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倬元:自强不息逆境中的曙光丨校长访谈

“大学精神”一词在人们的认知中,是一个有些抽象的词语,但一所大学的性格属性恰恰源于她的精神所在。这样的精神也许是一种理念,支撑了一代代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行走;也许是一份坚持,让人们在逆境中也可以看到前行的阳光;也许是一声呼唤,让天涯海角的学子可以为了母校重聚一堂。

一所大学的精神,它需要多年的积淀,多年的传承和不断的创新,它是可以感知的,具有生命力的。而“理工精神”则更是吸取了每个发展时期精神力量的精髓,体现了属于每个时代的特色——这样的精神是活的,它根植于整个校园当中,根植于整个师生当中,它属于全体成理人。


人物名片:张倬元,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8年任成都地质学院院长。 

理工精神是什么:对我们这代人而言,理工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亦是发展的需要。“自强不息”四字支撑着我们,即使身处艰难之境,也不能懈怠和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由个人选择,更多是特定时期特定需求的投影,而成都地质学院时期的理工精神,更是反映了在直面发展初期的困境之时,成理人的坚持与选择。


面向社会办大学

1983年至1988年,我担任成都地质学院院长。在此期间,我所理解的理工精神是“自强不息”,这是时代的要求,亦是发展的需要。在成都地质学院阶段,我们从办学到治学都遇到了多重阻力。当时,国家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行了市场经济制度,但高校的教育体制仍在僵化的计划经济之下,实行发展单科院校的路子。学校无论是招生、办学还是工作分配都不自主,俨然成为了“干部培训班”。我这个老清华人清晰地意识到,那不是办大学的思路,真正的大学应该是面向社会开放,培育高等教育人才,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地方。而此时,学校在发展中面对的主要困难就是:如何突破旧体制的束缚,打开地质学院的大门。

有困难不怕,怕的是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当时,我们找到了的奋发而起“钥匙”——对外办学。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学院先后开办了克拉玛依石油班和长江规划委员会工程技术班,分别为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和三峡工程开发培育专业人才。虽然这些举措放到现在是极其平常之事,但在那个年代,与隶属地矿部的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学院向社会开门的第一步,也是成理人敢为人先的一大步。

自强首当强教育

办大学要以教育为本。这是我一直秉持的办学思路。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两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时逢国家提倡建设重点大学,所谓“重点大学”,其标准是什么?就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有多少。

为了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在学科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学校地处西南腹地,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为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和地质勘探工作培养人才,使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所以在当时,我校水文工程地质系负责了多项国家水电工程建设,石油系承担了诸多油田的开发研究,如此种种。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解决学科问题,学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1988年在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我校的“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与此同时,因为有了两个重点学科的优势,我们获得了与当时的西南石油学院联合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会。这些都是对自强成理人的极大肯定。

在赴北京参加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会议之前,有一段小插曲。由于我的身体出了些状况做了手术,遍身缠绷带,带着随行医生就去了北京,准备评选重点学科答辩。有人问,你至于那么拼命吗?这次评不上还有下次。别人可能不理解,这份“责任”在我心中有多么重要,如果我不去,学校很有可能就会错失评重点学科的良机,更不会有后来建立重点实验室的契机。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大学的努力也就半途而废了。在答辩的时候,我想到了成理人应有的精神——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髓在于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也不能懈怠和放弃。

至此,我校已拥有两个重点学科、半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个博士点。这意味着成都地质学院不仅仅是培养本科人才的教学型学校,我们成为了可以培养硕士、博士,培养研究型人才,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研究型高校。

从封闭到开放,重点学科的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从无到有,这一切正是自强精神的体现。

办学还需重社科

抓牢了重点学科,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放松对其他学科的建设?我的答案是明确的——不仅不能放松对其他学科的建设,还要加强多门学科的融合。我曾经在建校30周年的讲话中说过,学校建设要秉承“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严于治学、勇于创新”的理念。在发展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实事求是”是基础,在求实的基础上进取,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这个顺序不能变。要明白不是有了重点学科就成为了重点大学,要清楚的意识到现状:我们离重点大学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人文学科建设方面较薄弱,甚至是空缺。理工类院校想全面发展需要加入人文元素,加入人文社科。那时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打破单一的学科体制,多种学科并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思维开阔的综合型人才。在如此治学理念下,管理系、外文系和社科哲学师资班相继在成都地质学院成立。

“自强不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口号喊得响、背得熟我们就可以切实做到。“自强”的背后是每位成理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成理人默默付出、努力拼搏的写照。现在日子过好了,学校发展壮大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自强了?我认为,在学校前行的路上仍需居安思危,学校的每个发展阶段仍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要发展就要自强。一种精神绝不是一时一刻的产物,而是一代代人共同的创造,需要每一代人去继承、丰富和更新。我相信成理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不会失去其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


来源: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专业超强的非985高校,90%的人都忽视了!
北京实力最强的二十所高校排名
中国15所大学之“最”(组图)
这些211高校遗憾落选“一流”大学,却有着全国排名第一的好专业!
比清华北大更牛的非985高校专业大盘点
这些高校并非985,但却有着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