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采莲南塘秋 | 梅瓶上的一池荷香
这些年来有个习惯,静静欣赏一件器物或是标本,除了最直观的去看胎釉特征、造型式样,就是细细观察有哪些工艺痕迹,思忖着,它是如何做出来烧出来的,才能解释得了这些痕迹的存在。有些器物乍看精良,但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却会发现相悖处,甚至悬而不得解,赏古董愣是品出一股推理悬疑味。


本篇推一件梅瓶。造型为北宋龙泉窑梅瓶较为流行之式样,其形修长,高达34.2厘米,口较小,直径仅5.5厘米,圆唇口,直颈,丰肩,长弧腹,上腹微鼓,下渐收,暗圈足,腹部以刻划花荷纹为饰。施青釉,釉呈色近粉青,淡雅柔和,虽稍薄但匀润,外底不上釉,有垫烧痕迹,还有一些划痕,或为方便脱离垫烧窑具所留。上腹部还有一圈较明显的接痕,说明此瓶是先经分段制坯,再行粘合烧制成型。

可供参照的同款器有纽约苏富比2008年春拍的一件北宋刻花梅瓶(LOT:0086),该器高34.9厘米,器式与本品相近,只是釉色青中微泛黄,腹部也是刻划花装饰,肩部饰覆莲瓣纹,腹部主体刻划缠枝牡丹纹,下腹部饰以双重仰莲瓣,每层花纹间有弦纹相隔。整个图案布局工整,主次分明。

再看下面这件梅瓶,形制类似,只是要矮些,高度26厘米,釉色更黯,偏青黄色,纹饰布局与苏富比梅瓶类似,覆莲瓣与仰莲瓣上下呼应,中间是团花式的缠枝牡丹纹。两瓶相比,此器釉色虽败,纹饰则颇为精美,工整度要胜过前者。

再回头看第一个梅瓶的纹饰,相比之下,未免随意而无章法,并蒂的荷花、莲蓬,多种形态的荷叶,虽运用了缠枝花卉的一些构图方式,却极不规则。纹饰线条偏纤细,虽流畅婉转,却比不上其他两个瓶子的清晰明朗,刚劲利落。

这三个瓶子放在一起排比很有意思,釉色进步了,纹饰却“草草”了。这样看是不是能说明一种倾向:也即从北宋到南宋,龙泉青瓷的发展方向,重在提升釉色?
就我们今天的看法,想必大部分人,也会觉得第一个瓶子最入眼,表面花纹的修饰远不及釉色提升的效果更为直接。

当然,结论是需要大量实物数据支撑的,此处只是作出一个设想。毕竟,实际情况总是复杂多面,窑匠水平的高低,窑位的差异等等,都会成就每件瓷器的独一无二,以及可能出现貌似不符合规律的一面。


再看两件浙江省博物馆的同款梅瓶,第一件在浙博以往的展览中出现频率颇高,包括“天下龙泉”特展等,较典型的淡青釉,釉面泛玻璃质感光泽,刻划花纹饰布局也是三段式,上下各为覆莲瓣和仰莲瓣,中间是缠枝式的团花纹。第二件也是刻划花团花为主题纹,但釉色纹饰均差一些,胜在有盖,十分完整。

这两件梅瓶要是加入到前面三件梅瓶的排比序列中,无疑会增加复杂性。这两件梅瓶,虽然时代特征较鲜明,是较典型的北宋器物,但我们也无法在多件器物的排比中确定其烧制时间的孰先孰后。只能大致地推测,最亮丽的粉青梅瓶变化较大,或许年代要稍晚,是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产物。

北宋龙泉窑青瓷刻划花带盖梅瓶   
高36、口径4.8厘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代釉里红瓷器
“一代绝品”宣德青花精品赏析(二):梅瓶一一(6件四器型)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41期)
欣赏中国古窑陶瓷,造型精致美观,纹饰清晰别致,釉层均匀细腻
价值连城的极品青花瓷器【20P】
霁蓝釉婴戏纹天球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