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神(36) | 汝窑的故事


 汝窑斗笠盏

「修电动车的老王」做的,不需要任何人鉴定,谢谢合作

神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瓷器。

瓷器并不神,玩瓷器的这帮人很神,故称“瓷神”。

汝窑,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初学者瓷器入门,最先了解的可能就是汝窑,然后言必称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背诵得滚瓜烂熟。——江湖中能鉴定汝窑的人非常多,整体答案就是一律不对、一律高仿,这些人看起来好像玩过很多汝窑,对汝窑的认识非常深刻。

宋词当中的湖南话有云:非洲老头子跳高,黑老子一跳!

我不懂瓷器,也不玩汝窑,更不相信任何天价神话,所以今天不妨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简单讲一讲汝窑的故事。

有一年我跑到清凉寺,跟当地农民有过接触,当时人家给看了一些汝窑瓷片,说以前还能挖一点,现在保护起来了,轻易不敢挖了。有个瓷片子看起来不错,对方开价八千,我还价三千。不卖,不卖拉倒。——三千块买一个瓷片子,已经是我人生的极限,要不是汝窑名头太大,来一趟带个纪念品走,否则任何瓷片子送给我我也不要。

并不是心高气傲,而是残器实在没地方放。十几年前,就有人跟我讲过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玩瓷器,一开始就是收垃圾的。对方其它没有多说,但我很快就悟到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根据经验,玩新瓷和玩老瓷都将遵循这个道理。

成堆地买瓷器,到成堆地送瓷器,只要你玩破了窗户纸,这个程序大概是要经历的。——瓷器这个东西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占地方了。不像金饰,随便捧个保鲜盒出来,就能把普通观众吓得瞪眼珠子。

汝窑,作为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窑口之一,只要出现必是天价,否则它就不应该出现。前一段时间西泠一只三流的汝窑洗拍了几百万,听到这个价格,坊间纷纷猜测,这个东西好像不太对。——拍卖显示两个亿的话,应该能减少一半以上的争议。

我反正没见过汝窑,我不知道对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本文以下内容纯属跟大家说着玩的,不必当真。

放松一下情绪,我们来看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汝窑到底是什么。

中国陶瓷史比较漫长,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之中,青瓷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原始青瓷至少从商周就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的青瓷以实用器为主,有些纹饰与青铜还存在关联,制作工艺上相对比较简单。

从汉代至魏晋开始,青瓷的制作开始展现出杰出的想象力,以及各种繁复的工艺手法。汉代可能会用青瓷来展现一个生活场景,这些作品通常用作冥器,来表达一个祝愿。东晋西晋那厉害了,很多青瓷作品的设计水平,比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的吉祥物设计,要高级一百倍以上。

青瓷中也有褐色釉的,后来还有青色中装饰褐色的,这里面存在一个过渡。至唐代,伟大的王朝不仅有了三彩,甚至还有了质量很好的白瓷。但是一直到宋,青瓷不仅没有消失过,而且在历史的安排下还开始发扬光大,一度冲上自己人生的巅峰。

宋以前的瓷器,跟皇帝的关系其实都不大,但是到了宋徽宗时期,一切都不一样了。大家一般只知道宋徽宗,不知道赵佶——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一生主要是被当皇帝给耽误了,否则唐宋八大家的序列就要重新改写,此人的艺术人生拿到央视上讲讲应该没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继续讲青瓷史,就还会讲到南宋官窑和龙泉之类的,但是要及时收住,汝窑的事情这才刚刚开始。

伟大的艺术家赵佶同学,在他那个时代至少有两个窑口的瓷器可以使用:一个是继续传承青瓷的耀州窑,一直是继续传承白瓷的定窑。有人要问定窑白瓷是从哪儿传承的,唐代的邢窑啊。唐诗里面说人丑就要多读书,我完全可以证明此言不虚。

当然定窑的一级品其实是个彩瓷系,这个事情我们将来再说。

绝大多数言必称五大名窑的初学者,根本不知道汝窑除了贵,它区别于历史上其它瓷器的唯一重点是什么。有人说是天青色等烟雨,颜色相当宋朝美学,绝美啊——这种说法恕我直言,附庸风雅,完全不知所以然。

汝窑的釉色,青瓷若干釉色之中的一种,如果不是皇帝提过这事儿,我相信这种釉色可能也就并不特别。

汝窑区别于历史上的其它瓷器,唯一的重点就是它的支钉烧。历史上的过去,和历史上的未来,就只有它这么干,别的瓷器都不敢这么玩。——清雍正时期有仿过汝窑系的东西,底足部分都并不精确仿制,而是正常圈足表现,另外挑出几个芝麻点,透露出一个支钉烧的意思。

支钉烧太麻烦了,根据器型的大小,使用最少数量的支钉,在窑里面摆放的时候就比较麻烦,耗费时间、极其占空间不说,烧造过程中风大了,估计支钉都能倾斜或者倒下——我敢打赌,当年汝窑烧造过程中的残次率是个问题。

那么既然支钉烧这么费劲,汝窑还一定要使用这种方式来制作呢?因为伟大的艺术家赵佶,是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你相信宋代官造的青瓷是讲究器型美术的,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所体现出的完美主义,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裸露的胎土,越少越好,最后就少到了只有几个芝麻点。

费这种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宋朝极致美学”吗?当然不是,这件事有它的实用意义。

瓷器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很多东西你要去使用,你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比如有些明清的杯子,你平时喝茶用得多,碰到新东西你自然就知道那个东西有问题,因为你能感受到不舒服。过去官窑有些杯子,喝茶的时候一饮而尽,茶杯覆盖面部,都大约是一种享受,跟现在的新瓷完全不一样。——现代瓷器,做得好的,也只是工艺层面做文章,并不会太多关注使用感受的极致。

书画家赵佶日常工作的时候,如果桌面上放几只瓷器,那个圈足露胎土甚至还带着毛毛刺儿,你知不知道这个情况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是什么感受?胎足只要有毛病,不够圆润,划坏桌子不说,还有可能拉坏纸张,这对于书画家来说,简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现实。

定窑和耀州窑的胎足,那个规制,可能说完全达不到完美主义者的要求。

皇上是可以任性的,原则上来说你应该给我烧造个满釉无痕的东西出来才行,但是烧造必须有支点,那么退而求其次,尽可能少的支点——重点是,那个支点隐藏在圈足之中,是不跟桌面进行接触的。

跟桌面接触是很严重的事情吗?当然是。你们家吃饭的桌子无所谓,可能是胶合板或者玻璃的,木质的也可能垫桌布,但是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苹果手机都必须裸奔,以体验到那种接触感——高级的大紫檀或者大花梨画案,那当然就更必须裸奔,要不然,玩桌布呢?

你觉得皇上用手机会带套吗?考虑到将来卖二手的时候能多卖点钱?

这是一只清乾隆时期的瓷镇纸,有同学说镇纸不应该是方的吗?抱歉,在瓷器的领域长方体那种是脉枕或者书墩子,如果有方镇纸那是民间民窑,不太讲究而已。高级的瓷镇纸,要避免瓷器与书画磨擦可能造成的刮坏,除了减少接触面积之外,它把胎土位置移到了侧面,就是这么实用性的设计。

看起来是圆的,它就不会乱滚吗?放不稳?当然不会,你没用过,你用过了才知道,这东西椭圆的,放在桌面可稳了。——从拉坯技术上来说,正圆的东西最好拉,棱形贴片的更繁复,而这种椭圆的制作比以上都要费劲。

你可能见过很多瓷器,但我肯定你见过的椭圆器不多,因为这种东西高级。——很多事情你要注意观察,还要放松情绪大胆使用,获得体验的乐趣,天天在哪儿微观痕迹学,一辈子玩瓷也是没有出路的。

汝瓷支钉的秘密就在于此,最初它并不是一个美学需求,而是一个实用需求。实用需求加上美学需求,成就了汝窑最小的露胎痕,后来的历史上没有哪一朝愿意这么去做瓷器,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太影响产量。

关于支钉痕,俗称芝麻点,或者别的什么,这个不重要。有些鉴定爱好者特别有意思,说既然叫芝麻点,就必须像芝麻,像油菜籽可不行。凡是跟故宫藏品不一致的痕迹,一定是仿品。——这是一种鉴定病,得治。

根据经验,各种各样的支钉痕都有可能出现,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由窑工使用的工具决定的,而肯定不是由现代专家规定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一条完全不能构成鉴定证据。

在你理解了汝瓷的实用追求之后, 那么你就应该尝试理解汝瓷的规制。

很多初学者只要谈到汝窑,立刻就会吓个半死,不可能不可能,万万不可能。其实你根本不用怕,汝窑这个东西,不仅宋朝有,宋朝之后也有,一直到清代、到近现代都有仿制烧造,规制不同,其实数量大得很。

即使只看宋朝,目前可以确认的汝窑系至少包括六大窑口:鲁山段店窑,临汝窑,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窑,汝州张公巷,汝州东沟窑——除了这几个窑口,其它还有没有,未来会不会有新发现,我不知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层引发的新型青瓷——汝窑的追求,中层也会去模仿,甚至底层的王大财主,也有可能去定烧几件,这些都不是意外。

汝窑,它的狭义是传说中的六十七件半,当然现在这个数量可能已经上升到一百件左右了,未来还有可能更多。而它的广义,是一个汝窑系,包含许多窑口,以及不同的规制产品,数量之大,可能让你怀疑人生。

除了以上所列,当时中原的宋,北方的辽,在“澶渊之盟”之后,百年和好,汝瓷这种得意之作有没有可能被作为国礼,宋为辽定烧,这个事情有没有可能?我当然知道有可能,但实际的证据要等诸位慢慢去发掘。——如果某一天在北方的辽王朝地区出现汝窑,请相信这并不是一个意外。

过去的某一天我见到一只汝瓷碟子,我上手一看圈足,规制极高,虽然不是清凉寺的作品,但从修胎的完美整洁度来看,好像也不次于宫廷定烧的标准。所以并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宫廷从汝窑系各个窑口均有定烧,但这个事情不确切,因为我又没有见过皇帝的订单。

南宋小朝廷建立政权之后,南宋官窑基本就放弃了支钉烧,因为上层没有这个追求。康王赵构其实是武术功底出身,半生颠沛流离,哪有功夫去研究你这些瓷器的细节问题。但是南宋官窑的胎足,你看多了就能领会到那个规制,毕竟是上层的需求,所以在胎足的处理上,还是很规矩的。

理解了这个规制,你就会知道龙泉青瓷当中也有这个级别的东西,宫廷定烧版的龙泉窑,我们通常就叫“龙官”。而除了龙泉窑,当时还有一个溪口窑,也有很高级规制的东西,达到了宫廷定烧的标准,我们姑且就叫做“溪官”。——你不要问专家,专家通常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肯定不知道,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观点。

溪口窑出来的东西比较少,通常残器或者失釉严重的东西比较多,加上认知度比较差,通常市场不需要这种东西。我拿到这只溪口窑的时候,我觉得你一个偏窑口,把东西做成这样是没有天理的。除了默默点赞之外,我没有什么好说。

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杀价却要更狠,原因就是东西太好了,已经到了几乎没有人认可的地步。我跟卖家说:这东西除了我也没人要,不信你就再卖两天,我再来。卖家后来妥协了,都是江湖的专业打手,他比我更清楚这种东西有多么难卖——汝窑难卖,这东西更难卖。

没办法,大家都在套现,现在就看谁沉得住气了。

一线市场其实是非常诚实的,好卖的东西就贵,不好卖的东西就便宜,只存在认知度和认可度的问题,至于你什么几大名窑不名窑,一线市场根本无所谓。信不信由你,你可以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今天我们把汝窑从青瓷系列当中揪出来,简单说了说它的行为模式,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汝窑系是个极其宽泛的东西,别一看到汝窑就害怕,没什么好害怕的。你要在使用中尝试理解瓷器的规制,好东西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一切,你别它什么窑口——器物就是器物,关注它本身,其它的任何神圣背景真的没那么重要。

下一期我们说定窑。

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古窑器考》中说:“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关于这个“芒”怎么理解,学术界有争议,而我考虑问题就比较简单,懒得争议——《定窑的故事》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汝窑瓷、龙泉青瓷、定窑白瓷,为何建窑瓷器偏偏叫盏,不叫黑釉瓷
鉴别:宋代汝窑官窑与民窑(附带高清学习图)
五大名窑的老大——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简介及宋瓷特点
吕成龙谈汝窑瓷器的鉴定和鉴赏
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