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印度佛像识别指南:“犍陀罗”“秣菟罗”什么意思

犍陀罗风格

一般认为,佛造像最开始出现于公元1世纪的犍(jiān)陀罗地区(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图中画红圈处即为犍陀罗地区

犍陀罗立式佛像,大英博物馆藏,公元2-3世纪

犍陀罗风格的佛头,4-5世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其次,佛所穿的袈裟,看起来厚重,不透明,很有垂感,看起来就像是地中海地区的长袍。佛像的头发也通常刻画成波浪式的头发,不同于我们比较熟悉的螺发。

弥勒菩萨立像,约3世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可以看到每一绺头发呈波浪状,而非盘旋带尖的螺发

犍陀罗造像的表情较之后来显得有些呆板,严肃(可能也是脸型的锅),以至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考古界普遍认为:犍陀罗佛像是佛像雕刻里面最丑的。

秣菟罗(又译马图拉、马土腊等)本是印度古国名,位于印度中部地区,是著名的雕刻之都。在佛教兴起之前,秣菟罗就雕刻有很多印度教的神像。大约在公元2世纪,这个地区开始出现佛像。

秣菟罗风格的造像虽然也受到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更靠近印度腹地一些,造像的面容肯定不像古希腊人,在风格上也偏向印度本土艺术的风格,与犍陀罗佛像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早期的秣菟罗佛像有很多都是裸体造型,即使有袈裟之类,也非常轻薄,凸显人体的肉感。头发也不是波浪,而是一圈一圈盘旋的螺发。衣纹的做法通常是在隆起的棱上加刻阴线。

早期的秣菟罗佛像,公元2世纪,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藏。这肉体相当明显了

公元2世纪后半叶,秣菟罗风格的佛像逐渐开始吸收犍陀罗佛像的一些特点来改造自身。到了公元4世纪,秣菟罗佛像终于实现了印度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完美融合,迎来自己的成熟期。

成熟期的秣菟罗佛像,体态显得更加优美细长,面孔是东方人的特征,耳垂长而厚,发是典型螺发,右旋,有肉髻。眼睛一般半眯,神态平和,淡然,是我们印象里佛祖俯视众生的形象。

公元5世纪的秣菟罗风格佛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佛像的螺发

秣菟罗风格佛像,公元4-5世纪,印度秣菟罗美术馆藏

佛立像,公元5世纪,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

笈多王朝萨尔纳特式佛像,公元5世纪,萨尔纳特美术馆藏

北齐立佛造像(残),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青州博物馆藏

虽然是残件,但也可以发现衣纹相当简洁。当然,青州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佛造像中,也有很多刻画出了类似“曹衣出水”一般贴体的衣纹,所以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它们受到了多种印度佛像风格的影响。

北魏永安二年韩小华造弥勒像(主尊),青州龙兴寺出土

阿玛拉瓦蒂风格

在公元2世纪,南印度的阿玛拉瓦蒂地区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雕塑风格。阿玛拉瓦蒂风格与犍陀罗、秣菟罗风格在艺坛中三足鼎立,这样的局势一直持续到公元4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

地图中,红圈为犍陀罗地区,紫圈为秣菟罗地区,橙色圈为阿玛拉瓦蒂地区

南印度的佛教徒喜欢建造佛塔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因此阿玛拉瓦蒂风格的雕塑与佛塔关系密切。在很多时候,佛的形象都是在佛塔的浮雕上出现,并且带有故事情节和场景,注重表达意境、气氛。

阿玛拉瓦蒂风格佛像,图自首都博物馆编《古代印度瑰宝》

总之,古印度作为佛祖的老家,各种不同的佛造像风格最初在古印度产生,又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各地的佛教艺术都产生了影响。多多了解其不同时期的佛像造型,对于了解中国的佛教雕刻造型特点,也是很有帮助的。

佛立像,大英博物馆藏

佛坐像,印度Katra地区出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印度佛像识别指南
源浩臻品鉴赏第66期--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
佛像风格
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佛像应该有胡子吗?-凤凰新闻
青州龙兴寺北朝造像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