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耗费十年光阴,建起了中国最美的隐居之所

拾遗物语
城市的建筑很高,很远就能望见;
也很大,许多年轻人为在这里工作而奋斗着。
但清华建筑学博士卢强总有一个感觉:城市的建筑美则美已,却并不是他想要。
因为好的建筑是“自然而然从土里长出来的”。
于是13年前,他逃离了北京,来到皖南乡村,在这里建起了中国最美的隐居之所。
在这个隐居之所,建筑是从地里自然长出来的,人是跟着四季走的。
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不是从书本,而是从双手开始的。
这,正是故乡的感觉。
“我耗费十余年,在乡村山水间努力找回建筑的平凡态,就是想为人们打造一把归乡的钥匙。”卢强说。

田园将芜胡不归

如果回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
那么自第一次到了徽州,
卢强就再也没离开过。

1995年,在清华建筑系读硕的卢强,随导师单德启教授来到了皖南。
单教授是安徽芜湖人,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
硕博7年,皖南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住在百年历史的老宅里,早上从古井里打水洗脸,坐在青石板台阶上涂改老宅改造方案。
…………

深闳优雅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
就此在卢强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村镇聚落,邻邻里里来往和谐,其乐融融。
民居建筑与自然山水打成一片,相生相安。
“我喜欢那种人人都认识的感觉。”卢强说。可那时,他只是一个过客。
博士毕业后,卢强留在了北京。不过他的心,留在了皖南。
无数个深夜,在嘈杂的北京城,
他总能回忆起推开皖南老民居木门那“嘎吱”的一声。

恰似幽怨的召唤:田园将芜胡不归。
光怪陆离的建筑在城市中野蛮生长,
卢强的心却越来越不宁静起来。
一个想法在卢强心里疯狂滋长:我要在那里建个房子。

好建筑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

“想去皖南乡间建一个心安之所。”
卢强的想法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
可造在哪里呢?
一次,一个朋友把他带到黄山脚下的丰乐湖。

“宿命。”
一下车,卢强脑里就蹦出两字。
山峦叠嶂烟波浩渺,
云影帆影装点湖面,
耳畔一片渔歌鸟鸣,
房子星星点点,
山水占了大半。

他立马撇下同行之人,
独自沿着湖畔溜达了大半日,
直到夕阳西下,
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我要在这里建个民宿,最美的心安之所。”可地批了,项目拿在手里时,
这位过手无数建筑的清华博士,却皱起了眉头。
“好建筑是自然而然从土里长出来的。”
导师的话在他脑中反复回响。

(拆迁前的德懋堂)

可怎样在这片土地自然而然生长出“心安之所”呢?
“德懋堂要拆迁了!”此时,一个消息的传来。
卢强立马放下丰乐湖项目,赶往临近的歙县。
德懋堂是李鸿章少时寄读的私塾,典型徽派大宅。
当年曾得中堂大人手书匾额:德懋堂。“德”即品德、道德;“懋”则取徽商崇德、勤奋之意。

(拆迁后的德懋堂)

看到德懋堂,卢强立马醍醐灌顶。
“这不就是适合丰乐湖的建筑么?”
于是,他立马筹钱买下了德懋堂,
他要把德懋堂整体搬迁至丰乐湖。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我还想让古民居活过来。”

卢强和建筑师边看地势,边讨论方案他请来当地老工匠,
对老砖、老瓦、老家伙纷纷编号,
只有他们最熟悉当地的砖石土瓦,以保证原拆原建。
材料整体搬到丰乐湖后,开始了一砖一瓦的复建。

卢强费劲功夫,
找来了李鸿章手迹“德”、“懋”二字,
再请书法家添上了“堂”,重建了匾额。

古宅的榫卯结构,
厅堂的雕梁画栋,
专程淘来的古董家具。

徽州云纹古砖!
这种砖只能人工制作,
有砖场老板妄图用机器复刻,
实验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仿造古徽州大户人家制作的青砖大门)

二门合开,重达三四百斤。这样特殊的青砖大门制作技术,遍寻徽州民间而不得,
不得已,卢强只好去黄山定制青砖,
再一块块运往北京加工成门,
然后运回黄山进行安装调试。
仅仅大门的打样和调试就历经了5次。
只为让推开木门时的“吱呀”一声,
都要和百年前一样。

在徽州,不在保护范围内的老建筑还有很多。
于是,卢强又收购了另外两套,
也整体搬迁到了丰乐湖,
然后再一点一点进行修复和更新。

仅仅是复原这些老建筑,就耗费了两年时间。
墙上的石雕出自当地工艺大师之手,
坐的木凳是从当地选材,由木匠打造。
无论是门头、门牌还是一片小小瓦片,
皆看得出是匠心打磨的手工之作。

(传统手工徽雕木梁)

“我要让每个见到德懋堂的人,
都觉得它像是从这片泥土中重新生长出来的。”卢强说。

在这里,
无论是门前的门当与户对,
还是屋里的天井,
无不彰显其徽派建筑的身份,
同时又和山水浑然一体。
每个来德懋堂的朋友,
都爱说一句话,“好像是穿越了。”

在尽量守住“泥土味”的同时,
卢强也大胆剔除古民居中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元素。

“古民居保护与再造,
一定要与现代生活结合,
适于人居,并可长期使用。”卢强说。
所以你推门进入房间又会发现,
大面积的落地窗、院落里的游泳池、先进的电器设备,
无不洋溢着现代气息。

(十八学士酒吧。你可以在这里边喝酒,边欣赏湖光山色)

(十八学士的酒吧外景)

复原老建筑后,
卢强开始践行“传统民居的现代化”理念。
在后续开发中,
他把老宅两三间房子并成一间,达到十平左右。
这样就可以在其中开辟三到四个卧室。
既可以来此独处山林,也可以携亲带友在此小住。

(你可以面对湖光山色坐瑜伽,而不用费尽心思找一个安静的健身房)

一个90后小姑娘来了后说,
就像奶奶突然来了电话:
“闺女,我们家安wifi啦!你什么时候回来?”
在年轻人眼中,它也变得亲切了。

这里每间房都藏了不同的风景,
躺在浴缸里泡澡,窗外有青山偷窥。
往露台一坐,这山,这水,这天,
让人只想好好发一场呆。

船慢慢摇,山路慢慢走。
你会想深深地呼吸一口山野的味道,
又凛冽,又清新。

有些饿了,便去厨房觅食。
肥瘦正好的土猪肉,
筷子一夹弹性十足,
跐溜一下就滑进肚里。

在这里多住几天你还会发现,
挖笋的师傅,炒菜的阿姨,
以及你的私人管家,全是本地人。
虽然不够规范,但足够真诚。
但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故乡的本色。

“繁华如梦总无凭,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去挖掘和利用好它,
去创造一个自在的氛围,
让人们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受,
将万千心事都放下,
真正全身心融入自然、深入文化。”卢强说。
耗费十年,卢强为自己,
也为人们打造了一把归乡的钥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花10年时间挽救300年徽派老宅,打造1280万平方米的黄山隐秘景区,却向全世界免费
为了百年老宅不被拆,清华博士把它搬到黄山云水间,寻回了属于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为了百年老宅不被拆除,清华博士把它搬到黄山的云水之间,重生之后绝美非凡!
百年老宅搬到黄山云水间,寻回了属于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他打造了12800000平方米的的黄山秘境,每年花几十万维护,美成一幅山水画!
东家 · 清华博士从推土机下救出古建筑,以“德懋堂”唤醒了人们的文化归属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