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尊无量寿佛像同时亮相东正皇家长物| 北京东正2016秋拍

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11月8日-11月10日

拍卖时间:11月11日-11月12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嘉里大酒店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无量光。唯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在藏传佛教中,他既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幸福之佛,因此对其信仰极为普遍。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并称为藏传佛教长寿三尊,福寿吉祥的象征,常用于祝寿场合,以祈求延寿增福。满清皇室崇信藏传佛像,为了满足朝拜的需要,紫禁城乃至各地行宫内均修建有大大小小的皇家庙宇或佛堂,内供奉着各种不同尺寸、材质的佛像。

本次北京东正2016秋拍皇家长物专场中,即为您呈现三尊极为珍贵的,不同材质的无量寿佛像——“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及“清乾隆 铜鎏金掐丝珐琅无量寿佛”。



清康熙 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

H:42.4 cm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这尊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应当就是康熙时期宫中所造无量寿佛之一。面相慈和,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头戴镂空状花冠,耳际宝缯飞扬,头后有两条发瓣垂在两肩,胸部肌肉丰满圆润,但匀称有力,腹肌饱满,腰肢柔和,令人感受到工匠处理铜合金的高超技术同时,仿佛能触摸到年轻的质感和温度,这不仅仅是风格所致,更是一个时代的风貌。上身胸前饰项圈长链,下身翍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缀有连珠式璎珞。双肩帔帛在两手腕间分别绕成半圆形,然后从两腿下对称垂搭在莲花座正面,美观大方。帔帛及裙子皆用写实手法表现,尤其是垂于座前的帔帛写实性极强,给人以强烈的丝织物感觉。全身的衣饰上还镶有红珊瑚、青金石和绿松石。莲花座造型宽大,气势恢宏,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满施一周,莲瓣宽肥饱满,头部皆有卷草纹装饰,做工极其讲究。这尊造像从整体造型、工艺水平和完好程度上堪与康熙宫廷纪年造像媲美,堪称清代康熙造像的精典之作。




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数量虽然不多,但铜质厚重,加工精良,素为藏家所重。这一时期宫廷造像内容单一,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蒙古接连发生冲突,战事频仍,康熙帝率军亲征,经常需要佛像作为赐物。所以清宫为之生产一些体量较小的无量寿佛以便携带。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康熙时期宫廷寺庙和法事活动的核心就是为皇帝祈寿,尤其是康熙帝晚年,身心憔悴,疾病缠身,这也促使他转向佛教信仰,宫中唐卡供奉以白度母为主,铜像铸造以无量寿佛常见,就是这个原因。




本拍品可清晰看到装脏痕迹以及底座内膛的「六十」铭款,能为后人追溯造像源起,以供研究。同类带有数字款的造像曾经出现于2013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编号6119的铜鎏金嵌宝石无量寿佛,铭款为「七十三」;亦可见伦敦苏富比2014年11月5日编号18之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底施「七十四」款,伦敦苏富比2012年5月16日编号218之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底施「八十七」款, 伦敦佳士得,2010年11月9日拍卖中编号121,底施「六十六」铭款,以上几尊无论尺寸及装饰手法都与本品十分相近,故可推断本拍品来自成组造像。另见Ulrich von Schroeder,《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页152,图版152A及152B,亦为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据作者引述整组造像或有108尊之多,是由宫廷御作坊奉康熙皇帝钦命铸作,故本拍品之数字款当为佐证佳例。

参阅:北京保利,2013年12月5日,编号6119《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贩施罗德着,香港,1981年,页152。



清乾隆 铜鎏金铜胎掐丝珐琅无量寿佛

H:31 cm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来源:

1996年购于苏黎世,维纳与皮特·施奈尔旧藏

纽约佳士得,2010年3月23日,第218号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第1974号

出版:

1.《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08页

2.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238页

展览:

「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展,西藏博物馆,2012年7月25日至9月25日


如此件造像有别于一般所见的铜鎏金材质,是加上了掐丝珐琅工艺的无量寿佛,十分珍罕。佛尊双手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掌心托长寿甘露宝瓶,瓶上现象征佛、法、僧三宝的三颗摩尼宝珠,着菩萨装,头戴五叶宝冠,缀耳铛,颊颐丰满,鼻梁方正,嘴角含笑,神情安祥,具有明显的宫廷造像特点。

上身袒裸,下身着长裙,双肩及臂部披落帔帛,挂项鬘,戴臂钏、手镯、脚镯,连珠细密,通身镶嵌石榴石、松石、小米珠等为饰。造像之面相及肉身保留铜鎏金之部份,而掐丝珐琅主要装饰背光及莲座。莲台为仰覆莲,莲叶心为白色和粉色、叶部为绿色,莲蕊为明黄色,色彩纯正,表面光滑,代表了乾隆中期的技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纹饰中的莲纹大多用较为名贵的粉色珐琅料填就,据王世襄先生考据的《照金塔式样成造法珐琅塔一座销算底册》中曾有:「配粉红色七斤八两,每斤用金叶五分。」之记载,可见此种釉料的名贵,非皇家御用不可亲为。乾隆皇帝时期,不仅烧成的珐琅器需要钦审(《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乾隆元年(1736)三月初十日:「太监毛团传旨:将珐琅活计持进内廷联看烧造。钦此。」)而且皇帝本人对珐琅器制作技术也相对精通(《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八年(1743)八月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邓八格成做活计甚属粗糙亦不坚固,交怡亲王海望申伤。概铜不净之固,嗣后着用净铜。」)并且为确保珐琅器的质量,乾隆帝对珐琅作人员会给予奖惩。这一切均使掐丝珐琅器从各个方面达到巅峰。而将铜胎珐琅大量用于佛教中也是乾隆中期才出现的。尤其是每当乾隆帝及其母亲孝宪皇太后整十的生日时,清宫造办处、广东粤海关都会奉旨制作以祝寿为主题的造像,如无量寿佛、尊胜佛母、白度母等,尤其是九尊或九的倍数的无量寿佛最为常见,有时一次铸造多达数千尊之多。这件无量寿佛主要是通过掐丝珐琅背光和莲台来寻求变化,受当时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制作太多,属于其中的珍品。背光是六拏具的印度样式。仔细观察能够发现,清宫在制作六拏具背光时,对于印度模式作了变化,加上了很多汉地的因素。如龙神和童子变化了褒衣博带的汉装,栏檐上的双摩羯鱼变化成了腾龙的形象,给这件作品增添了很多趣味。整器鎏金明亮,打磨细致,装饰繁缛,釉彩华美,品相完美,将两种不同的工艺装饰于一尊造像,体现出乾隆时期富丽堂皇的宫廷艺术特点。




此件作品来源清楚、流传有序,最早于1996年收购于苏黎世,为维纳与皮特施奈尔旧藏;后于纽约佳士得 2010年3月23日上拍,编号218;并于2011年10月5日,再度于香港苏富比上拍,编号1974。除此之外,其于2012年7月25日至9月25日借展西藏博物馆举办的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大展,同时也出版目录编号208。相类藏品数量稀少,原属Berti Aschmann基金会旧藏,现藏于苏黎世莱特博格博物馆有一尊同类藏品(如图),并收录于其所出版的图册内,编号34。



苏黎世莱特博格博物馆


另有一尊无量寿佛其衣袍、发冠及长方形底座皆为掐丝珐琅制,可参见《雍和宫佛像宝典》北京出版社,2002年,第48页;还有一尊现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8世纪的弥勒菩萨,虽未施珐琅工艺,然而背光及整体造型皆同本品相类,可参见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编号77539。整器做工规整,雍容端庄,彰显出无上的皇家气势。

参阅:

《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上)》,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页213,图96

《清宫秘藏  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录》,台北,1999年



清乾隆 御制瓷胎洋彩描金无量寿佛

H:29 cm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时期古铜器特征
北京东正秋拍重器:清乾隆掐丝珐琅佛像
元明清铜器遗珍(13)
复兴的宫廷时尚
G0530.?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对瓶
景泰蓝,原来是贵族出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