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件玉雕,你知道老祖宗是怎样完成的吗?

提示:这些都是研究古玉工艺痕迹特点的根本依据,如果在玉器上发现这类工具无法实现的痕迹,那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玉雕工艺也越来越精致,但在治玉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治玉人是如何制作出精美玉器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照片和视频,带你来看看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治玉人的风采!


古代治玉受工具的局限,当时的人们为研制一件玉器,会消耗数年,或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并且当时玉石开采还不发达,治玉人要用辛苦的汗水去换取雕琢的成果。


▲ 治玉人正在切割珠子


这个机器,叫做“水凳”。架子上安置一个旋转圆钢刀,以绳带牵引,治玉人脚蹬绳带,轮子便旋转起来,达到切割的目的。


▲ 民国砣机


玉的硬度要比铜铁高出许多,当时治玉,一般用水和砂或者砂轮通过往复运动来完成治玉的过程。


▲ 民国治玉之开片影像


▲ 民国治玉之钻孔影像


▲ 民国治玉之镂空影像


▲ 民国治玉之拉丝影像


▲ 民国治玉之掏膛影像


从这些历史照片可以看出,古人治玉工具的特点:

1.机器是往复运动的,所以旋转周期是一定的,每旋转一次刻出来的线条痕迹相对是较短的,每一线条的长度几乎也是均等的。

2.用脚踏作为动力:动力是有限的,砣具的力度是有限度,每一砣的深度和宽度也是有限的,从而落砣、高峰时、起砣三个阶段每个部位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也正是鉴于此,玉器上面的弯线,是无法用这种工具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由一条条短促的直线接合而成,同时,砣刻所过之处,表面的光洁度(或包浆)也是相对一致的,特别是极细的阴线和小孔里,而现代工具的加工是无法企及的,再加上入土特征自然变化,做伪者无法面面俱到。

只有了解了古人治玉工具及其局限性,才能了解这种工具在玉器上留下的痕迹特点,从而才能掌握科学、理性、辩证的鉴玉方法。加工工艺断新老,这也是鉴定古玉的本源之一。


提示:单向旋转的电机是五十年代末引进国内的,引进初期,主要用于工业,又经过十年文革,而电机真正用到玉器加工上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大家一定不要凭空推想古人治玉,已经实现了单向、高速旋转的可能!


下面视频,是76年北京玉雕厂的纪录片


鉴定古玉并不难,难的是您无法改变您错误的鉴定思路和方法。意识决定形态,只有思路和方法正确了,在经过大量的实践,您绝对会成为一位鉴定高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玉器琢艺技法及演进(5)
古人是如何制作玉器的?
汉代玉器的线条及微痕特征浅析
珍贵视频:没有高速切割机,老一辈玉雕人如何治玉?
与生俱来的加工痕迹是高古玉琢就年代的出生证
高古玉砣工与手刻鉴别(玩老玉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