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的七夕节

现在许多人都将七夕理解为情人节,这大概与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但实际上,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传统社会倒有一个情人节,那就是元宵节),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还要有意避开七夕:“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

 


《女孝经图》南宋


为什么?牛郎与织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却两地分居,天各一方,一年才能见面一次。尽管宋朝词人秦观填了一首《鹊桥仙》,歌颂七夕的浪漫:“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然而,这样的浪漫只存在于诗词当中,人世间又有哪对情人愿意相爱的人分隔两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节日的时候是少女们快乐的节日,这个倒和日本的女孩节比较类似,当然时间是不同的,冬尽春来,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孩节,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时是不穿和服(日本的传统服装)的。但在女孩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日本传统的服装),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吃、喝、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和玩偶一起陈列在客厅的还有米酒、粽子、红白绿三层菱形饼等,家中充满了节日气氛。女孩子们则将历年得到的小偶人珍藏起来,每年3月3日将它们搬出来和自己一起欢度节日,直到出嫁时再将它们带走。




在宋代,人们又把七夕节叫做乞巧节,人们在夜间乞巧,同时,还要拜祭牵牛织女星。《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宋代都城开封乞巧的情形:“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梦梁录》卷四记载杭州的情形:“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他们把桌子摆放在庭院当中,摆列之物有鲜花、瓜果、杯酒、菜肴、面点等。郭应祥《鹊桥仙·甲子七夕》:“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




寻常人家在这一天都要洒扫庭院,迎接节日。富贵人家则会大摆宴席,在庭院中搭起彩楼,叫作“乞巧楼”;楼阁上摆满各种精巧小玩意、精美食品,女孩们望月穿针或蜘蛛乞,焚香列拜,这叫作“乞巧”;宋朝姑娘间流行一种很有意思的乞巧方式:捉一只小蜘蛛,关在小盒子里,七夕次日再打开盒子,看蜘蛛结出的网,如果蛛网圆正,则表示“得巧”,意味着姑娘们获得了纺织的巧智。


宋代的七夕还是一个购物狂欢节。北宋汴京,“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街市上非常之热闹,大街小巷“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南宋也一样,“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儿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


这里的“磨喝乐”,乃是宋代最流行的泥娃娃(“磨喝乐”原为梵文“摩睺罗”的讹音,被宋人借用来命名泥娃娃),其地位相当于今日的芭比娃娃。




同芭比娃娃一样,“磨喝乐”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醉翁谈录》说:“京师是日(即乞巧节)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睺罗。小大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西湖老人繁胜录》也说:“御街扑卖摩睺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尤以吴中名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最为神奇,“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泥人内部必配有机械装置。


宋朝的寻常市民家、富室乃至皇家之中,都有“磨喝乐”的忠实粉丝,“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流风所至,宋朝孩子很喜欢模仿“磨喝乐”的造型:“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睺罗之状。此东都(汴梁)流传,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记也”。大人们夸一个孩子可爱迷人,也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磨喝乐”既然风靡天下,价钱也就不可能太便宜,“价亦不廉”;贵者,“一对值数千(文)”。名匠袁遇昌制作的“磨喝乐”更是昂贵,每对叫价“三数十缗”。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夕是个什么节
七夕情话大集锦,拿走不谢!
穿越回古代,七夕怎么过?
七夕:孤身一人时,所有的佳期都让人着急|周末聊七夕
七夕,真的不宜恋爱
七夕,我们在一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