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磁州窑与山西诸窑的区别与鉴定

磁州窑是我国宋、金、元、明时期华北地区极其重要的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一带,古时属磁州辖境,故名。就田野考古调查,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间,入12世纪(北宋--金之交)之后达到鼎盛,元明衰落,及清仍继续烧制,整体窑业烧造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遗物较多。历史上有关于宋代磁州窑瓷器生产使用的当时记录文献尚未见到,所见历史材料记载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均载。


真正让磁州窑名播天下的是1918年河北钜鹿古城的发现。1920年天津博物院对钜鹿古城进行了调查,美国学者赫布逊(R·L·Hobson)首先依据较科学的考古研究方法,指出此类窑器和文献记载的“磁(州)器”非常接近,且并非仅烧造于宋代,也非局限性于古代磁州一地烧制,因而给这类陶瓷器命名为“Tz’u –Chou Type Wares” 。因当时调查的这类瓷器烧造区域主要集中在古代磁州辖境范围内,所以海内外学界对其以“磁州窑”为名,并广泛关注此种风格的器物。而国内古陶瓷研究界更习惯将与此相近的工艺和时代器物通称为磁州窑系。


随着二十世纪起国际学界对中国古陶瓷研究的关注,磁州窑成为世界古陶瓷研究学者瞩目的焦点之一。磁州窑器物风格独特,胎主要以当地特产常见的适宜烧窑器的黏土为制坯骨干,部分使用精细瓷土,尤其是粗胎细做化妆土的使用很有特色。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丰富多样,有拉坯、印坯、盘条、雕塑等技法。烧造工艺,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器内外一般多挂釉,部分器物施半釉。碗、盘、碟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瓶、罐、钵、缸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无釉。磁州窑釉色以白、黑为多。白地釉多为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


白地釉主要有两类


一:精细坚白瓷土器,罩釉而成;


二:粗胎粘土器施白色化妆土粉罩透明玻璃釉成品。黑釉除纯黑色外,因釉料颗粒和洗纯问题,还有灰黑、褐黑、茶叶末等诸色区别。这时期还烧造绿釉、黄釉、酱釉、柿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等。另外在白瓷基础上还烧出釉下彩绘,如:白地绿斑、白地褐斑、白地釉下黑彩、白地釉下黑彩划花、白地釉下划花填绿彩、白地釉下酱彩、白地釉下酱彩划花、白地红绿彩、白地红绿黄黑彩、绿釉釉下黑彩等。其中白地黑花器是磁州窑器物中生产量较大的品种,被世人熟知。装饰工艺技法,有画花、剔花、刻花、划花、戳花、粉绘、模印、塑形、珍珠地等。


河东三晋,秦汉以前就物质繁荣,隋末厥成大唐龙兴之地,及明清以来更以商闻名四海。晋地千百年来,藉石炭(煤)存量和使用的广泛,一直窑火炽烈。从早期的粘土陶到唐宋炻器,陶瓷烧造一直为商品大宗,从北向南“大同窑”、“怀仁窑”、“浑源窑”、 “平定窑”、“榆次窑”、“介休窑”、“霍州窑”、“阳城窑”、“交城窑”、“盂县窑”、 “蒲州窑”、“长治窑”等等诸窑次第绽放,见于历代文献记载的就有30多个县烧过瓷器,山西无疑是古代中国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就现有的考古发掘及传世材料看。宋金元(10-14世纪)间,山西地区陶瓷制品除部分瓷土细料外,主要也是以粗料精作,化妆土装饰为主。剔、刻、划、绘、模印等工艺亦广泛使用。就现有实物材料比对,山西与河北磁州诸窑,两地产品相似性很高,有一定的区分难度。但客观而言,两者还是存在有明显的造型和工艺差异。


磁州窑 白地黑彩划花大行炉



磁州窑 白地黑彩划花卷口瓶



磁州窑 白地黑彩划花篦纹罐


磁州窑黑彩划花制品:此种装饰先在白地化妆土上加施黑彩,然后在黑彩上进行划刻罩透明釉成器。这类装饰在观台地区窑场广泛使用。


磁州窑剔花方盆


磁州窑白地剔花器物:工艺手法先在粗料胎底上施化妆土,然后用硬制工具将图案轮廓线外的多余化妆土剔除露出胎色,最后加罩透明釉(或色釉)。胎色和化妆土形成色泽反差,突显纹饰的立体效果,装饰感强烈。


磁州窑 白地黑剔花叶形枕


磁州窑黑剔花器物:此工艺近似前述白地剔花。在白化妆土上加施了黑粉,然后用硬制工具将轮廓外的黑粉剔除,露出下面的白色化妆土搭配黑色图案,形成黑白极色反差,装饰效果独树一帜。此类工艺制品多为磁州窑上上精选之作品。


磁州窑 白地黑花孩儿鞠球枕


磁州窑 白底黑花诗文如意头形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器:是磁州窑最负盛名的装饰手法,在胎色地上加化妆土绘黑彩罩透明釉成器。此类制品,烧造数量较大,行销广泛。


磁州窑 绿釉黑彩瓷枕


磁州窑绿釉黑花器物:基本工艺同前,唯一不同,最后将透明釉换成绿玻璃釉,形成绿彩黑花。这种釉彩变化装饰的效果,足见当年陶瓷工匠之智慧。



磁州窑 白釉划花莲瓣形枕


磁州窑白地划花器物:以硬制工具代替毛笔,划刻出图案纹饰,此装饰手法多组合篦纹划刻,亦为磁州窑大量使用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 白釉罐


磁州窑纯白地釉器物:就目前所见,主要有三类装饰手法可以达到此白地效果。一、精细高品质瓷土(高岭土)罩透明釉;二、粗胎加化妆土罩透明釉;三、化妆土白瓷罩乳色釉。这类白地釉和黑釉应该是磁州窑产量最大的制品。


磁州窑 绿釉印荷花纹方盆


磁州窑模印花工艺器物:模印成形后罩绿釉成品,此类器物装饰效果较强,色彩艳丽,可以弥补胎色瓷土料的缺陷。


磁州窑 三彩诗文枕


磁州窑三彩,为唐代低温釉的延续,主要以黄绿两色为主,多组合模印和划刻工艺,当年成品色泽艳丽油亮,应为市井民众较喜欢的品种。


山西 白地剔花圆枕


山西窑白地剔花器物:器物底胎的颜色灰黄有黑斑杂质同观台制品有较明显差异。


山西 白地划刻填黑彩黑猫捕鸟纹八角枕

山西白地黑花器物:装饰和磁州器完全相同,但是型制组合明显不同于观台制品,器物的区域特色显著,例如八角枕型,就不见于磁州窑制品。


山西 淋粉玉壶春


淋粉技法,同样为化妆土变体装饰,是当年陶瓷工匠的创新。


山西 珍珠地划刻花卉纹八角枕


珍珠地装饰技法:山西的珍珠地工艺明显以非常硬质(笔者疑其为金属物)的管状装器戳印而成,直接显露黑灰底胎色。山西以外的诸如河南珍珠地,多在戳印珠圈内嵌涂有色土粉,此为明显差异。



山西 白地赭粉花罐


白地赭粉装饰,此粉色工艺的使用多见于介休窑,是山西窑场独特的装饰技法,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山西 三彩刻花鱼纹盘


山西三彩制器多为红砖胎,且型制特殊,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较易于辨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瓷器知识】中国瓷器窑口大全(三)
磁州窑瓷器的鉴定与鉴赏
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赏析(连载之一)
探讨磁州窑的工艺装饰技法
磁州窑——民窑中的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