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玉仙驾飞马”看承上启下的“汉马”功劳

 

   对于质地欠佳的古玉,向来未予太多的重视。但这匹斑驳的水坑青玉马,似乎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一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起先是“马上封侯”的口彩,接着是“雄伟豪放”的风格,后来是“精美绝伦”的艺术,最后是“起承转合”的文化,不由得使人为之痴迷。

 

玉仙驾飞马

 

   古人对玉材的认识,主要分为纯杂、玉色和真次等。《礼》云: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礼记》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由其礼制可知,三玉二石之瓒,水苍玉之马,或为王公贵族之玩物也。

   关于用玉真次之辩,至唐玄宗已明矣。其天宝十年诏曰:“礼神以玉,取其精洁温润,今有司并用珉,自今礼神宗庙奠玉并用真玉,诸礼用珉如玉。难得大者,宁小其制度以取其真。”古人所谓真玉,理应为和田玉,珉为似玉非玉之美石,次玉当系夹石之玉也。距今三千余年的武丁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的和田玉玉器则是有力的证明,经检验的已经有近三百余件,标志着殷王室对和田玉的高度认同,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用玉“首德次符”观念的确立。
   从古玉的沁色情况来看,水沁虽未造成玉质蜕变,但几乎所有部分都有受沁痕迹,含石较多的臀尾部分沁蚀严重,只是由于籽料坚硬而仍能感受到和田玉的质地精良。 

   汉代圆雕不仅比例匀称、造型优美、筋肉饱满、充满活力,表面装饰亦别出心裁,经常在马的身上装饰短短的翅翼,喻意奔跑如飞,也有人称其为天马。翅翼、马腿上刻出大量近乎平行的阴刻短线组成装饰纹样,即所谓的“游丝毛雕”,这也是汉代圆雕动物的典型特征。
   在陕西咸阳西汉元帝渭陵“长寿宫”的遗址上,1966年发现的“羽人骑天马”白玉圆雕,是我国汉代表达人与马的一件十分成功的国宝级珍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玉辟邪、玉天禄、玉熊、玉鹰和玉俑头五件。无论从玉材质量、制造工艺、形态神韵、保存完好程度上,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

△羽人骑奔马,西汉晚期,陕西咸阳市博物馆藏

   国宝级“羽人骑天马”白玉圆雕高7厘米,长8.9厘米。玉马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双目前视,两耳竖立,腹两侧生出双翼,长尾飞扬,一前足悬空抬起,四蹄错落,作奔驰状。马背上的羽人高鼻长脸,双耳过顶,肩臂部生翼,左手握缰,右手持灵芝草,长方形托板上线刻涌动的瑞云,云和马足、马尾融为一体,衬托出羽人骑马遨游天际的神姿。据统计相关史料中提到玉马的记载较多,但真正出土的、如此精美的玉马尚属首例。

   而这件“玉仙驾飞马”青玉圆雕高12.8厘米,长18.6厘米,虽不能与皇家珍宝相提并论,局部雕刻稍有差异,但其神韵毫不逊色。奔马形体雄壮,昂首张口,竖耳挺胸,扬鬃飞奔;马身两侧雕有阳刻飞翼,加之四蹄错落紧收,以及翘起高扬的马尾,无不喻示着“飞马”驰骋。骑马者神态自如,头微仰,高鼻长脸,头系软巾,身着羽翼短衣,双手扶马颈,正如“仙人”般模样,威武异常。马下长方形踏板和马蹄、马尾融为一体,衬托出一副仙人骑马遨游天际的神姿。整件玉雕虽然形体较大,但造型比例均匀,其体量上的重心前移,巧妙地刻画出“飞马”的神韵,反映了汉人信神仙、欲成仙的美好愿望。

 

汉马承上古

 

   玉马始见于商,数量极少,造型多呈扁平状,“臣”字眼。片状动物玉雕在殷商时最为常见,特点是“重头轻足”,头部所占比例明显夸大,刻画重点亦集中于头部,很少旁骛。此时圆雕动物新创伊始,各方面尚不成熟。由于琢玉工艺比较原始,因此往往只对玉器的外部轮廓做粗糙的加工,次要部位更为省略。

△玉马,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此器长6.3厘米,高2.9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质青白,微有沁蚀。扁平体,作行走状,俯首,“臣”字眼,张口,竖耳,琢出颈部鬃毛,足肢粗短,长尾下垂,尾末磨成斜刃,马耳后穿一孔,可穿系。这种玉马在商代十分少见,也是玉器中最早的马形象。

△ 玉马,西周,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

   西周玉马造型较为写实、生动。山西曲沃西周晋侯63号墓出土的玉马,圆雕,作站立状,低头,目视前方,鼻翼翕张;颈部刻鬃毛;胸肌略鼓,臀腹部紧圆;以双钩阴线纹样表现马的肌体,线条婉转流畅。

△玉马,战国早期,山东曲阜市文物管委会藏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马造型,更加生动写实,体浑圆壮实,不见装饰抽象纹样。山东曲阜鲁国故城3号墓出土的战国玉马,圆雕,呈站立姿势,昂首竖耳,钻双孔为鼻,马口微张,脑后鬃呈竖棱突起,马尾卷曲打髻,腿部肌肉清晰,马蹄分明,前腿直立,后退微曲。马脚踏在玉板上的造型,对秦汉时期的艺术创作影响较大。此器形象生动、逼真,雕琢细致,艺术手法相当简洁,堪称战国时期玉雕工艺的珍品。

   象征主义是上古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艺术方法,是一种比兴化、类型化、程式化的间接暗示,或强调其关键部位加以夸张表现,或是借用一物表示与物无关的意念。在表现手法上,往往强调肖生类题材的生理特征,并加以夸张表现,如头部之夸张,重点在眼睛,放大定型化,似甲骨文“臣”字横置,故称之为“臣字眼”。

   秦汉两朝不仅创建了集权、统一、强大的帝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领域也出现了大变化。象征主义的艺术舞台逐渐让位给了现实主义,但并未全身而退,只是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潜流,传播至今。

△玉天马,汉代,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高4.2cm,长7.8cm,宽2.6cm。青玉质,有絮斑、绺裂,局部可见黄色沁斑。圆雕卧马,头微昂,张口露齿,脑后垂贴长鬃一绺,背起脊,身生双翼。肌肉饱满,富力量感。有翼天马形象,在古代中西艺术中均有所见。

△玉天马,汉代,陕西咸阳昭帝平陵出土 

   此器长7.5厘米,高5.5厘米,青玉质,因经火烧,表面呈黑色,天马头较小,形态略夸张,鼻部及额部有凸起,身侧饰羽翼,翼由前后两组羽构成三足屈于腹下,右前足踏地,似欲起立。

   汉代在礼玉及祭祀玉等方面仍沿用象征主义手法,有所损益。但在玉具剑、玉出廓璧、玉高足杯、玉铺首、玉仙人奔马、玉辟邪、玉龙首杖头、玉座屏、玉蝉、玉豚、玉佩舞女等新型玉器的制作上,则完全突破或扬弃了象征主义艺术方法,运用了现实主义艺术方法。 

 

启下玉马真

 

   唐代以前的玉马形象都比较抽象,造型以静态为主,不求生动。唐代以后,玉器制作开始向世俗化、生活化转变,马的形象也逐渐活泼生动起来。在传世的玉雕作品中,卧马的造型相对较多,古人巧借这种造型的谐音,表达“马到成功”之意。明清两代,卧马的造型尤其受到文人的喜爱,成为了他们书房几案上的陈设品。明代的玉马传世较多,造型也比较统一。到了清乾隆时期,马的造型也更加注重写实。

△玉天马,唐代

   此器长6.8厘米,宽3.0厘米,玉料经过火烧后通体呈黑色,圆雕玉马,形作卧状,四肢压于腹下。以浅浮雕或阴线刻纹饰眼、口、鼻、耳及鬃毛,尾根处透雕一横穿孔。

△玉牧马人镇,元代

   此器长11.6厘米,宽5.6厘米,玉料呈青灰色。圆雕一人一马,马回首作卧状,其侧为一头戴圆缘尖顶橄榄形帽,身着长袍,腰间束带,圆眼睛,高鼻梁,腮留短须,手拉缰绳的牧马人。从牧马人的穿着服饰来看,完全具备了元代雕塑人的特点。

△玉马,明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高4.5厘米,长8.3厘米,宽3.3厘米。马为回首卧伏状,头较短,阴刻线勾出菱形眼,小耳,额头两绺长发,分向两侧,颈后长鬃下垂。胸部与臀部较圆,背部凸起脊线,右前足踏地,余足卧于腹下,长尾,弯于身体右侧。此玉马造型准确,雕琢细致,唯眼部刻画简练。

△玉马,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长13.3厘米,宽7.8厘米,高7.5厘米。青玉质,卧马的雕工细腻、线条柔和、刚劲不足、柔和有余,具有清代琢玉的明显特征。

   现实主义方法从秦汉贯穿至宋元,长达1500余年。这种贴近现实生活、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秦汉重气韵到隋唐尚精神,再攀登到宋辽金元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度。这种具有三维空间的隐起型和突起型的玉雕,被乾隆帝誉为“玉图画”,也对以后明清的拟古主义艺术方法相结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马踏浮云

 

   汉武帝在元鼎四年,首次见到来自大宛的宝马,极为垂青,称其为天马,并亲自作诗歌咏,此后,又两次派兵西征,目的即在于获取西域的宝马。天马自汉代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了上千年。汉代画像石,唐代石雕、绘画、金银器上都留下了天马的倩影,如著名的唐昭陵六骏,以及唐人韩幹的以马为题的绘画。歌咏天马的诗文历代皆有,神奇的天马,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祈求。

   神马不是浮云,去伪才能存真,细节决定成败,琢磨方成大器。再来仔细品味一下天马行空的感受吧!

△玉仙驾飞马

△ 神仙羽飞扬


△天马飘游丝

△ 筋凸力道足

△ 圆眼泛精光

△ 响鼻冒热气

△ 口张声嘶鸣

△耳竖马鬃立

△汗流如雨下


△血沁似汗马


△流血不流泪

 

△皮裂不后退
 

马到成功凌云霄,天马行空游逍遥。

人欢马叫笑满堂,扬鞭跃马奔玉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破亿的 ,一定是极品圆雕古玉!
真正的极品古玉 ,以后一千万也难得一件!
70件故宫珍宝将在扬州展出含乾隆款青玉卧马
羽翼神兽 汉玉天马
一帖穿越看馆藏历代玉器!
圆雕动物玉 —— 极品古玉中的极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