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藏 宫廷宗教佛像 清代(一)


 



宫廷宗教佛像 清代(一)

 


1. 白救度佛母像

 

白救度佛母像,清,青铜质地,通高72cm。清宫旧藏。
  白救度佛母为“二十一度母”之一,据言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其形象通常为一头二臂,双跏趺坐姿,于面部及手足共生七目,故又称“七眼佛母”,意味其可见世间一切处之苦难而予以拯救,因此在藏传佛教女性诸神中深受信仰。白度母还与尊胜佛母、无量寿佛并称“三长寿”,寓意吉祥,故其形象绘塑甚广。
  此尊白度母造像为青铜铸造。像头戴五叶佛冠,眉目修长,鼻准挺俏,双唇微抿,嘴角上挑,仪容温婉,秀丽动人。左手牵莲枝,右手结与愿印,全跏趺坐于三角形莲台上,莲座上下缘饰连珠纹,莲瓣整齐。像左右肩各饰一莲枝,胸前项链、臂钏及璎珞加工精细,满嵌珠石。上身略侧转,头微右偏,体态动感强烈。上身赤裸,胸部丰满,腰肢收束,腹部肌肉起伏自然,深具尼泊尔造像注重人体表现的特点。其斜披条帛,下身著裙,绳状裙褶。条帛及裙褶间阴刻花草纹,并嵌错宝石金银等以为装饰。全像用料考究,造型端庄秀美,铸造及嵌错工艺精湛,应是清代宫廷所造仿尼泊尔—西藏风格的造像。 

 

 



2. 大威德金刚坛城

 

 大威德金刚坛城,清,高50cm,径75cm。清宫旧藏。
  这座坛城是以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台座四面分别绘有青、黄、赤、白、绿五色,代表地、水、火、空、风。殿顶立一宝瓶,左、右各有一兽啣幡,环绕以吉祥草、幡、宝瓶及菩萨、护法。此坛城既是一种供器,也是一种法器。其体形庞大,色彩鲜艳丰富,反映了中国18世纪中叶掐丝珐琅工艺的高超水平。 

 


 

3. 六臂勇保护法像

 

 六臂勇保护法像,清,纵73cm,横48.5cm。清宫旧藏。
  六臂勇保护法,即六臂大黑天,是藏密护法神之首。此像黑蓝色身体,三目怒睁,大张血口,露出尖利的獠牙,头戴五骷髅冠,黄发上冲。胸前二手持钺刀、颅碗,其余四手,右持人骨臂钏、颅鼓,左持三叉戟、绳索。胸前挂有滴血的人头项蔓。双腿弓步站立,踏白色象头神。天空正中是主尊神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右方是宜帝护法,左方是尊亲护法,周围五位护法神是他的侍从神,下方中间是大黑雄威护法骑黑马,右为护国护法骑黑熊,左为吉祥天母骑黄骡。大黑天在古印度被视为战神与施福之神,传入西藏被尊为护法大神,有多种身形,六臂大黑天是其在清代的流行形象。
  像后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款识,汉文为:“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画像六臂勇保护法。” 

 

 



4. 上乐金刚像

 

上乐金刚像,清,通高51.5cm。清宫旧藏。
  此尊上乐金刚身后持象皮,表慈悲本性。头戴骷髅佛冠,项挂人首与骷髅项链,腰部饰人头及骷髅璎珞,手拎人头,擎头骨钵,以这些恐怖血腥的物品为严饰是上乐金刚的形象特征之一,代表着微细瑜珈修行中对无明执着的克服。佛母二手分持钺刀与嘎巴拉碗拥抱主尊,双腿缠绕主尊腰际,表情似怒非怒,十分生动。造像青铜质,脸部泥金,彩绘眉目,冠叶嵌松石,显示了西藏造像鲜明的地域性工艺特征。 上乐金刚,又称胜乐金刚,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拥抱其明妃金刚亥母,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二足,左弓步立姿,足下踏裸身魔怪,是其常见之显相。 

 



5.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高20.2cm。
  观音立像共五层,顶层佛面,红色;次层为愤怒面,黑色;下三层各为三面,本面白、红、绿三色。观音修眉细目,清雅静穆,双耳垂珰,八臂,胸前二手合十,左右六手分持弓箭、莲花、法轮、净瓶等法器。上身袒露,左肩处披山羊仁兽,胸饰璎珞,腕、臂、足饰宝钏,肩披帛带,自臂缠绕,垂至裙下,作飞翘状。下着长裙,裙分内外两层,裙褶自然折叠,裙边装饰图案。赤足,足下为覆莲圆座,上下各饰一周连珠纹,座底为十字交杵。座与像插合而成。此十一面观音像系清宫旧藏,从风格上判断为乾隆时期作品。 

 



6. 苏绣十一面观世音像唐卡

 

苏绣十一面观世音像唐卡,清乾隆,苏州绣制,画心长70.7cm,宽50cm。清宫旧藏。
  此唐卡以红、黄地缠枝花织金缎镶边,黄绸衬里,银轴头,轴头嵌有绿松石和珊瑚珠。画心是在缎底上采用不露地的技法绣制,亦称“满地绣”,此为苏州的一种精致绣种。唐卡主尊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其上首绣宝盖,宝盖两侧绣6尊化佛,结跏趺坐于流云上。云间有放光的日、月。观音立于出水莲花之上,莲花两侧各绣一尊藏传佛教的师祖像,并以云、山、树木为衬。
  此唐卡使用多种彩色绒线,采用多种针法绣制。观音的11个颜面以绿、白、蓝、藕荷四色绒线绣制。千手是以色线绣出轮廊,以呈现出立体感。师祖像及化佛、日、月、流云、山水、树木则以杏黄、深绿、浅绿、枣红等不同颜色的绒线采用套针、戗针、擞和针、施针、钉线、平金等10几种针法绣制。绣面针脚匀齐,绣工精致,色线运用浓淡适度,退晕自如,恰到好处。加之画面上又着墨渲染,使得此唐卡呈现出构图严谨、画面生动而又庄重的艺术效果,为唐卡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此唐卡曾由乾隆皇帝钦命章嘉胡土克图国师认看审查,有唐卡挂轴的衬里上所钉白绫墨书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的记载为证:“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绣像,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番称坚赉资克珠智克沙尔,清称尊额穆德楞额济兰尼布勒库余佛哷,蒙古称啊哷班尼果哷图和穆什穆博第萨刺哆。”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另一件相同的唐卡,从其画面的内容、构图等方面看,与此件唐卡系按照同一画稿绣制,上亦有乾隆皇帝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的白绫墨书纪录。 

 



7. 铜鎏金普化天尊像

 

铜鎏金普化天尊像,清,铜鎏金,高64cm。清宫旧藏。
  普化天尊为道教雷部最高神灵,全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白面三目,三缕美髯飘于胸前,面相慈善温和,身披金色铠甲,腰系兽首形带扣,左手于胸前独竖一指,右手握钢鞭,跣足,端坐于方座之上。普化天尊执掌雷部神霄玉府,管辖其他所有雷神,《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具有“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的权力。正因为雷神能代天执掌刑罚,明辨善恶是非,击杀大奸大恶之人,是主持正义的神灵,故为民间广为供奉,皇宫中也不例外。此铜像便供奉于清宫中玄穹宝殿东配殿的主神位上,左右陪侍8位雷神天君。 

 



8. 玉令牌


玉令牌,清,长15.1cm,宽6.2cm,厚2.3cm。清宫旧藏。
  令牌青玉质,整体呈圆圭形,正面和背面均为阴刻填金道教符咒,上、下、左、右四侧面为星座图,亦阴刻填金。令牌是道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其上的符咒难以辨认。此玉令牌藏于清宫最大的道教建筑钦安殿中,为皇室专用。 

 

 



9. 铜鎏金张天君神像

 

铜鎏金张天君神像,清,铜鎏金,高59cm。清宫旧藏。
  此尊为普化天尊侍从的神像,供奉于清宫玄穹宝殿东配殿的普化天尊左侧。脸赤如猴,嘴尖似鸟,袒胸露腹,强壮有力,左手握令牌,背生双翅,双足为鹰爪,立于须弥座上。须弥座上沿正前方铸有其名号“雷霆行令使者张天君”。相传此神原名张节,后被天帝封为雷神,成为道教雷部正神二十四天君之一,故又称为“张天君”。 

 



10. 铜鎏金苟元帅神像

 

铜鎏金苟元帅神像,清,高56cm。清宫旧藏。
  此为普化天尊侍从的神像,供奉于清宫玄穹宝殿东配殿普化天尊右侧。神像体形魁梧,身披金色铠甲,立于须弥座上。头戴宝冠,面赤如血,三目怒睁,左手握凿,右手执锤,惜锤已失。须弥座上沿正前方铸有其名号:“上清神烈阳雷苟元帅”。相传此神原名苟章,后被天帝封为雷神,成为道教雷部正神二十四天君之一,故又称为“苟元帅”。 

 



11. 十臂积光佛母唐卡

 

十臂积光佛母唐卡,清,纵67cm,横45cm。
  积光佛母的形象有多种,如一面二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三面十臂、三面十二臂等。本幅唐卡上的积光佛母为五面十臂。
  佛母的五个面孔颜色和表情各异:正面为白色,左侧两面分别为绿色和蓝色,右侧为一红色猪面,此四面皆呈忿怒相,顶端一面为菩萨寂静相。每面各有三眼,表示照顾一切有情。身体呈白色,主臂双手各捧金红色日轮和白色月轮,其余各手伸向两侧,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持弓、无忧枝、绢索、线,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持金刚杵、箭、金刚钩、针。身佩璎珞,腰系彩色布裙,左展立站于莲花座上,莲花座置于6头小猪牵引的四轮辇上。佛母蓝色头光,红色身光,顶立佛塔。四周山川流水,花蔓环绕。
  佛母的左侧上方为释迦牟尼佛,右侧上方为大日如来;正下方为绿勇保护法。此幅唐卡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贡奉进宫的,带有浓郁的西藏特色。画面笔法精细,设色浓郁。 

 



12. 金刚亥母唐卡

 

金刚亥母唐卡,清,纵34.5cm,横23.8cm。 金刚亥母的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单身像的金刚亥母。亥母红色身,头右侧长有一褐色猪头,是辨认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单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尸,表示战胜外在的敌人。
  唐卡背后贴有白绫签,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题记,汉文为:“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钦命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供奉利益画像金刚亥母。”乾隆五十三年为1788年。藏文题记与汉文稍有不同,翻译过来为:“中正殿画佛大喇嘛楚臣虔诚供奉金刚亥母唐卡。”藏文题记记录了画家的名字,十分可贵。 

 



13. 铜鎏金金刚亥母像

 

 铜鎏金金刚亥母像,清,高16cm。
  此尊金刚亥母一面三目二臂,头戴骷髅冠,赤发高耸,呈忿怒相,头部右侧伸出一猪头。金刚亥母赤裸全身,项挂人头项链,腰缠兽皮。左手捧嘎巴拉碗,左臂弯夹喀章嘎,右手举金刚杵。舞立姿,足下踩一人尸。椭圆形覆莲瓣底座,底座正面上沿中间铸阳文“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刻“金刚亥母”,表明其身份。
  修行金刚亥母法可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 

 

 



14. 绣像上乐金刚唐卡

 

绣像上乐金刚唐卡,清,纵93cm,横68.5cm。
  上乐金刚,又称胜乐金刚,为藏传佛教中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及格鲁派等教派共修之本尊。上乐金刚的形象有多种,此幅为常见的四面十二臂两足像。 上乐金刚四面颜色各异,居中面呈蓝色,左、右、后三面分别呈白色、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降服、息灾、敬爱、增益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有三目,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头戴骷髅冠,表示无常和勇武。项挂以50个人头骨串成的念珠。12双手臂象征12个真理,各手分持不同的法器,其中左右主臂两手分持金刚铃、金刚杵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喀章嘎、捧嘎巴拉碗、持绢索、施期克印;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嘎巴拉鼓、持长柄金刚斧、执三叉戟、持钺刀。身体为深蓝色,背披白象皮,腰围虎皮裙,象征无畏和勇猛。右展立,脚踏一男一女,表示降服了愤怒和色欲。 金刚亥母红色身,一面三目二臂,头戴骷髅冠,呈忿怒相,左手搂抱主尊,右手高举金刚杵,双腿环绕于主尊腰间,呈俱喜大乐之相。 上乐金刚右上方为一位印度大成就者,左上方为黄教祖师,画面下方为六臂大黑天。 该幅唐卡以绢为地,采用平金、钉线、平绣、套针等针法绣成,颜色鲜艳,为故宫所藏唐卡中的精品之一。 

 

 



15. 铜鎏金瑜珈品一堂九尊

 

铜鎏金瑜珈品一堂九尊,清,铜鎏金,均高38cm。清宫旧藏。
  这九尊铜佛是藏传佛教修行瑜伽根本品的主尊佛像,分别为:智慧毗卢佛、金刚界佛、度生佛、成就佛、能胜三界佛、最上功德佛、密德文殊室利佛、法界妙音自在佛、九顶佛。其中智慧毗卢佛居中,其余八佛分别位于左右。
1)智慧毗卢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均呈寂静相。双手结禅定印,手心上置法轮。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2)金刚界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各三目,均呈寂静相。八臂,主臂1结内缚拳印,手心夹金刚杵;主臂2于腹前结禅定印;左副臂1手持法轮,左副臂2手持弓;右副臂1持念珠,右副臂2持箭。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3)度生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与愿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4)成就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5)能胜三界佛:头戴骷髅冠。三目怒睁,赤发赤眉,面呈忿怒相。双手于胸前相交,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展左直立姿(即左腿向左侧伸直,右腿弯曲呈弓步),双足下各踩一魔神,魔神作挣扎状。下为椭圆单层覆莲底座。
6)最上功德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捧金刚立杵于胸前。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7)密德文殊室利佛:头戴五叶宝冠。六面,每面均呈寂静相。双手施说法印,手心各牵莲花枝,莲花至肩,花顶各置一经箧。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8)法界妙音自在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各三目,均呈寂静相。八臂,主臂结说法印,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手持经箧、弓、金刚铃,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手持剑、箭(佚失)、金刚杵。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9)九顶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双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
  每尊佛像的造型严格遵循经典仪轨,完整地展现出瑜伽根本品的主尊形象,并且在每尊佛像的莲花宝座前方中部,均铸造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明确无误地标明了其制作年代。 

 

 



16.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清,高16.4cm。
  积光佛母的面容呈菩萨寂静相,头戴五叶冠,束发披肩。袒露上身,肩披帛带,下身着裙。左手施说法印,并执莲花茎,莲花置于左肩,右手施与愿印。半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下的坐骑为一猪形。猪双目前视,双耳下垂,张口吐舌,三蹄着地,一蹄抬起尚未放下,似刚将佛母驮到目的地。坐骑下承接椭圆形覆莲瓣底座,底座正面上沿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刻“积光佛母”,表明尊像身份。
  佛经记载,积光佛母具有大神通自在之法,为藏传佛教密宗四部中事部九大主尊之一。 

 

 



17.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清,高13.9cm。
  积光佛母六面十二臂。头戴五叶冠,赤发高耸,发间显现一猪首。每面三目圆睁,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带,左肩斜披络腋,腰缠兽皮。左主臂手持三叉,右主臂手持金刚锤,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持绢索、持蛙形法器、握线团、施期克印、执弓,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举宝剑、持纺锤、施期克印、执金刚钩、握金刚杵。展左直立,足下为椭圆形单层覆莲底座,底座上刻“十二臂积光佛母”名称。莲座置于由两只小猪牵引的双轮车辇上。 

 


 

18.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清,高38cm。
  积光佛母一面三目二臂。头戴骷髅冠,赤发高耸,耳后有束发缯带,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带,腰缠兽皮,左手持莲花,右手施期克印。展左直立,双足下各踩两具俯卧状的人尸。椭圆形单层仰莲底座置于七头猪拉的双轮车辇上。
  积光佛母与婆罗门教太阳神Sūrya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在佛教神系中,她就相当于太阳神的角色。稍有区别的是,积光佛母是女尊,太阳神是男神;积光佛母乘七头猪拉的车,太阳神通常坐七匹马拉的车。 

 

 



19. 金刚亥母铜像

 

金刚亥母铜像,清,高71cm。
  这是故宫博物院现存金刚亥母造像中尺寸最大的一尊。亥母头发高耸呈火焰状,张牙怒目,三目圆睁。头戴骷髅冠,代表身份的猪首显示在骷髅冠的右侧上方。全身赤裸,胸前璎珞密布,佩戴呈网格状的骨饰手镯、臂钏和脚镯,项挂鲜人首长项链,造像极力渲染其忿怒的性格。左手捧嘎巴拉碗,左臂弯夹喀章嘎,右手举钺刀。亥母丰乳细腰,身体扭动作舞立姿,足踏一仰面人尸。背光如门,密布火焰纹。底座为高仰覆莲瓣座,肥厚的莲瓣、规整的线条、精细的做工均显现出明显的清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风格特征。 

 

 



20. 紫金八臂积光佛母像

 

 紫金八臂积光佛母像,清,高93cm。
  紫金是指一种由多种贵金属如金、银、铜、白铁、白铅、水银、金刚钻石等按一定比例冶炼而成的珍贵的合金材料。最初由西藏工匠发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进京为皇帝祝寿时进贡的紫金佛像深得乾隆帝喜爱,于是乾隆帝下令在宫中仿制,并对其配方加以改进,形成了具有清宫特色的紫金,专门用于铸造佛像,称之为“紫金利玛”佛像,为佛像中极贵重的品种。
  这尊积光佛母供奉在一座藏式覆钵塔中,用紫金铸造。佛母三面八臂,左出猪首。左右主臂手持弓箭,右副臂分别持金刚杵、金刚钩、针线,左副臂分别持莲花、结期克印。覆钵塔须弥座束腰处有七头猪,塔下缘有一人仰身向上,双手分托日轮和月轮,象征光芒照彻人间。

 

 



21. 漆木虎

 

 漆木虎,清,长95cm,高60cm。清宫旧藏。
  此虎木胎,全身彩绘。虎呈蹲踞状,双目圆睁,口微张,整体充满动感,仿佛会随时跃起。
  这样的木虎有两尊,陈设于故宫梵宗楼二楼正中供奉的大威德金刚像两侧。同时供奉于大威德金刚旁的还有乾隆帝御用冠服、皮盔、白缎甲等,另设钺、斧、枪、腰刀、撒袋、弓、线枪等兵器。
  木虎与同时陈设的盔甲、武器都与大威德金刚紧密相关。大威德金刚(Yamantaka)是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父系的本尊之一。他作为文殊菩萨的忿怒化现,是文殊菩萨为调伏诸天鬼神及众生而显现的教令轮身,是藏传佛教中形象最威猛的神,具有巨大的神力。在这里,大威德金刚被当作一尊战神供奉,以大威德坛布局安排陈设盔甲、武器、木虎。乾隆皇帝希望以此祈祷大威德保佑其用兵取胜,边疆安宁,江山稳固。 

 

 



22.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51cm,宽127cm,画心纵96cm,横64cm。
  威德吉祥天母为三世章嘉国师按照经文所绘,吉祥天母位于画面中心,黑蓝色身体,呈忿怒相,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啮牙卷舌,垂挂人头大璎珞,以蛇为胳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腰间有拘鬼牌,座下骡子挂病种口袋和一副骰子,驰于血海中。上界为格鲁派三大本尊神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上乐金刚。周围是吉祥天母的伴神春、夏、秋、冬四季女神以及五大长寿天母和十二丹玛女神等。
  画像背后贴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初一日奉旨交章嘉胡土克图按照经文恭敬画像供奉威德吉祥天母、哩嘛第兽像护法、狮像护法、四时吉祥佛母、增福吉祥天母、五大长寿天母、十二永护法宗天母等全分,妙德吉祥能成万事大利益诸像佛一轴。” 另附黄条题记:“此样一轴,佛日楼。”

 



23.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北京,墨地金绘,通高185cm,宽100cm,画心纵120cm,横70cm。
  吉祥天母呈忿怒相,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啮牙卷舌,垂挂人头大璎珞,以蛇为胳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腰间有拘鬼牌,座下骡子挂病种口袋和一副骰子,驰于血海中。上界为格鲁派三大本尊神,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上乐金刚。周围是吉祥天母的伴神春、夏、秋、冬四季女神以及五大长寿天母和十二丹玛女神等。
  此幅唐卡墨地金绘,又称为黑唐,以清宫最有特点的洋锦大花片金装裱,饰描金云龙纹,上部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写乾隆御制诗《威德吉祥天母》。
  画像背后贴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奉旨交章嘉胡土克图按照经文恭敬画像供奉威德吉祥天母、哩嘛第兽像护法、狮像护法、四时吉祥佛母、增福吉祥天母、五大长寿天母、十二永护法宗天母等全分妙德吉祥能成万事大利益诸像佛一轴。” 

 



24.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北京,墨地朱绘,通高185cm,宽100cm,画心纵120cm,横70cm。
  吉祥天母呈忿怒相,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啮牙卷舌,垂挂人头大璎珞,以蛇为胳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腰间有拘鬼牌,座下骡子挂病种口袋和一副骰子,驰于血海中。上界为格鲁派三大本尊神,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上乐金刚。周围是吉祥天母的伴神春、夏、秋、冬四季女神以及五大长寿天母和十二丹玛女神等。
  此幅唐卡在墨地上以朱砂绘制,也是“黑唐”画法。上部题写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乾隆御制诗《威德吉祥天母》。
  画像背后贴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奉旨交章嘉胡土克图按照经文恭敬画像供奉威德吉祥天母、哩嘛第兽像护法、狮像护法、四时吉祥佛母、增福吉祥天母、五大长寿天母、十二永护法宗天母等全分妙德吉祥能成万事大利益诸像佛一轴。” 

 

 



25. 智行佛母唐卡

 

智行佛母唐卡,17世纪,西藏,布本彩绘,通高75cm,横78cm,画心纵57cm,横40cm。
  据藏密说法,若按智行佛母仪轨修行,即能躲避祸害、延长寿命、增长智慧等。
  智行佛母为忿怒佛母,红色身,一面四臂。头戴骷髅冠,头发向上竖立,身挂人头大璎珞。四臂中上面双手持莲花弓箭,呈拉弓欲射状;下面一手持花箭,一手持金刚索。腰束虎皮裙,舞立姿,左腿独立,足下踏一人。上界正中为持嘎巴拉喜金刚,其下白色裸者为董必黑茹迦成就者,黄色身体者为费卢波成就者。下界左侧红色身体者为帝驽天母,中间是白色两臂作明佛母,右下方为红色增禄佛母。画心及外缘分别镶缀桔红色和黄色缠枝花纹织锦边,此为乾隆早期的唐卡。
  唐卡附有黄条,其上用汉文书写:“乾隆十四年五月十七日小太监胡士杰传旨交来藏画智行佛母一轴。”

 

 



26.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3cm,宽89cm,画心纵82cm,横56cm。
  宾度罗拔罗堕尊者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国师的家中,后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为僧,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佛称他为“大狮子吼”,意为弟子中最具权势、自命不凡者。
  图中尊者结跏趺坐,左手托法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的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左侧侍者持羽扇而立。上部左右两侧为龙树大师和圣天。下部两夜叉肩背玻璃罐,罐内供莲花奉献尊者,座前是莲花托起的经书、香炉、琵琶和罗汉果等供品。
  画像后贴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钦命中正殿画佛喇嘛供奉利益画像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左六”。黄条:“左六”。此唐卡为中正殿画佛喇嘛所画。

 

 



27. 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宝石藏经盒,清乾隆,高7cm,长21cm,宽8cm。
  经盒是用来存放佛经的匣子。此两件经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红宝石、青金石等珠石为饰,显示出皇家的富贵之气。经盒盖里彩绘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图,色泽鲜艳,当是宫中画师所绘。经匣中供满文写经——《大悲正经》,为梵夹装。

 


 

28. 金嵌宝石释迦牟尼像

 

金嵌宝石释迦牟尼像,清,通高96cm,最宽处55cm,底径40cm。
  佛陀双手施转法轮,全跏趺坐于高莲花上,表情严竣,鼻梁高挺,颇有中亚人的特征。身上袈裟厚重,衣褶呈规则的棱条,莲座以繁复的莲花绕座,表明此像具有明显的仿古代喀什米尔风格的特点。
  此像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二十日宫中造办处奉特旨用赤金(九成金)成造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值得一提的是,此像的背光嵌玻璃,是当时很时髦的做法。

 

 



29.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清,通高37cm,坛城高20cm,径18cm。
  坛城,梵文音译“曼荼罗”或“曼陀罗”。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密教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此件坛城以金累丝工艺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本尊均严格地依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规定一一表现出来,繁而不乱,反映出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30. 金嵌珠七珍

 

金嵌珠七珍,清,高44cm,底径16×11.5cm。
  七珍,亦称七政宝,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满嵌珠石,做工精细,是宫中法器的代表作品。

 


 

31. 金佛瓶

 

金佛瓶,清,通高20.5cm,最大径14cm。
  此种形式的瓶是藏传佛教中非常典型的供器。在密教仪式举行过程中,此种瓶往往供奉在高大的佛、本尊的供桌前,瓶中插着吉祥草或孔雀翎,下面的盏中盛放谷物,作为供神和举行仪式中不可缺少的法物。

 


 

32.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

 

 



33. 金累丝嵌珠宝塔

 

 金累丝嵌珠宝塔,清,通高70cm,底径38cm。
  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贵,塔身通体为黄金质;二是装饰华丽,遍身嵌饰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显的西藏风格的装饰风味;三是形制独特,正中为中心塔,四周围绕着八座小塔,分别代表四方四维八个方向,是藏传佛教空间观念的体现。此塔是典型的胜乐金刚形式。

 

 



34. 金嵌珍珠宝石塔

 

 金嵌珍珠宝石塔,清,通高129cm,底边长62cm。
  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三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塔刹十三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一千多颗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
  此塔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塔共用黄金8.5万克,大珍珠293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500余块。整座塔运用了錾刻、锤揲、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35. 金嵌宝石八角塔

 

金嵌宝石八角塔,清,通高122cm,底边长23cm。
  此塔是典型的藏式塔(和欢塔)形式,但其腹部八方开龛,七层塔轮上复开小龛供奉小像,构思颇有创意,显然借鉴了汉地建筑中墙龛和塔龛的思路。塔身遍饰珍珠、宝石,显示出皇家工艺品的特色。
  八角塔是相当独特的塔形,在西藏极为罕见,故宫的佛堂中保存数量也不多。此塔兼具汉、藏两种风格,更为难得。

 

 



36. 金宗喀巴喇嘛像

 

金宗喀巴像,清乾隆,通高58cm,底径19×28cm。
  宗喀巴像金质。面相慈祥安宁。座、背光、左右一对挂灯上遍饰绿松石、珊瑚、珍珠等贵重装饰物。六世班禅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西藏来京为乾隆皇帝七十万寿祝寿时进献一尊精美的宗喀巴大师像,后清宫仿照六世班禅所献之像用黄金成造此像。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因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称为宗喀巴。

 

 



37. 梵铜狮吼观音菩萨

 

梵铜狮吼观音菩萨,清嘉庆,此为嘉庆四年(1799),八世达赖喇嘛进献嘉庆皇帝的菩萨像。

 

 



38. 木金漆豆

 

木金漆豆,清,通高27.2cm,口径16cm。

 

 



39. 白釉爵

 

白釉爵,清乾隆。

 

 



40. 木胎黄漆竹笾

 

 木胎黄漆竹笾,清,通高28.6cm,口径15.1cm。

 


 


41. 木金漆簠

 

木金漆簠,清,通高24.2cm,径20.8cm×25.7cm。

 

 



42. 地藏王菩萨龛像

 

地藏王菩萨龛像,清代。

 

 



43. 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坐像


救度焰口释迦牟尼佛坐像,清,底宽22cm,高27.4cm。

 



44. 阿弥陀佛立像

 

阿弥陀佛立像,清代。

 



45. 金刚菩萨立像

 

金刚菩萨立像,清代。

 


 

46. 释迦牟尼佛坐像

 

 释迦牟尼佛坐像,清代。

 

 



47. 上乐金刚立像

 

上乐金刚立像,清,通高54.5cm,底宽38.5cm。

 



48. 无量寿佛坐像

 

无量寿佛坐像,清,底宽6cm,座高4.5cm,通高23.5cm。

 


 

49. 绿度母立像

 

 绿度母立像,清,通高80cm,底宽28cm。

 

 




50. 持嘎巴拉喜金刚像

 

持嘎巴拉喜金刚像,清,通高37.5cm,底宽30.5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馆藏宗教佛像赏析
铜鎏金佛像的巅峰之作!永宣造像!
清铜鎏金瑜珈品一堂九尊
中国古代佛造像·藏传佛造像
细观藏传佛像 上
故宫博物院藏-唐卡(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