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界:高古玉中的特殊群体“西玛”

红色玛瑙“算盘子”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应该出现于公元2600年前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和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墓。中原最早有实物出土记录的是北方夏家店和商晚殷墟遗址。这种类型的珠子从中原为基点,越往南,出现的年代越晚,这与“大石文化”沿“边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分布基本一致。


“西玛”即西周时期一种组合在串饰中用玛瑙制作的珠、管。这种珠、管在最近收藏界成为了有一种收藏爱好者的宠儿。在“男金女玉”的西周,我们无论从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还是曲沃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都有发现。这些串饰主要分项饰、腰饰、腕饰。多有玉璜、束绢佩、盾形佩、兽面纹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小动物蝉、蛹、鸟、龟等一些精致小雕件再附加松石珠管、玛瑙珠管、红色玛瑙竹节管、黄色萤石等一些珠子运用夸张的手法组串而成。在西周串饰组佩中,红色玛瑙珠和蓝色费昂思珠是当时礼乐制度完备时期的典型搭配,其穿缀方式复杂而有序,井然而活泼。

玉组佩局部西周中期山西运城绛县倗伯夫人毕姬夫人墓地出土



新玛瑙于老玛瑙的区别:
玛瑙加工包含了切割、桯钻打孔,抛光等多道工序,再加上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玛瑙历经了千百年锤炼后形成了质变,沧桑历练的厚重感觉。



在不断地砍砸中所形成的原料雏形,与玉质材料切割所形成的规整料子有根本的区别。那些斑驳的缺损或斑点致使整个器形的弧度往往受到破坏,而这些缺损或斑点的棱角却会因为历史的琢磨而变的圆润自然。

玉组佩局部西周河南三门峡虢国遗址出土


这与制作现代工艺品所刻意留下的痕迹所不可能形成的自然,它没有边际的棱角,没有砣痕的倒磨,更没有新鲜的光泽。


孔道是素器鉴赏真伪的一个集结点:
与现代工具不同,古时打孔完全依靠手工,钻孔是在孔道闭上留下的痕迹是不均匀的螺旋纹,有深有浅,孔道不会十分平直,并且孔口均偏大:而用现代工具钻孔时留下的痕迹是均匀螺旋纹,深浅一致,孔道平直。




常见西周玛瑙珠子的开孔工艺和形制
古人选用天然中空的玛瑙,切割成珠子或者管子,这类型珠管的内壁是玛瑙和水晶的共生体。       

特点是,容易开裂,个头,色泽极其不容易匀称,佩戴的时候,美观方面稍稍不足。其次是这类型珠子,现在没有仿品。原因是这类原料估计已经枯竭了。或者说,我们的先人已经用完了。

单面开孔型 
这类型西玛珠子,是在一面开孔,一气直通,在另一面没有敲击痕迹,也没有研磨痕迹。干净利索,一气呵成,显示出钻孔工艺的进一步提高。工艺愈加成熟。


小研磨孔
这类型西周红玛瑙珠子的特点是,俩面的开孔处非常明显的表现为'研磨’痕迹。但是,研磨的面积不大,有可能是先用钻头开孔后,为了美观,或者是为了延续时代工艺的特殊性审美,再次打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珠子。这类珠子年份要较早一些,存世量相对少些。


西玛当中,造型最具代表性的是竹节玛瑙管,这种管珠的长度一般在3厘米左右,两端口径约1厘米。观其孔道,西玛通常采用的打孔方式是对打孔,也就是说孔道一般不会表现的非常平直,通常极大,管壁较薄,整体一般呈现半透明状态。竹节雕刻处一般会有西周时期独特的“一面坡”斜刀工艺,也有平素无纹的横截面或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和战国时期的白玛瑙管珠或者水晶管不同,西周多使用红玛瑙制作管珠。

玛瑙玉珠项链局部西周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

真品“西玛”的穿孔之内那种光如同水面上泛起的波光粼粼,强烈地反映了自然光线下的折射光随着孔道内壁弦纹不规则而起伏的特征。长期串绳致使穿孔边缘与孔壁的磨损光滑细腻,这一点在凸出部分尤为显得明显和清晰。

风化磨损:几乎所有西玛珠子表面上都会有磨损的痕迹,这种经由时间历练的磨损是无论如何也效仿不出来的。老珠子的磕碰不是一次形成的,是经年累月长期使用造成的,所以磕碰造成的痕迹一定是有层次感的,切痕迹杂乱无章。在放大镜下观察的话,老珠子受到磕碰之后会有一层氧化层附在上面,而且有深浅之分。


另外一种常见的西玛珠子是以“药片”或“鼓珠”样式存在的,以“药片”样式居多,在组佩中蓝色费昂斯珠并用。从数量上来说,这种西玛珠子要远多于管珠,具体是因为制作工艺还是社会等级造成,就无从考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珠宝的收藏与鉴赏
常见西玛珠的开孔工艺和形制(图文注解)
西周玛瑙珠的工序
西玛是什么?西周玛瑙特征鉴别!
常见的老珠子配饰有哪些(1)
西玛的鉴定要点 :柳叶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