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龙应台的这段话想必大家都已经读过,作为家长都明白,要想让孩子努力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让父母头疼的事,孩子,你在为谁读书?为父母?为老师?还是为你自己?……其实,一个人做事的动力有两种,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源于一个人内心对事物的兴趣,做事之后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而这种感觉又会增加他对做事本身的兴趣,促使他产生愿意做事的自觉冲动。外在动力,则是由一个人的外部因素刺激所导致的,这种刺激虽然也会让他产生喜悦感、成就感,但这种感觉却是有条件的,一旦这种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不再对他有吸引力,那么他就不再愿意继续做事,甚至会对事情产生厌恶感。事实上,读书学习亦是如此。


如果掌握方法,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孩子自然而然就开始认真学习了。书集君今日推荐《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一本让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爱上学习的书。


这本书里面有理论,也有举例,书里还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复习,如何攻克薄弱科目等。此外,还介绍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如何对待朋友圈,如何处理青春期困惑等,面面俱到,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最后这段话送给所有的孩子:


孩子,你要明白,你在学习上付出的所有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你自己。你今日的刻苦努力,成就你明日的辉煌,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精彩。


读书能够让人变得聪慧、谦虚、有学识,最终让你成为一个优雅且出色的人。没有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就不可能有明日的辉煌。当你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你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当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你就能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也会感谢自己曾经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掌握读书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

文:周舒予



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我们有多大的兴趣和热情,而是看我们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往往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错了,那么花费再多的工夫和精力,最后都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如果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砍柴,可能就会影响砍柴的速度和效率,如果不急于去砍柴,而是在砍柴前先花费一些时间磨磨刀,把刀磨快了,那么砍柴的速度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


对于读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纵使有满腔的读书兴致、周密的读书计划,纵使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科学的读书方法就好比一把锋利的斧头,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读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由此可见,读书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更决定于怎样读。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鲁迅的读书“六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博览群众,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读书“六法”。


一是多翻,不管手头上有什么书,都要拿过来翻一下,或者是读几页内容,这样既可以防止受到不良书籍的污染,还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二是设问,每每读一本书的时候,都先大概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最后还要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文;


三是跳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点,应该是认真钻研直至弄懂,但是对于一时无法弄懂的难题,不妨暂时先跳过去,继续往下读,在读后面的内容时,没准就会搞明白前面遇到的难题了;


四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有些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字,他把书签夹在书中,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之后,他就会默诵,以加强记忆。等到书签上的10个字都盖住了之后,也就把全书都背下来了。


五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种方法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非常整齐,而且有严格的分类,每一页上都有批注。


六是重读,凡是读过的书籍,隔些日子,鲁迅就会重新读一读书中标记出来的重点,这样花费的时间不多,反而会有新的收获。


第二,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读书法


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于自己喜欢读的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党史类及文学类的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如《共产党宣言》他就读了一百多遍,《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他读了10遍以上,《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不同的版本,《史记》、《资治通鉴》他通读过数遍。


每读一遍书,毛泽东都习惯性地在封面上画上一个圈做记号,从故居保留下来的一些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三遍、四遍、五遍的圈记,有的书的页面上还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记的圈画批注,这便是他在不同时期反复读书留下的笔迹。


第三,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


华罗庚是靠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两个阶段。


读书的第一阶段是“由薄到厚”,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知识点、概念、定理都要彻底搞明白,对于各章节内容都要做深入的探讨,在每一页上都添加注解,补充参考资料,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就变得厚了,而且是越读越厚。


读书的第二阶段是“由厚到薄”,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我们对书的内容就有了透彻的了解,然后要分析归纳,抓住全书的要点,把握整本书的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归纳,就会感觉真正需要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时,读书就由厚变薄了,而且,越是懂得透彻,就越有薄的感觉。


第四,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他提倡“渗透”读书法。他认为,知识都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所以读书的方法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当我们正在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的时候,如果能有意识地触及到临近的知识领域,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我们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不妨经常拿出来读一读,即使暂时看不懂也没有关系,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杨振宁认为,采用“渗透”读书法,不仅会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倡“畏友”读书法,所谓“畏友”,顾名思义,就是让自己感到敬畏的朋友,而这里的“朋友”特指书籍。他认为,在读书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稍稍高于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这样一来,读书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既亲切又需要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在我们的书架上,可能有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书,而那些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书,不应该是我们可以俯视或平视的,而应该是那些需要我们仰视的。简单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阅读一些与自己现有水平基本相当的书,而是乐于接受更多好书对自己的塑造与提升。


读书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切勿盲从,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让自己从中受益。


《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名人读书法
名家读书谋略
鲁迅的读书方法
随便翻翻
这四位大牛的阅读方法,学会一种都够受用终身了
创意 | 经认真观察这些书签和书籍厮混时间太久已成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