在贾家凭的是五十多年前的功劳。康熙时期有平三藩之乱;征战台湾,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还与噶尔丹作战。所以焦大骂人的时序与开国百年并无矛盾。

    3、贾家第一代水字辈,第二代人字辈,第三代文字辈,第四代贾琏、宝玉是玉字辈,草字辈的贾蓉已第五代。通常情况以三十年为一代,推算一下,到《红楼梦》中故事的时间也不应在康熙年代。

    4、第29回张道士对贾珍说:“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明中间隔了好几十年,也就是不可能是明末清初的年代。第5回的“国朝定鼎”也就是开国,与贾家始封“国公”的时间可能并不一致,但都能说明小说中所写的年代已经远离清初。

    5、第77回写到人参只一百年就成了灰,当时找到的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这显然与第5回的“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相一致。

    6、关于人参,据20141112日《光明日报》第14版载:“明末,后金政权经常与明朝进行人参贸易。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因人参易烂,明人乃佯装不欲交易,以压低价格。努尔哈赤遂发明人参煮晒法,使其经久不腐,结果‘所济甚众,民用益饶。’”按照此说,如果是康熙时期,那么百年人参不是“成了灰”,而是早就烂了。第77回所写一包一包的人参只能是经过“煮晒法”后保存的干参,如果照报纸所说,康熙时期的人还不知道“凭是怎样好的”人参过一百年就成了“灰”这个经验。

    7、第16回王熙凤说:“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赵嬷嬷接说:“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我才记事儿。”书中还说甄家接驾四次。那么哪个朝代有南巡,而且不止一次?总不是明朝及以前吧。乾隆时有,那更晚了,因而只能是康熙南巡。由于王熙凤没赶上、赵嬷嬷才记事,自此以后她们没有再遇到,如果联系史实,那么她们说的那次仿舜巡只能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最后一次南巡。这里王熙凤可能是有意将年代说得近一点,把三十年前说成二三十年,因为作为贾琏奶母的赵嬷嬷是“才记事”,八九岁,最迟十岁应该能记得了,此时贾琏还没有出生,所以她们说的盛事只能在三十年前。还有“太祖”、“四次”都是平时交谈中的话,不一定准,也是作者有意留下一些差异。过三十年是乾隆二年(1737),大致是乾隆初,这与国朝定鼎已历百年(1744)基本差不多,因为“已历百年”只是个大概数。如果书中所写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或康熙时期,那就无法衔接。

    我们知道,凡没有发生过的事,后人是不可能预知并创作的,凡已经发生过的事,当事人可以写出来,未经历过的人也有可能借以创作。再说得明白一点,也就是昨天的事,昨天看到的人能写,今天没看到的人也有可能写一下,而明天发生的事,今天的人就无法预写。非常明显,乾隆时的人可以写康熙早期时的事,而康熙时的人,就无法写乾隆时的事,前面所列的这些都可以作例证。

    要说《红楼梦》中的气场,读者的主要印象恐怕聚焦于贾府的生活排场,姐妹们的闲情逸致,大族人家的坐享其成。书中或许有改朝换代的遗民思想,但不能否认更多的是太平年代的奢靡、享乐。书中确实有担忧,可那是对家族后继无人的担忧,偌大家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没落、消亡,而不是外族的入侵,江山的不稳,前朝势力的潜在,也没有改朝换代之初的迷惘。凡一个政权刚成立,最警惕或担忧的便是前朝势力、未肃清的敌对力量,这与《红楼梦》中的后继无人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书中也不是要写对前朝的留恋、失去江山的失落、卷土重来的复仇欲望。书中写贾敬的官是袭的,但他“一味烧丹炼汞”,不理家事。贾珍在家“一味高乐”,全都是坐享太平。这只有不知创业艰辛,远离动荡颠簸才会有如此靡烂的状态,如果天下未稳,变数难测,哪里会有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书中前面说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也与小说开头的表白完全一致:“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地集,以告天下人。”所以说“享乐”是这部书的基调,“后继无人”是作者的警示,这才是小说真正的“气场”。

    应当承认《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是复杂的,正因如此,书中所含的思想也很复杂,如果其中有一定的遗民思想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不能因此就说这部书写成于康熙时代,因为“成书年代”是指完成这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书。所以即使可以从书中找出早期的、康熙时的痕迹,但更要看到书中所呈现的乾隆初年的“太平景象”,看到书中对已经过了几十年太平生活的大族的担忧以及“作者”对到头来“一技无成”的忏悔。

在《红楼梦》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有明末清初的遗民思想,有晚明气息,但更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际年代的透露,也就是书中所写的事件、生活场景是发生在乾隆初期,即公元1736年左右。从将生活经历写出初稿,到曹雪芹多年的批阅增删直至完成稿本,这个过程大致有三十年时间。由于程甲本是1791年问世,这恰恰与书前告诉大家的“是书”已传抄“几廿余年”“几三十年”的1762年基本相衔接。当然这里所提的年份不一定精确,也不可能十分精确,但总体上绝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我们不能因为书中有一些早期的思想痕迹,就无视这一有序的脉络。

 

 

 

二、《红楼梦》“中的“末世”

 

《红楼梦》中反复多次出现“末世”二字,其实,作者笔下,这个“末世”不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是清王朝的末世,而仅仅是指贾府这一个大族的末世。

小说前八十回主要描写贾府第三代“文”字辈,第四代“玉”字辈和第五代“草”字辈在同一个大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同时也通过焦大等人,告诉我们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简要情况,使我们知道贾家由第一代“水”字辈艰苦创业,第二代“人”字辈守业,第三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开始走下坡路,第四代荒淫腐败,到了第五代,这个家庭一败涂地,子孙流散,大家庭不复存在。从创业到守业到腐败,再到灭亡,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许许多多大家族的共同命运。“旧时王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唐·杜牧《金谷园》)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先后举了不知多少个赫赫扬扬的封建大家族,成为人间骄子,这些大家族又都陆续衰败、消亡,他们的后代又再成为寻常百姓。早于《红楼梦》整整两千年的孟轲,就已总结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孟子·离娄下》)贾家祖先的余荫遗泽正好断绝于第五代“草”字辈。《红楼梦》形象地体现了孟子道出的这个规律,用小说中的语言,则是“乐极生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告诉我们:历来野史(即小说)千部共出一套,或贬人妻女,笔墨淫秽,或才子佳人,无非编造。确实,历来写家庭生活的小说都是如此,从来没有人真实地,形象地写过封建大家族详细的生活内幕。《红楼》便是我国第一部写寻常百姓所不知道的封建大族日常生活的长篇巨著,这是小说作者的伟大入之一,也是《红楼梦》之伟大处之一。对于小说来说,《红楼梦》是唯一的,对于封建大族来说,贾府无非是其中的一家,这样的大家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很多,它们的兴衰命运大致与其相似。

《红楼梦》不仅写了一个大家族崩溃前的状况,也提到一个大家族灭亡后,它的子孙命运又是如何。小说第一回介绍贾雨村原本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伤。”原来,贾雨村就是另一个封建大族崩溃后所流散的“穷儒”,他正是那个大族的末世­——最后一代中的一个。作者写得很清楚:一个大族灭亡了,其子孙可能读书,可能务农,可能出家,可能入狱,可可能重新做官。贾府的巧夺天工姐进了农家,惜春进了古庙,贾兰则当了官。书中的“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规律。“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封建社会里,一个大族消灭了,另一个大族在兴起、取代。一个大族灭亡后,可能永远消失,也说不定过若干年,其后代又会发迹,重新登场。《红楼梦》第一次形象地写出了封建时代大家族的发展规律,这是她的又一伟大之处。

《红楼梦》形象地、具体地、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内幕和命运规律,而不是写整个社会、整个制度的最后崩溃。封建社会崩溃的原因很多,如新思想的传播;世界潮流的发展;工业革命;皇室丧权辱国,激起人民义愤等等,这跟《红楼梦》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其实《红楼梦》已经够伟大了,我们无需把不属于她的东西往她那儿扯。如果《红楼梦》作者以史为鉴,那么他的生活时代大致相当于汉朝的“甘露”、“黄龙”;唐朝的“开元”;宋朝的“庆历”、“皇佑”;明朝的“成代”、“弘治”。他可以料定一个王朝终将被取代,但他无法预见整个社会,整个制度的灭亡,因为他无法预见到一个新的社会,新的制度。就《红楼梦》来说,即使预见到清王朝将要灭亡,他也没有把这种预见写到书中,作者在《红楼梦》中只写了一个封建大族的生活和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梦》里的“末世”是谁的末世?
《红楼梦》描写的时代背景清晰可辨,只是许多人没有想到
谈谈“末世”的时间定位
高鹗作品有哪些?高鹗篡改曹雪芹《红楼梦》真本
醉读《红楼梦》连载0029 “四大家族”之“贾家宁国府”
贾元春省亲走马观花,连夜赶回深宫,原来皇帝翻了牌子等着侍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