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饱眼福:扬州博物馆藏高古陶瓷精品欣赏

古玩鉴藏没有如果,只有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就该黑白分明。


扬州历史上并无烧瓷窑场,却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水路交通,汇集了各历史时期众多窑场的陶瓷产品。特别是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南北经济大交融,更使扬州有机会成为国际性的贸易口岸。

唐代越窑、邢窑、巩县窑、长沙窑等各窑口产品大量进入扬州,并由此行销海内外。至宋元时期,陶瓷生产贸易进入高峰期,扬州市场的陶瓷贸易更是空前繁荣。从现有的出土资料来看,主要的北方窑口有定窑、磁州窑、钧窑、临汝窑等;

南方窑口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等,各窑口产品品种丰富、做工细致、装饰精美,均充分展示了各地工匠们高超的制瓷工艺。本文从扬州博物馆所藏高古陶瓷器中遴选了部分精品略作介绍,以供广大读者欣赏研究。

东汉青釉四系罐

高22.5厘米、口径10.8厘米、腹径21厘米、底径12.9厘米

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乡香巷村东汉砖室墓中。罐直口,圆唇内敛,短颈,弧肩微凸,鼓腹,平底内凹。肩部起一道圆脊,其下置4个对称的泥条状横系。灰白色胎上印细麻布纹,施青黄釉,底部有流釉,釉面有细开片。此罐造型端庄,釉质肥润,开片匀细,是我国越窑早期青瓷器的代表作。

西晋青釉辟邪插座

高8.6厘米、长12.85厘米

1981年江苏仪征胥浦建筑工地出土。辟邪蹲地昂首张口,长毛卷曲四披,尾毛蓬松散贴腚部,空腹,背有一圆形插孔。通体施青釉,釉色滋润光亮。该器造型灵巧,出土时置于砚台之上。此插座既可用以插笔,也可作为水注。六朝为青瓷发展时期,青瓷主要产于浙江,造型丰富多样,多用动物形象装饰。

东晋酱釉双鸡首壶

高26.6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11.8厘米

1970年扬州市西湖乡平山村出土。小盘口,细颈,肩部饱满,腹斜收,平底。肩部置对称方桥形横系。前置双鸡首,后为双圆泥条形鋬,鋬上端塑龙首,龙口衔盘口沿。通体施酱色釉,不及底。此器双鸡首造型生动别致,为鸡首壶中的精品。

南北朝青釉覆莲鸡首壶

高23厘米、口径11.2厘米

1972年扬州市西湖荷叶王庄出土。小盘口,细颈,扁球腹。肩部饰凸起弦纹,腹部贴饰一周覆莲瓣纹。前置鸡首,鸡突目、尖嘴、长颈。后置圆形鋬,两侧置双孔桥形横系。该壶施半截青釉,底部无釉。

隋青釉辟雍砚

高6.4厘米、口径18.8厘米

此砚为传世品。砚圆形,直沿,砚面上凸,高于砚池沿。砚池环绕砚面,因其形如环水建筑辟雍而得名。壁饰一周粗凸棱纹,下附11只蹄形足。胎色灰红细腻,砚面露胎,外壁施薄而不均匀的青绿色釉。

唐黄釉绞胎碗

高4.2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5.4厘米

1990年扬州市汶河北路信托大厦工地出土。绞胎碗敞口外撇,圈足底。此碗是用褐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瓷土相间糅合,经过拉坯成型,施淡黄釉焙烧而成。唯圈足胎色单一。绞胎是唐代陶瓷制作的一种新工艺,此碗纹理变化多端,线条犹如行云流水。

唐三彩兽首人身生肖俑

高21-22.5厘米

1984年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出土。此为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分别为酉鸡、辰龙、午马。俑作站立状,均塑着兽首人身,身着交领广袖拽地长袍,双手平交于胸前,扎束腰带。头部未施釉,露白胎,外衣施淡黄色釉,内衣领、袖口等处饰褐彩和绿彩釉,釉色明快,配置协调,富有层次感。

唐青釉刻花盘

高2.5厘米、口径15.1厘米

1981年扬州市月明轩工地唐墓出土。盘四瓣葵口,口沿外撇,浅腹,矮圈足。胎色灰白,胎质细腻。满施莹润的青绿色釉。盘内刻划花纹,中心为两瓣对称的荷叶纹,周边围绕6片荷叶。刀法细腻,线条自然流畅,是越窑生产的精品。

唐白釉执壶

高17.3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6.4厘米

1975年扬州市东风砖瓦厂出土。壶喇叭形口,高颈,斜肩,长圆形腹,腹下部渐收敛,饼形足而底平,颈、肩之间置复合环形柄,相对应处置圆形短流。壶胎骨坚致,修胎规矩,造型端庄,在胎与白釉之间施有护胎釉。此壶系河北省邢窑精品。

唐白釉褐彩轿车

高11.5厘米、底座长9.1厘米、宽8厘米

1992年扬州市念四桥薛庄出土。牛驾二轮舆车,方舆箱,束腰弧顶高篷,篷顶贴饰宝相花,束带。车内端坐一高髻簪花的贵妇;前方左侧站立手扶牛角的驭者;右侧为一骑马佩箭的侍官;车后有两扶辕侍从;轮侧各有一只小犬。舆箱上刻斜线、竖线作装饰,牛首饰璎珞。胎洁白细腻,满施青白釉,釉面有结釉,冰裂。座下露胎。人物、动物及车的显要部位以褐釉点饰。

唐青花花卉纹盘

高5.9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11.7厘米

1995年扬州市三元路工地出土。四花瓣形口,圈足,足端露胎。釉下施化妆土。釉色白中泛奶黄,微开碎片,青花发色较好,有深色斑点。沿口绘有云纹,器心绘一朵团花,四面延伸各绘4朵团花。唐青花迄今发现较少,此盘造型、纹饰皆具唐代典型风格,尤为珍贵。

唐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高29.8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19.5厘米

1974年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罐直口,卷唇,高颈,鼓腹,平底。肩部置对称扁环形双系,系上饰云纹和“王”字。胎为米黄色。通体施青黄色釉,器身布满纹饰,以褐、绿两色相间的大小斑点组成连珠状卷云图案,每组之间绘莲叶和莲花纹。其形体之大、纹饰之精、釉色之美,是长沙窑罕见的珍品。

唐三彩犀牛枕

高7.5厘米,枕面长11.2厘米、宽8.4厘米

1985年扬州教育学院工地出土。枕面作长方形,微弧凹,中间刻一对同向展翅飞翔的蝴蝶,边缘一周阴刻线。枕座为匍匐的犀牛伏于托子上。犀牛头部阴刻毛发,全身刻划鱼鳞纹。满施黄、绿、褐三彩,釉色鲜艳自然。底露砖红胎,胎质坚硬。有3个支钉垫烧痕迹。(编者注:此枕年代或可略晚,值得探讨)

唐西亚绿釉双耳陶壶

高3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

1965年扬州市汽车修配厂出土。唇口,高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饼形足,底心内凹,上部下方至肩置条形对称双耳。内外壁均施绿色釉,近底部有底釉,底足微露土黄色胎。通件饰弦纹和水波纹。此器造型硕大,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格,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博物馆藏高古陶瓷精品欣赏(下)
山西博物馆馆藏瓷器
[转载]北朝陶瓷赏珍----北朝铅釉陶器
【东方陶瓷】来本陶瓷史,几张图分分钟秒杀中国陶瓷史---上篇
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简述(19):壶和斗——常见器型辨识(6)
慧眼断代—陶瓷篇 (连载五 待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