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三 同道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三 同道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说《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同道。

同道,顾名思义与道同行,怎样才能与道同行呢?“希言”就能与道同行。什么是“希言”呢?对内而言,“言”是指对内心气机的好恶分别,“希”是稀少的意思,无论心头气机处于怎样的状态,喜也好,怒也罢,都不攀附任何的好恶分别,就只是观照单纯的气机流行,没有助长,也没有抗拒,就是“希言”。“希言”之后,气机的造化便没了干扰,就可以进入自然的造化流行,这就是“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暴风也好,骤雨也罢都不会从早到晚一直的刮或下,暴风骤雨是谁的作为呢?是天地。连天地都没有办法让暴风骤雨持续进行,何况人呢?人类的喜怒哀乐就如同天地的暴风骤雨一样,有开始,也会有结束,若人为的使喜、乐一直保持,人为的不容许怒、哀的出现,就是逆道。而同道则是无论喜,还是乐,无论怒还是哀,任其发生,不助长,也不抗拒或逃避,这就是“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只是往内观照心头气机的实相,和平共处,就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其中“道”、“德”、“失”是在比喻我们内心的各种好恶分别,我们喜欢的就比喻为“道”或“德”,不喜欢的就比喻为“失”。“同于”就是不助长不抗拒的意思,“乐得之”是和平共处的意思。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还记得十七章的“故信不足,焉有不信。”吗?它们的意思是差不多的,第一个“信”是指没有好恶分别的清静心,在本章亦叫“希言”,第二个“信”是指本性造化,在本章亦叫“自然”。这里老子对“希言自然”进行了首尾呼应,可见“希言”有多重要。本章其它的所有文字,都是围绕这个“希言自然”在作说明,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如何与道同行,如何无为而无不为。张讲师在本章的讲解中既有内解也有外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践行这个“希言”。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同道章第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吕祖注道经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老子:“希言自然”,随道而行,如有神助无往不利
29、第二十三章 万物无常生灭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