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庄豪放的元代青花梅瓶

元朝时期,是青花瓷的大发展阶段,这其中,“瓷石 + 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被创造出来,导致青花器物的胎体厚重起来,造型也趋于饱满与厚实,胎质疏松,胎色也呈现黄、灰的色调。乳浊感强烈,底釉也划分出青白和卵白两种形态。所使用的青料为高锰低铁型的国产料和低锰高铁型的进口料。青花成品供日常使用、礼仪祭祀、艺术品陈列和陪葬之用。元青花的纹饰向来被世人所称道,其层次多而不乱,构图丰满。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都可作为纹饰刻画在青花瓷器之上。

一、元青花梅瓶概况

元代至正年间,景德镇青花瓷成熟并达到极高的工艺与艺术水平,器型繁多,为明清时期青花瓷造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青花瓷造型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出现了许多大型器物,梅瓶即是其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品种之一。因为元朝蒙古族审美的原因,相对于大多器物的硕大粗犷,梅瓶继承前朝的造型特征,以其柔美的线条构成虽然高大却整体秀美而端庄的身姿。

元代青花瓷梅瓶以景德镇窑产品为代表,是元青花中最负盛名的典型器物之一,以其造型端庄、器型大气、胎莹釉润、装饰精美而著称。梅瓶在宋代时颇为风行,是重要的盛酒器皿。元青花梅瓶传承于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梅瓶 ,不过二者造型上已有显著的区别。


缠枝牡丹纹梅瓶,现藏于景德镇中国陶瓷馆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二、元青花梅瓶特征

元代青花瓷梅瓶非常富有时代特色,其造型既不同于宋代的典雅玉立,也不同于明清之丰实清秀,而显现出元代特有的豪放气息。

其造型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典型器,也是最普遍常见的梅瓶制式,是在宋代梅瓶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宋瓷器型更为硕大而厚重。造型特色为小口、丰肩、敛腹、配盖,瓶口一般呈上窄下宽的圆台型,也有一些是直口型。这种普通制式占元青花梅瓶的大部分,如高安窖藏、南京博物馆藏等元青花梅瓶均呈此式。高安窖藏元青花梅瓶因有完整配盖,则更显珍贵。六只梅瓶盖壁与器底分别有墨书写有“礼”“乐”“射”“御”“书”“数”六字款字迹为同一人书写,其意既是显示瓶主人之文化修养,而更具有实用价值,是为避免混淆器盖与器身而题。第二类是八棱形制式。此制式颇为特别,器身呈八角型,河北保定一对元青花梅瓶即为此制式,日本、土耳其、伊朗亦有收藏,此制式与圆润器身相比,显得更为挺拔坚韧,装饰面亦更为丰富。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现藏于高安市博物馆.


青花海水白花龙纹八棱梅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元青花梅瓶成型工艺

元朝的通知阶级是蒙古族,其豪放大气的审美情趣影响到制瓷业,加之制瓷原料的改善,致使元代的器形以大件为主。制作大件的成型方式也相对应发生变化,不同于前朝的拉坯成型,元代青花梅瓶的成型方式是阴模印坯。

        用适量的坯泥搓成粗泥条置于阴模内低处,再用手指自下而上均匀地向上挤压,使泥与模内壁紧密相贴,挤压完后,用手撑或抹布抹平内壁,力求平整、光洁和器壁厚薄均匀各节用此法印好,再用“接头泥”一节一节地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接正、接固,再接器底(底在接之前用铁刀挖足)。梅瓶口最后另接。

        元青花的成型方法一反宋代琢器拉坯成型和圆器阳模拍印成型的原因:    

        第一,宋以前的坯泥是单一的瓷石泥,尚未引入高岭土,于是大件器很难烧成,多生产小件器。    

        第二,制坯泥中加入了近1/3的可塑性差的高岭土和三宝蓬釉果石泥,使多元配方的胎泥可塑性下降,加上胎泥加工不细,颗粒较粗,可塑性差的瓷泥制成的大件厚坯体,干燥时易开裂,所以当时圆、琢二器成型均被迫改为印坯成型。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青花为什么能独步瓷史
【艺文飨宴】元代青花瓷造型制作与痕迹特征
元青花怎么辨别真伪
瓷器鉴定要领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烧制工艺揭秘
鉴定元青花入门的八大最最最主要特征,太齐全了,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