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 | 独具一格的湖田窑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五代時開始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簡單,瓷胎較厚,釉色偏灰或米黃。多光素無紋飾。這壹時期的產品,尚不具備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五代青瓷碗(湖田窑博物馆)

北宋 青白釉荷叶形托盏(常州博物馆)

北宋中晚期,選用表層風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藝逐漸完善,拉坯成型技藝日趨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藝,用鐵刀在陰幹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膩至極,造型規整秀美,燒造的鬥笠碗口徑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徑薄胎器,即便明、清兩朝造瓷技藝發展至巔峰,也無法大規模再造。

北宋   湖田窑执壶

這壹時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較多,釉熔融較透,透明度特別好。釉層中氣泡、析晶以及其他殘留物較少。刻花、劃花、模印花紋的凹痕寬度、深度不同,釉層堆積厚度和塊面大小多有變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綠漸次演變。純凈明澈並富於色調變化的硬青釉,大大強化了紋飾的藝術效果,給人以“音樂旋律繹如心靈”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壹個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溫燒結產生大量氣泡,氣泡通過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時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餡面大小不壹、深淺不同,形態也有差異。多數只是釉表面的凹痕,壹些卻有針管樣細孔穿透釉層,連通瓷胎。經近千年土浸,釉層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壹的放射狀扇型土浸斑。燈光照射影像明顯,可作為鑒定的重要佐證。

北宋 景德镇窑影青釉褐彩仙人吹笙壶(安微馆藏)

影青瓷造型美,裝飾技藝更是獨步青雲,特別是刻花、劃花技法。娃娃紋、蓮紋、水波紋等等,構圖飽滿,線條流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粗線條先垂直刻壹刀,再沿線斜刻壹刀。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漢代玉雕之“漢八刀”工藝。

南宋 湖田窑刻花碗

南宋 湖田窑刻划凤尾花碟(洗)

南宋 湖田窑印花盘

匠師根據構圖需要,刻痕深淺、斜線坡度、斜面寬窄等等都富於變化。每根線條都明顯起頓,猶如中國書法之提、按、頓、捺。細線條則以深淺寬窄變化,表現花、葉、水波、娃娃等範圍輪廓。流暢有力,有韻律美感。線條的起頓銜接,準確而自然。

南宋 湖田窑刻花炉及婴戏纹杯

匠師專業而有自信,手法嫻熟,正可謂“庖丁解牛”。匠師們還就地取材,創制刻、劃花的專用工具,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藝術效果。壹種竹制成用以劃花水波紋的扁平斜口面竹筆,形似現在的排筆,寬1-2厘米,筆端削成階梯狀排列的壹根根細竹絲。通過手腕的提按頓捺,劃出長短不壹、粗細變化的同心水波紋。

這些同心水波紋,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線條的輪廓內,與復刀主線、單刀輪廓線共同構成壹幅完整圖案。律動的線條變化,賦予蓮花荷葉風中翩然,蓮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漣漪,遠眺江水激流翻滾,寥寥數刀輪廓線勾勒出的娃娃,頭大體腴,生靈活潑,嬉戲於河塘水際……看似紛繁的畫面,其實自然有趣。整個畫面根本找不出壹根可有可無的線條,僅此壹點,足以想像當時匠師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北宋  湖田窑温碗

縱觀出土實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優質湖田窯產品,多用匣缽墊塊仰燒法燒成。當時已經普遍推廣使用的多數墊缽匣缽內覆燒技術,以及定窯發明並廣為運用的墊圈組合式窯具裝燒芒口碗盤的技法,雖然生產效率極大提高,但優質湖田窯產品卻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響品質。

匣缽墊燒產量雖受制約,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產品的優良品質。其實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窯工能嫻熟掌控強還原焰,使瓷胎燒結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徹,煥發出影青釉白裏帶青、溫潤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結合極緊密,透明度和硬度都達到近代硬質瓷器的標準。

北宋 景德镇窑影青瓷香薰

安徽省博物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藝發展到歷史巔峰。產品以碗、盤、壺為主,還出現花瓶、香爐、雕塑等新品種。湖田窯、湘湖窯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層優質瓷石資源匱乏,社會動蕩不安,熟練工匠大量流失。為片面追求產量,廣泛推廣使用墊圈組合式窯具,窯內濕氣難以及時排出,不利於窯內升溫,易造成釉面陰黃。此時模印圖案花紋的芒口碗鋪天蓋地,成型單調呆板,紋飾繁縟瑣碎。

南宋景德镇窑印花“吴牛喘月”铜扣盘 (川遂宁宋瓷博)

南宋青白瓷龙首提梁壶

法国吉美博物馆

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盖盒 (川遂宁宋瓷博)

所谓“影青瓷”,就是宋、元时期在南方生产的一种青白瓷。
我国白釉瓷器在隋、唐时期就有烧造,至唐代瓷窑已达很高成就。发展至宋代,在河北定州达到历史高峰。当时,在南方以景德镇窑为主的一批窑口所烧造的青白瓷,受到了北方定窑、钧窑、耀州窑等瓷窑的影响,因此,在影青瓷中,也可以看到上述窑口的某些特点。

在景德镇地区,由于瓷土、木柴、交通、技术等方面的种种优越条件,使其烧制的青白瓷胎质精细、薄透而又坚硬,釉色白中闪青、晶莹如玉,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以景德镇为主的青白瓷系也就列为当时江南的两大瓷系之一。

宋 湖田窑娃娃纹碗

故宫博物院

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老百姓用不起,因此,就在烧瓷上做文章,把瓷器做得极尽精细,烧造出一种玉的效果,其质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如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浊润熟滑者,则要慎重。

南宋影青釉执壶

福建博物馆

宋影青瓷的胎色是洁白的,淘洗得很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迎光薄可透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手工淘洗的结果是其胎质也细中有粗,而且,宋影青瓷在底足露胎之处,在白胎中间应有焦状像伤疤样的铁质析出,这是重要特征。

宋影青金蟾水洗

四川宋瓷博物馆

此外,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如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元影青瓷胎釉都比宋代的要粗糙,此外,从烧制方法上,也可辨别其年代的先后。

宋代影青瓷,在北宋前期釉面多光素无纹,正烧和覆烧都有,至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装饰,也有少数贴塑。至南宋则盛行印花,盘碗多覆烧,纹饰题材、布局方法明显受定窑影响。

元青白釉凤纹龙柄执壶

东京国立博物馆

元代影青瓷制作渐粗,显得笨拙,不如宋影青瓷精细灵巧。在烧制方法上只有少数采用覆烧,大部分恢复正烧,所以,器物一般口部有釉,而足部无釉。造型基本沿袭宋代,但盘碗底足大多为很浅的圈足,有的甚至浅近平底。元代影青瓷在装饰上又归于简洁,印花减少,有的改为刻花和划花,很多器物则又光素无花了,少数器皿出现红褐色装饰点。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故宫博物院

在器型上,影青瓷的烧制以日用器皿为主。一般多见于杯碗盘碟、执壸、注子、盏托、瓜棱罐、瓷枕、香,、盒子、盖瓶和谷仓等。如遇少见而又特别的造型或与时代不合的装饰,则要慎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田窑堪比宋代“天青色”!
世界博物馆里的中国(五)
湖田窑兴起和发展
【鉴别】青白瓷:看这一篇就够了!
【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 两宋陶瓷
器物说2021杭州首拍|古格·私家藏瓷(青白瓷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