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起“态度”,他们也许更需要“规则”

 





张晓莉是第六批通过公开招聘进入 C 公司的员工。不过在公司内部,大家通常都叫他们“第一批公开招进来的”——前五批人虽说也通过了公开招聘,但实际上,你懂的。


张晓莉进公司半年多后才渐渐知道这些。她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据她了解,公司的效益一直不错。


“按说,一家满是‘关系户’的公司,效益应该糟透了才对呀。”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这不科学。”


然而这很科学。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干他们这行的,就只有 C 公司一家,别人想进也进不来。于是,很多本来应该由他们求客户的事,都反了过来,成了客户求他们。


“怪不得公司整天不紧不慢的,还混得不错,原来是这样。”张晓莉忽然有点惭愧,因为等她把这些基本情况都弄明白,入职都快一年了。同时,她又不由自主地替公司惋惜:“可惜金总快退休了,不愿折腾。要是来个年轻点的老总,多干点事,说不定效益还能更好。”


当然,这念头也就是随便转转而已——她平时的工作虽然不很忙,但也还没闲到整天操这份闲心的地步。再说她操心有什么用呢?集团又不会听她的。


可是世事难料。张晓莉很快发现,集团还真“听”了她的。







就在张晓莉入职两周年纪念日那天,集团那边来了一份文件,任命49岁的徐总接替59岁的金总成为公司一把手。这则重磅新闻导致仅有的记得两周年纪念日的那批人——也就是张晓莉他们本人——也忘记了纪念日聚餐的事。


她到现在都记得那天发生的事。那天,公司走廊里的背景音似乎比以往的任何一天都要嘈杂,让她很难集中精神思考事情。好在也没什么事情是需要思考的。到傍晚时候,她终于放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加入了同事们窃窃私语的大军。每个人都在热情地八卦着他所知道的关于徐总的一切。


这些八卦给张晓莉上了生动的一课:她真的太年轻了。她原以为,自己对公司的了解已经相当深,但直到那天,她才知道徐总竟然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早在形式上的公开招聘出现之前,徐总就曾在公司奋斗多年,只是后来被集团调到了别的市的公司。


据说徐总并不想回来。一些近年来还跟徐总保持着联系的人信誓旦旦地声称,徐总一直不喜欢 C 公司的氛围,不愿接这摊子活。


然而集团说,徐总回 C 公司任职是“众望所归”。


张晓莉之前从没听同事说起过徐总。据她观察,好像也没人盼望他回来。不过,既然集团说他是“众望所归”,那他就是吧。


反正这种事,也轮不到她说三道四。







徐总上任的第一天,给包括张晓莉在内的新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张晓莉属于最“没心没肺”的那类人——她不是不关心公司,但她确实不关心公司的总经理。那个位置离她太远了,远到她对它根本没有概念,她甚至连金总长什么样都记不清。可是徐总就不一样了。他那魁梧的身躯和浑厚的嗓音让人很难忽略他的存在。


徐总好像也乐意让大家注意他的存在。在他刚到公司的头两个月里,公司光全体员工大会就开了六回,而前任金总干了六年,开的所有全体员工会加起来,也不过刚够这个数。


当然,徐总除了开会,也干了很多别的大事,比如他到任的第三天就开始严查请客送礼。为了办这件事,徐总还专门从他原来任职的公司调了好几个人过来,而张晓莉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如果让 C 公司的老员工去查请客送礼,等于让请客送礼的人自己查自己。


不过一开始,张晓莉并不看好这件事的前景:在 C 公司,员工只要想升职、涨薪,或者调到好一点的部门,十有八九都得给上头的人送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据说就连几个副总都是这么上去的。既然大家都这么干过,你查谁呢?


再说,当年徐总在这儿混的时候,估计也这么干过——不是他这么干,而是他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的话,根本没有混出来的机会。


那他还能不理解这些人吗?







徐总还真不理解。


这两年,张晓莉经常会忘记一个事实:迄今为止,徐总上任还不满两年。


她觉得他仿佛已经在那里一个世纪了的样子。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不管开什么大会小会,一上来都要先把徐总夸一番,所以大家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徐总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年时间里已经有三个副总被勒令退休或靠边站,还有五个收过礼的部门主任被免了职,公司的变化越来越快。


而且,张晓莉的直觉告诉她,前一条原因也是后一条造成的——被徐总换上去的“新人”当然感恩戴德,还没被换下来的“旧人”又不免战战兢兢,所以大家都要不住口地夸徐总英明。这一来算是“表白”,二来也能让自己看上去跟徐总很熟。


当然,这些事对张晓莉这个层面的小员工倒没什么大的影响。如果硬要说有,那唯一的影响就是公司的工作节奏明显快了很多。


张晓莉记得,以前金总交待一件事,一两个星期没回音是很正常的,有一次金总让她所在的部门拿个方案,结果部门的马主任“研究”了一个月,才回复说这个方案搞不成,然后就没了下文。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现在,徐总只要对天花板上的吊灯皱一下眉头,两小时后就会有新的吊灯被换上去,他只要说一句洗手间的台面有点脏了,十分钟内就会有人把它擦得跟新的一样。


但徐总似乎还是不太满意大家的执行力。上个月,他让业务二部的主任去对接一个客户,那主任拖了两天,回话说那个客户不值得合作,结果又过了两天,他被撤掉了,理由是他去年春节的时候收了另一个客户的购物卡。


很多老员工一直不大适应这种节奏。据说,当年金总每次要撤换一个部门主任,都会有一个以上的副总站出来说不行,所以金总很少成功地撤掉过某个部门主任。可是现在徐总说撤就撤,没有一个副总敢说半个不字。







张晓莉不记得马主任是什么时候养成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的。


反正现在每逢公司开会,马主任都会把徐总说过的重要的话记在本子上,然后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把部门的人召集到一起,把这些话念给他们听,并建议他们也像他一样把这些话记下来。张晓莉不晓得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不过她能理解马主任的心情,因为每个部门主任都在做类似的事。


徐总好像很反感这种行为。有好几次,他在公开场合用十分严厉的口气对部门主任们说,你们不要搞这些形式,可结果是大家把他“不要搞形式”的话也记到本子上,然后回去念给自己部门的员工听。大家似乎觉得,这样做最多就是被批评,而不这样做,则有可能被撤掉。


张晓莉学过一点心理学,她觉得这问题的根源在于部门主任们都害怕徐总——害怕就会焦虑,焦虑就会彷徨,彷徨就会做这些不知所云的事。其实,不是每个部门主任都得罪过徐总,但他们猜不透徐总到底想要什么,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讨好他。


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也该试着用这种方式去讨好一下马主任了。因为已经没有别的方式了。







张晓莉从没给马主任送过礼。之前是因为她不知道应该送,后来是因为她知道了不应该送


据几个小客户说,现在马主任也不敢收他们的礼品了。


“这是好事啊。”张晓莉真诚地对他们说,“以前,送礼就办事,不送礼就不办事,多不公平。你看现在——”


“——现在干脆就不办事了。”跟张晓莉关系最好的一个客户冲她抱怨道,“以前,你们把大业务给大公司,剩下一点小业务,还多少能照顾照顾我们。现在倒好,礼虽然不收了,但业务也不做了,所有业务都给了那几家大公司。”


张晓莉张口结舌。“这个——”她勉强地说,“本来嘛,靠送礼搞业务就不——”


“得得,你就别跟我整那些台面上的话了。”客户心灰意懒地摆了摆手,“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几家公司,除了跟你们徐总很熟的,就是跟你们马主任很熟的,而且我听说他们的上一辈就很熟。人家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像我们这种跟人家非亲非故的,要是连个送礼的门路都没有,还怎么挤进去?”


张晓莉无奈地耸了耸肩。她很理解徐总和马主任为什么会选择只跟那几家大公司合作,因为他们彼此熟悉、彼此信任——合作嘛,当然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可是这些道理对小客户们来说是苍白的。在小客户看来,虽然送礼不是一个好的办事渠道,但它至少是一个渠道。现在他们连这个渠道都没有了。于是,在他们眼里,资源被控制在一个更小的圈子里,他们永远没有希望分一杯羹。


她又想到了另一件事:公司跟这些小客户有合作的时候,他们给部门的回扣,马主任拿大头,剩下的,他们几个也能分一点。可是现在呢?也许那几家大公司的回扣还是有的,只是他们再也见不到了。


毕竟,马主任不能完全信任他们。万一有人拿了回扣,却到徐总那里告状呢?人心隔肚皮,这种拿了好处再告状的龌龊事,也不是没人干过。


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由于现在部门主任们的工作量急剧增长,所以张晓莉觉得,就算他们把好处全都自己捞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样“宽宏大量”。


“主任有啥了不起?”在一个普通的傍晚,张晓莉听见隔壁两个同事用普通的音量议论道,“要是没下头这些兄弟们扛活儿,凭主任一个人,能干成啥?”


张晓莉觉得这话有道理,徐总似乎也觉得这话有道理。


于是最近公司里就出现了这样的花边新闻——据说,在一次部门主任会上,徐总拍着桌子厉声说:“现在有个别人,汇报让下头人写,活让下头人干,自己还觉得挺得意。我告诉你们,你们受人家尊敬,那是人家看在公司的面子上!还真以为自己很有本事呐?!”


没有任何与会者站出来证实或证伪这个新闻,但大家似乎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很多员工还因为这段话的缘故,把徐总看成知音。


但张晓莉总觉得徐总并不是知音。她听综合部的王鑫说,上个月他给徐总的办公桌上摆了一盒新抽纸,没开封,结果徐总骂了他们李主任一顿:“你们的人怎么干的活,难道抽纸还要我自己拆开?!”于是他下回给徐总买新毛巾的时候特别注意把毛巾拆开了,谁想徐总又骂了李主任一顿:“这毛巾是怎么回事,你们是不是把别人用过的毛巾给我了?!”


“嗨,反正徐总又没骂你。”张晓莉宽慰道,“你郁闷什么。”


“徐总是没骂我,可是李主任一直不给我好脸色看啊。”王鑫皱着眉头说,“昨天我递给他一盒新的软中华,他嫌我没拆开,直接扔回给我,差点砸到我脸上。”


张晓莉无话可说。她担心再说下去,王鑫就该把什么东西砸到她脸上了。







按张晓莉天真的想法,徐总如果真瞧那些部门主任们不顺眼,就该多让基层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和运营。但现在的情况是,徐总在大家的吹捧下,越来越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英明,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决定所有的事。


当然,徐总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大家怕他怕到这个程度,依然有不少人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如果他真的把权力放给下头人,那公司会乱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不过他这样做的副作用是,公司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在思考。其余的人,不论副总还是普通员工,似乎都变成了呆子。


的确,大家很忙。对待每一项工作,徐总的态度总是很认真,员工们的态度也总是很认真,但公司的业绩似乎没什么变化,既不比以前差,也不比以前好,只是每个人都比以前更累了。


张晓莉觉得,大家仿佛都失去了目标。


其实 C 公司历来都没什么目标。或者说,它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增长。按照金总的逻辑,只有业绩涨了,兄弟姐妹们的工资才能涨。


徐总却不这样认为。他相信,业绩增长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健康发展。那什么叫健康发展呢?他提出了很多概念,比如公司的目标是力争全省第一,公司的理念是奋勇争先,公司的精神是务实创新勤奋拼搏……等等。公司的文化墙上已经快要写不下了。


昨天的会上,徐总又提出了“公司的态度”这个概念。张晓莉偷偷环顾四周,发现每个玩手机的同事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迷茫,大概是受到手机屏幕辐射的缘故吧。


她百无聊赖地打开马主任要求她准备的笔记本,写下了一句徐总从没说过的话:比起态度,我们好像更需要规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领导看到你的成绩
“创业3年,收入不及打工1年!”一位创业老板的自白
阿里巴巴成立之初经历的“死亡”事件,没有他们哪有现在的阿里?
【优秀钢贸商展播】冀豫物资徐光举:相信自己 坚持不懈
为什么金蝶没有负面舆论,是因为他们没有做错事吗?
同为新人,为什么大家对你苛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