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养生】霜降无霜秋意浓 除燥防寒好迎冬



1024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冷,但“霜降始霜”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广东地处东南沿海,珠三角附近城市见霜一般要到元旦以后。根据既往气象数据显示,广东霜降前后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8℃,而清晨及夜晚气温在18℃左右,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常常令人难以适应,稍有疏忽,容易感寒生病或旧病复发。霜降时节降雨显著减少,气候也越加干燥,此时中医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


适时保暖防寒腿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需防“秋冻”所伤,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特别是腰腿受凉后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活动不利。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


“老寒腿”的发作与感受风寒之邪有关。医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附于风而入体,风寒之邪痹阻腰膝部位之脉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腰部支撑整个上半身,是负重及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韧带容易拉伤,关节软骨容易磨损,此二者皆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功能重要又易损伤的部位。

霜降时期由于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韧带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腰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腰腿疾病的发生。除了老年人寒腿症状容易发作外,一些美丽“冻”人的中青年女性由于霜降时节仍然穿着短裙、短裤,也容易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有沉重感等“老寒腿”的先兆症状。建议爱美的女士们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换上过膝长裙、长裤,或搭配打底裤以保护容易受寒的腿部。


食疗进补有法度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气温降幅大大增加,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因而民间十分重视霜降进补,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而时下“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并不科学,年青体壮无病之人,对季节及气候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一般不必药补,可选择性通过食疗调养。南瓜温中益气、补脾养胃,板栗通肾气、厚肠胃、强筋活血,柿子生津液、除燥热、润肺化痰,莲藕调中健脾、润肺养阴,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白萝卜顺气宽中、化痰生津等等都是适合霜降时节的养生食品。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一般以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总原则,症状复杂者还可根据需要气血同治、阴阳双补。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必要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患有发热外感、皮疹疮疡、腹痛便秘等急症、实证者,应暂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滋养浓汤除秋燥


时值深秋,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越加干燥,人体通过体表蒸发的水分也大大增加。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肺脏为娇嫩清虚之脏,人体体表的肌肤、毛发、黏膜等皆为肺脏所主,秋燥偏盛则使肺阴受损,从而出现发丝毛躁、肌肤干燥、皮肤瘙痒、细纹增多、口干鼻燥等阴虚肺燥之证。


肺脏具有喜润恶燥的特点,因而霜降时节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补充柔润滋养之品以润肺燥、滋阴津,此时正是进行汤水滋养的最佳时候。汤被认为是最富营养、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汤以水为介质,用肉类、蔬菜、水果、药材等多种材料进行适当搭配,经过或蒸、或煮、或炖、或熬等不同的烹饪过程,食材的各种营养渗入到汤汁中并充分融合,形成香气四溢的可口佳肴。汤以汁多味美为特点,多具有滋养津液、养颜润肤的功效。

秋季养肺,秋天煲汤还可适当加入杏仁、川贝、白果等可宣降肺气,或用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百合以滋阴润肺,还可根据体质情况灵活化载。霜降秋燥,自己动手烹调“秋日养生汤”,能给你和家人带来一份秋天别样的滋润和甜美。


健体强身养生功


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故名“多事之秋”。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下推荐两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

1、搓脸摩耳: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由轻到重,直到脸上发热为止;然后摩耳,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按摩耳垂30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益肺补肾的功效,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醒脑提神,预防感冒等作用。

2、叩齿咽津: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此功法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霜降,秋将尽,冬将来!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养生重点在这里!
节气 | 霜降:气温骤降,恪守时节规律,充实正气是关键
寒露节气养生
大寒谈养生,白雪定丰年
养生在“三九”,“三九”在小寒
节气养生:为什么它被封为霜降第一进补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