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博物馆镇馆之宝背后的神秘主人!


一提到博物馆,你可能会想到《博物馆奇妙夜》的神奇。

也许很多人在看《博物馆奇妙夜》的时候都会想,如果那块神奇的复活金牌出现在中国,咱们的博物馆会有多么奇妙的夜晚?

 


我想,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可能会有很多“主人”出来吱嘎吱嘎地挠玻璃:“我的!我的!这些都是我的……”

 


呃,有点吓人,但却很符合实际。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镇馆之宝”都会被拿出来科普一次。可是,当你对着这些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流哈喇子时,知道它们原本的主人是谁吗?

 

肉形石


四羊方尊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越王勾践剑这类家喻户晓、且在名称中已经意有所指主人为谁的国宝我们就自动略过了哈,今天重点盘点一下那些你很熟,但从来没关注过主人的器物。

 

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 后母戊大方鼎(商)

  • 收藏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 曾经拥有者:妇妌

 

后母戊大方鼎又叫司母戊大方鼎。

读书的时候,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把这件国之重宝的芳名写全。

除了读音拗口外,还因为“戊”“戌”“戍”三个字实在长得太欺负人了。

 


其实,就是这个让很多人蒙了一辈子的“戊”字,揭示了它主人的身份。

后母戊鼎的主人妇妌为商王武丁的几个妻子之一,死后庙号就是“戊”。



虽然很多史料中记载武丁和妇好如何恩爱,武丁对她如何尊重,但是,当时为妇好铸造的鼎仅有100多千克,而为戊铸造的却有800多千克。

 


按照商朝铸鼎的规定,戊对国家的贡献应该远远超过妇好才会享有如此殊荣。可是,考古学家翻遍了史料,也找不到关于戊的记载。


是相关史料遗失了,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谜团至今仍等待着考古学家去解答。

 


  • 清明上河图(宋)

  • 收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 曾经拥有者:溥仪

 

其实,说《清明上河图》曾经的主人是溥仪是有点以偏概全,因为千年来,收藏过它的人很多,而且都是大咖中的VIP。

 

张择端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明权臣严嵩父子强行索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公元1101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几经流转,最终流入清宫。

193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

后来,战火纷飞中,这幅画流落到民间,幸亏被寻回。

 

《清明上河图》局部


建国后,清明上河图很少展出。直到2015年9月至11月,才在故宫特别展览中全卷铺开陈列。

好多小伙伴为了看一眼,排了十来个小时的队……而且,还没看着。

 


  • 翠玉白菜(清)

  • 收藏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 曾经拥有者:光绪瑾妃

台北故宫博物馆院有很多稀世珍品,知名度最高的应该就是“翠玉白菜”了。

翠玉白菜是由一块完整的翠玉琢碾而成,与真实白菜相似度接近100%。

更妙的是,菜叶上停留了两只昆虫,它们分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很多人一听到“翠玉白菜”这种稀世珍品,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玩意儿肯定是老佛爷她老人家的。


大写的错!

错!

错!

错!


翠玉白菜原置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有人猜测这是瑾妃的嫁妆。



瑾妃一生并不受宠,但好在心态不错,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喜欢听梅兰芳的戏,也算有善终。

 


  • 马踏飞燕(东汉)

  • 收藏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 曾经拥有者:军事长官张某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燕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遍查资料,只知道墓主人是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

“张某”,连全名都木有,自然查不到他们的故事了……只知道夫妻感情可能还不错,要不也不能合葬。

 


  • 青铜神树(夏)

  • 收藏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 曾经拥有者:外星人?



好多小伙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看到神树的模样时,都会忍不住惊叹:“我天!这不是秦岭神树吗?”


你们肯定是《盗墓笔记》看多了!

 


青铜神树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共有八棵。


由于三星堆出土了很多根本不像中国人的青铜面具和人像,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目前推测为古蜀国遗址)

 


  • 长信宫灯(汉)

  • 收藏博物馆:河北博物馆

  • 曾经拥有者:刘揭

 

号称“中华第一灯”。

如此精美绝伦的长信宫灯会有怎样的拥有者呢?


在长信宫灯灯座、灯盘、弧形平板及宫女右臂和衣角等九处刻有铭文共65字,记录了它的身世之谜:

“阳信家并重二钧十二斤 七年 第一”,“长信尚浴 容一升少半升 重六斤 百八十九今内者卧”。

 


从铭文的字体、刻工和内容观察,并非一次刻成。

根据六处刻有“阳信家”字样的铭文,考古学家推测长信宫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候刘揭。

 


但公元前154年因其子刘中意参与“吴楚七国”之乱被废黜王位,这件灯具被西汉少府没收后,放入了极有权势的窦太后居住的长信宫中。

 


可是,1968年考古发掘时,长信宫灯却出现在中山靖王王后窦绾墓中。


这其中又有什么关联呢?


考古学家认为,窦太后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而汉代统治者的婚姻多是政治婚姻。

据史书记载,窦太后是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人,推测窦绾和窦太后有亲缘关系,可能是窦太后的侄孙女,而将长信宫灯赐予窦绾,窦绾死后随葬入墓。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精彩的“镇馆之宝”,听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是不是特别想亲眼去看一看呢?

 

无论它曾经是谁的,现在馆藏何处,现如今,它们的主人只有一个——它们是属于全民族的!所以,也是你我的!

 


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点赞鼓励一下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世博会各展馆的镇馆之宝
河北馆藏的精品文物
国家宝藏 | 中国十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宝藏第三季》重磅回归!
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