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头·服饰
缠头  古代男子裹发的头巾,也称“裹头”、“包头”。据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时,以锦缠头,舞罢,宾客常赠罗锦为采,称作“缠头”。对于青楼歌伎,宾客也往往赐锦做“缠头之费”,以后多用财物代替,但也称“缠头”。杜甫《即事》诗有“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句,自居易《琵琶行》有“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句,皆咏此。《五代史平话》唐上:“‘郎君缠头,皆出自承业俸禄。此钱乃大王留以养战士的,承业不敢乱下破用’。”《拍案惊奇》卷二十二:郭七郎“当日取出十两银子,送与王赛儿,做昨日缠头之费”。这均指与妓女的财物。《儒林外史》三十回:“当下戏子吃了饭,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极新鲜的褶子。”这种打扮盖与唐代艺人相近。
  叶梦珠《阅世编》卷八:“今世所称包头,意即古之缠头也。古或以锦为之。前朝(明代)冬用乌绫,夏用乌纱,每幅约阔二寸,长倍之。予幼所见,皆以全幅斜褶阔三寸许,裹于额上,即垂后,两梢向前,作方结,未尝施裁剪也。高年妪媪,尚加锦帕,或白花青绫帕单里缠头,即少年装矣。崇祯中,式始尚狭,遂截半为之,即其半复分为二幅,幅方尺许,斜褶寸余阔,一施于内,一加于外,外者稍狭一、二分,而别装方结于外幅之正面,缠头之制一变。今裁幅愈小,褶愈薄,体亦愈短,仅施面前两鬓,皆虚以线暗续于鬓内而属后结之,但存其意而已。或用黑线结成花朵,于乌绫之上,裁剪如式,内施硬衬亦佳,至有上用红锦一线为缘,而下垂于两肩之间者,似反觉俗。”这段记述缠头流变、形制甚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包头已问世,与陈乔恩相比,关晓彤才是最大赢家!
【转】编发+披发+苞子头+盘发 韩版包头盘发~最青春少女
布朗族服饰
打造复古甜美:优雅蝴蝶结包头
又美又凉爽的包头,这个夏天就用它了
【印度】五花八门的裹头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