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道德经》(14)——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

大家好,本期我们来看《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说三十根辐条共同插到一根叫毂的东西之上,而只有当这根毂留有可插辐条的空间,车才得以发挥其作用。
车的存在,基于其具有运载之用,而要实现这个运载的功用,仅有实体部分的辐条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动力的产生来自“实”与“虚”的共同作用,即老子本章所说的“有”与“无”。因此,实有和虚无都是产生动力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正是这两部分的相辅相成,才让车发挥了它的运载功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动词,用水来和土的意思。“埴”指黏土,一种可以用来作器皿的土。
说揉和水做盛物用的器具,只有将这个器具内留出适当的空间,这个器物才能发挥其盛物的作用。
要让器具发挥其盛物的作用,这个器具不仅要有外壁,中间还得要空出来,实有与虚无相互配合,因而完成盛物的功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是穿木的意思,而“户”则指门,“牖”指窗
说开凿门窗建造房屋,不仅四壁的这个实有,还得有虚无的门窗以及内部的空间,门窗的作用是便于人与大自然产生能量的交互,内部空间的作用是便于人的行住坐卧。
老子这里一连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来说明无”有”有着怎样的关系,他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帮助、协助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的存在,是因为要协助“无”,而“无”的存在则是为了实现其用。
原来老子这里是在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皆是由实有和虚无两大部分所构成,实有部分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协助虚无部分去实现其用而已,而真正处于主导地位的还在于虚无部分的那个用。
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何实有的东西总是无常,总是生生灭灭。因为它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虚无的“用”,当虚无的“用”一产生,对应的实有也就产生,当虚无的“用”一消失,对应的实有便随之消失。
因此,虚无才是天地万物的主导。
明白这一点才知道,原来我们对实有的执着是多么的愚痴,所有的实有不过是因“用”而生,又因“用”而灭,我们不去看到那个源头的虚无,却在实有这个末端上执着,以得之乐,以失之为苦,这难道还不是愚痴吗?
就拿人身来说吧,实有是我们这个肉身,而虚无则是主宰人身的那股气,也就是上章说的“营魄”。为何老子要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因为虚无的“营魄”要实现生生不息的“用”,要实现这个用,就得淬炼这个“营魄”之气,而要淬炼这个“营魄”之气,又离不开实有的协助,因而便有了肉身,有了人对肉身的觉受。
而这个觉受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要协助“营魄”之气来完成淬炼,而不是让我们去执着它,以它为我。
我们总是以为那种能产生好的感受的东西就是我要的,那种产生不好的感受就是我不要的,总是以觉受的好与不好,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人事物本身的理来应对进退。这就是导致我们烦恼罣碍的根源所在。
因此,修行的意义就在于如何让觉受回归其协助、辅助的位置,而让生生不息这个“用”重新回到其主导的位置,从而开启生生不息的本性之造化。
也许这就是本章给我们的启发吧。好了,本章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1章-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问答第11章
《老子》四章.ppt
《道德经》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老子》第十一章解说
第13讲 第11章 人哪,要干点“无用”的事儿才像个人【我读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