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418篇沈阳地区史前文化谱系

沈阳地区史前文化资料有限,尚未有完整的文化谱系。

新石器时代中期

新乐下层文化距今7200—6800年,目前仅在沈阳市区北部发现新乐遗址一个地点。 

石器时代晚期

偏堡子类型距今6000——5000年,分布于辽宁中部,西达彰武,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产生过影响。 

 

青铜时代早期

高台山文化距今约3400年,主要分布于辽河以西,新民、阜新地区遗址密集 

    马城子文化距今约3200年,主要分布于本溪地区,沈阳地区见于东南部山区 

 

    顺山屯类型距今约3200年,分布于沈阳以北的辽北地区 

    老虎冲类型距今约3000年,分布于沈阳南部、东部地区,与马城子文化关系密切 

    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分布于辽河以东的辽宁中部地区 

青铜时代晚期

曲刃剑文化郑家洼子类型距今2770—2300年,分布于辽河以东的浑河、太子河流域 

 

回顾务欢池的发现

二十年前,阜新县务欢池镇以东1公里的河边坡地上,发现较大面积的青铜时代高台山文化遗址,包括墓葬35座和人工水渠等。出土陶器中的球腹壶、高圈足钵与高台山遗址所见同类器物一致,大口高领壶则多见于辽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缘地区。当时研究重点放在人工水渠与原始农业的密切关系上面,对陶器群面貌反映的文化交流线索关注不多。 

 大口高领壶与球腹壶 

    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与高台山文化东西并存的年代,上古先民间彼此交流已然频繁,观察这个地区同时代遗物,不难勾划出一条上古的交流道。以今天的方法,回顾当年的发现,可以帮助了解辽宁中部青铜时代文化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消退后西进、从而影响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情况。阜新地区的大口高领壶年代早于内蒙古东缘的同类器物,这是文化交融前沿向西推进的线索。辽宁西北是辽西考古文化区史前文化交流的三岔口,回顾以往的资料,有助延伸认既有的认识。 

务欢池陶器群

辽西考古文化区史前文化谱系

新石器时代早期

小河西文化距今约8700—8200年,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地区,辽宁西部也有发现面貌相似的文化遗存,两者属于不同类型。

新石器时代中期

素面陶文化井沟子西梁类型距今约8300—7800年,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流域,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以北。

    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7400年,分布区东起医巫闾山,西到大兴安岭,北至西拉木伦河以北,东北至吉林西部,南越燕山。

新石器时代晚期

赵宝沟文化距今7200—6470年,分布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燕山南麓也有发现。

富河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以北。

红山文化距今约6710—4920年,分布区以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为中心地带,东至辽宁康平,北至奈曼旗,南达河北承德。

哈民类型距今约6500—5000年,分布区集中在红山文化东北界以外。

南宝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分布区同哈民类型。

小河沿文化距今4900—4400年,分布区同红山文化。

青铜时代前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400年(依朱延平),北起西拉木伦河,东至辽河新民、黑山,至达永定河,西达桑干河上游。见于永定河、桑干河流域的文化面貌与燕山以北的遗存面貌不同,二者之间又有区别。

青铜时代后期

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约2800年左右,分布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分布在辽西沿海的遗存年代较晚。

井沟子类型距今约2550年左右,分布区集中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东达敖汉旗。

巴林右旗的几处史前文化遗址

十家子遗址十家子村属巴彦尔灯苏木,东距大板镇12千米。遗址位于村西南漫坡岗地上,南临查干木伦河,北倚铁路。地面几乎无植被,可见陶片、石器、红烧土痕迹,遗址面积很大,但遭受破坏严重,无法估计面积。遗物以红山文化为主,另发现少量赵宝沟文化陶片。 

    小林场遗址小林场村位于大板镇西郊。遗址在村西南500米岗坡,南临查干木伦河,面积6000平方米。这个遗址地表遗物不多,可见陶片、细石器等,属红山文化。 

    和布特哈达遗址和布特哈达又名孤榆树村,属巴彦尔灯苏木,东距大板镇30千米。遗址位于永林四队东南3千米的嘎斯太河南岸。地面基本沙化,隐约可见灰土层,遗物属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魏营子类型。遗物很少。 

    古日古勒台遗址古日古勒台属巴彦尔灯苏木,西南距大板镇17千米。遗址位于紧邻村西北的古日古勒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面积5000平方米。地面可见清晰的灰土遗迹,识别为边长3—5米的圆角方形房址,地表遗物很少,属兴隆洼文化。 

    那日斯台遗址那日斯台村属巴彦汗苏木,西北距大板镇28千米。遗址位于村东南查干木伦河西岸较为平缓的二级台地上面积20000平方米,此地曾征集到精美的玉器,如今地表尚可见大量遗物,细石器较多。文化内涵单纯,属红山文化。 

扯闲篇四:兼说口疾眼快”。

这个帖子是介绍在遗址附近居民中间获得线索的窍门。

遗址附近的居民多半对古物司空见惯、不以为然,除去特别精美的文物和金银等贵重材质,他们大多会视若无物。比如说瓷窑遗址附近的居民会用古代碗碟喂养动物砖窑遗址附近的居民会用特别精美的古代琉璃砌筑院墙史前遗址附近的居民会将上古遗物连同灰浆一起涂在墙上或随便扔在房前屋后

林泉寻访农户老大爷合影,背后墙面镶嵌清早期精美琉璃构件 

     这些被忽略的遗物带有大量文化信息,有些是难得的宝贝。例如1981年春,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在建平县马家沟村听说某农户家有一件玉笔筒,于是骑自行车赶到现场,发现那是一件红山文化马蹄形玉箍,并循此线索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无独有偶,2012年春,收藏爱好者李迟同学在锦州西南郊区四道沟村游玩的时候,听说村民苏大娘家有一件古老的陶笔筒,见到时里面插满苏家小孩的格尺、圆珠笔,还装有纽扣、温度计和电费收据等物,仔细鉴别发现这是一件约有8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小陶罐,通过对出土地点的询问,又在附近果园找到属于同时代的陶片、石器等物。可知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或收藏爱好者,勤于询问和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说勤于观察的必要。遗址附近的老百姓家中和房前屋后常常保存有村民无意间捡拾积累的古物,在询问之下村民往往对此类物品全无印象,这时需要全面仔细的观察,从色彩和形制辨别线索。业余文物收集者林泉同学就曾在农户院墙墙头发现带有清宁宫款识的建筑构件,这是清代初年琉璃官窑为沈阳皇宫的正宫清宁宫烧制的构件,十分珍贵,而院墙主人却此完全没有了解和印象。

以上就是口疾眼快在获得文物线索中的重要性,文物工作者和收藏爱好着要做到多问、多听、多看。 

林泉发现的清宁宫款识宫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史之史前雕塑(5)》
2016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红山文化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思考
田螺山——被误读的江南史前文明
古海陵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绝地天通:中国文明起源的“红山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