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

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

    地榆性微寒,因味苦酸涩,又名酸赭或涩地榆,具解毒医疮之功,故俗呼之为“流注草”,入肺、肝、肾、手足阳明经,是一味常用的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良品。擅治诸般血证及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等,为外敷治疗烧烫伤的著名单方。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收敛止血作用和广谱抗菌作用,故其实际医疗作用,远非上述数点。朱老对本品研究精深,别具匠心,在应用上,治病范围广泛,疗效历历可稽;在炮制上,发现该药生用止血作用较炒炭为优,主张一概生用,不必炒炭;在剂量上,突破常规,一般用10~20克,大量用至30~60克,未见不良反应。而建功尤捷。兹择数端,略述于次。

    (1)护膜治胃

    地榆外用治水火烫伤效果卓著,为众所皆知,它能控制创面渗出,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新皮生长、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朱老于斯触类旁通,巧将本品移用于内科消化性溃疡之胃痛及上消化道出血之呕血黑便。谓地榆不但长于清热凉血、收敛止血。而且对溃疡病的壁龛有护膜疗疡之功,非仅出血时服,尚可作为溃疡病常规治疗药物。治溃疡病他常以之与温中补虚或疏肝和胃之剂并用;治上消化道出血,每随症加入温运脾阳、养血摄血之黄土汤中,或用本品单味即单方地榆汤清泄郁热、凉血止血,屡获佳效。

    赵××,男,42岁,干部。胃脘痛已八年余,经常胃痛吞酸,食后两小时许痛作,冬春较剧,便难不爽,三年前经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小弯溃疡,去年曾吐血,今又发作,量多盈盂,色紫成块,口干欲饮,苔黄质红,脉弦。证属胃有郁热,迫血妄行,予地榆汤以凉血止血:

    生地榆45克,水煎服,2剂。

    二诊:药后胃部颇适,吐血渐止,苔黄稍化,质红略淡,脉小弦。前法既合,继进2剂,并用生地榆60克,延胡索、乌贼骨各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食前服,以善其后。4个月后钡餐检查,壁龛已愈合。

    (2)抗痨散结

    痨乃结核病之通称,发于肺者称肺痨,生于颈部为瘰疬,此两者临床最为常见,概因体质虚弱,痨虫传染所致,皆有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征象,前者尚见咳嗽、咯血等肺失清肃,阳络灼伤之症;后者恒呈颈部坚块,破溃成瘘等肝经郁火,痰瘀互结之征。朱老习以生地榆抗痨散结治疗肺痨、瘰疬。乃取其清热解毒、疗疮除瘘之功。他认为本品对上述证候具有较好疗效,《本经》:“止汗”、“除恶肉”,《别录》:“除消渴、补绝伤”、“止脓血,诸瘘、恶疮”,《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大明本草》:“吐血鼻衄”等记载,均是有力佐证。现代实验亦证明,本品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朱老在实践中体会到,该药味苦性寒对结核潮热,尤具卓效。

    一陈姓肺痨患者,连续发热4个月,迭治未愈,经用生地榆30克,青蒿子、律草各20克,百部15克,甘草5克,一药而热挫,再药而平。

    对于浸润型或空洞型肺结核,朱老常采用以地榆为主药的“愈肺丸”(生地榆150克,小蓟、石韦、制黄精各90克一,研极细末,另取生地榆30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1日2次),可取得一定疗效。对于颈淋巴结结核,亦每以地榆为主,配合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散瘀解凝之品而组成的“消瘰汤”[生地榆20克,柴胡4克,赤芍、白芍、炙僵蚕、紫背天葵各12克,小青皮6克,炙蜈蚣(研吞)2克,生牡蛎30克,甘草5克],收效较为满意。

    (3)蠲痹清热

    地榆治痹,医林鲜见,其实《本经》早有“止痛”,《纲目》亦有浸酒“治风痹”之记载。朱老擅治痹证,对痹痛化热或湿热之痹,因瘀热内阻而见发热缠绵,关节热痛者,恒投生地榆于辨证施治方药中,多配伍草、知母、青蒿子、秦艽、虎杖等清热除蒸、蠲痹通络之品,每可应手,并能使血沉、抗“O”得到较快下降。乃用其敛戢邪热,除痹止痛之功也。或有虑日地榆性寒味涩,恐于痹无益?殊不知本品微寒而不凝,性涩而不滞。止血尚能行血,敛热又可化瘀,《本草选旨》有“以之行血”、“以之治血中之痈”之说,况l晦床治痹每加入大队活血祛风、蠲痹通络剂中,何弊之有?

    周××,女,23岁,教师。低热缠绵,两腿酸楚,关节疼痛,五心烦热,腰腿怕冷,已5个月,抗“0”833单位,血沉40毫米/1小时,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曾用青霉素治疗罔效,血沉、抗“o”仍未下降,遂来就诊。苔薄腻,质微红,脉细弦。乃湿热流注经隧,痹闭不利,治宜化湿热,通痹着。

    生地榆30克,生地黄、荐草、寒水石、徐长卿、生石膏(先煎)各15克,全当归12克,酒炒桑枝30克,肥知母、仙灵脾各10克,桂枝(后下)6克,甘草5克。5剂。

    二诊:药后症情好转,腿已温,药既奏效,原方续服10刺。    ,

    三诊:精神渐复,低热已平,手心仍烘热,复查血沉18毫米/小时,抗“o”500单位。舌苔微腻,脉细弦。病情逐步缓解,‘湿热亦趋泄化,痹闭已获疏通,阴损尚未悉复,原方损益,以善其后。上方加银柴胡12克,连服25剂而获痊愈。

    (4)清利通淋

    淋证乃湿热毒邪,注于下焦,膀胱不利使然,依临床表现之不同,主要有热淋、血淋及劳淋之分,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相似。朱老治淋常用生地榆,并视为常规要品,他将这味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之药,扩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淋证,实为一大创获。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盖缘其能解毒抗菌消炎,一也;擅人下焦除疾,二也;性涩可缓尿频,三也。本品通中寓涩,祛邪而无伤肾耗阴之弊,诚非其他淡渗清利之品所可比拟。凡遇急性泌感或慢性泌感急性发作,皆相适宜。热淋者,可配合八正散;血淋者,可配合小蓟饮子;劳淋者,可配合知柏地黄汤等,随症活用。朱老通过长期实践,以本品为主制订的“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上为1日量,煎成合剂100毫升,1次50毫升,日服2次),疗效明显,具有抑制多种杆菌、球菌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仍然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曾系统观察100例,总结成文发表。

    沈××,女,39岁,工人。旬前突发小溲频数刺痛。口千腰酸,尿检: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脓球(+)。尿培养:大肠杆茵>10万,苔中黄、边尖红,脉滑数。此湿热蕴注下焦,而肾阴有耗损之征者。径予清淋汤治之。

    生地榆、生地黄、生槐角、蛇舌草各30克,白槿花12克,甘草5克。4剂。

    二诊:药后尿频急刺痛已缓,尿检亦好转,药既奏效,守方不变,原方6剂。

    三诊:症情稳定,上方地榆、蛇舌草、生槐角、生地用量减为15克,继进8剂以巩固之。

    四诊:尿培养已转阴,以知柏地黄丸善后之。

    以上仅举大概,朱老应用远不止此。总之,地榆是一味很有前途的止血、清热、抗菌、消炎的药物,值得探索,以尽其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榆临证应用分析
地榆
每日医药——地榆
常用中药气味归经、临床运用、用量禁忌简解(中)
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地榆不但长于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对胃溃疡
中医药用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