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叫板“粗大明”,故宫馆藏明代玉器,件件精美!

明代是中国琢玉史上相当繁荣的时期。明初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生产,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许多工艺门类处于停顿状态。永乐年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进入了复苏和发展时期,但琢玉业发展得比较缓慢,主要是继承宋元传统,琢玉水平虽然很高,但作品的数量不多,形体也都比较小,这种状态大约延续到嘉靖时期。此后,琢玉工艺才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大型的立体器皿增多,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代龙纹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和元代的工艺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

明代麒麟玉带銙
西安博物院藏

在玉器界有一个说法叫“粗大明”,很多人因此对明代玉器的定义就是粗糙,不够精美。其实“粗大明”是对明代玉器整体艺术风格的一种大致概括。相对于后世乾隆工的繁复精巧,更多了些自然流畅之气。

故宫馆藏明代玉器精品



明 玉卧鹿寿星山子

长8.5cm,宽5cm,高11.5cm

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明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

明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高12cm,口径3.2-10cm
足径4.5-7.1cm
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明 玉寿鹿山子

高14.8cm,宽9cm

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明 青玉卧狗

高1.5cm,长5.4cm

青玉质,圆雕。狗呈半趴卧状,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背部凸雕出明显的脊骨,脊骨两侧用简练的阴线刻画出肋骨。明代的玉狗较之清代显得精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

长7.5cm,宽6.9cm,高1.7cm

带饰青白色玉质。椭圆形,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环,上层镂雕图案。图案又可分为两层,下层为镂雕带状枝条,上层雕山石,并杂生灵芝、松、竹。松、竹下有雌雄二鹿,雄鹿昂首,雌鹿俯颈,雄鹿身后有一龟,口中吐云,一鹤一雀立于松竹之上。

明 青玉兽面夔纹炉

高8.8cm,口径9cm

炉青白玉质,色均匀。仿古簋样式,圆形,敞口,口沿下饰夔纹及凸起的小兽面纹。炉腹微鼓,饰阴线锦地,锦地上有凸起的兽面纹及夔纹。炉两侧有兽吞夔饰耳。圈足,足上有夔纹。炉内底部刻乾隆题诗:“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款署“乾隆御题”并“古香”、“太 ”二印。

明 玉八出戟方觚

高22.7cm,口径8.1-8.5cm

足径4.9-6cm

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明 青玉卧狗

高2.2cm,长8.5cm

青玉质,染紫色沁,圆雕。狗呈卧姿,身瘦露骨,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卷尾。

此件玉器的雕工和颜色很有特点,狗的肋骨雕凿成波浪形的凸起,而非常见的阴刻线。紫色沁为后来染色。

明 青玉甪端熏炉

高17.5cm,口径5.6cm

青玉质地,淡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及绺纹。熏炉为甪端造型,圆雕。甪端首即为熏炉盖。甪端独角,昂首,张口露齿,鼻孔朝天,四足直立,足上皆有羽翅,身饰龙鳞。中空,可贮香料,香气可透过兽的口、鼻散发出来。

明 玉条纹兽耳簋

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

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明 玉兽面纹匜杯

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明晚期 玉组佩

通长53.6cm

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

明 白玉十二辰--兔

高4.5cm,宽3cm,厚1.7cm

玉质洁白莹润,十分细腻。器型立体圆雕,兔首人身。玉兔杏眼,尖嘴,嘴分瓣,耳后搭,身穿交领衫,腰中束带,坐姿,右手持折扇,左腿支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高举,呈持握状,但手中无物,可能原有它物后脱落。清代类似十二辰的卯兔坐像为右手持扇,左手持树叶。这种摇扇玉兔形象好似一副古代书生的神态,悠然自得。整器抛光精亮,滑润可爱。

明 青玉执壶

高23.2cm,口径5cm 

足径6.4 X 8.4cm

青玉略灰,有褐斑。鱼粱,S形执柄上端粘嵌小圆钮。两腹心形开光内分别镌刻阴线双钩“福”、“寿”二字。器底清代加镌隶书“嘉庆年制”款。

与此相类的执壶造型在明初金器上即已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清,盖钮和执柄上端小圆钮间通常系以金链。此青玉执壶的造型当仿自金器。

明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一对

径8.8-8.9cm,厚1.4-1.5cm

插屏青玉质,略带皮色,有绺。雕刻一老者展持手卷,笑容可掬。手卷上镌刻“一团和气”四字,文字戗金。另一面装饰类似的文字和图案,阴刻而非浮雕。

明 玉竹节杯

高10.5cm,口径7.5-3.9cm

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明 玉双管式笔插

高21.9cm,大口径5.5-6cm

小口径4.5-4.7cm

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明 玉卧兽形砚滴

长12.7cm,宽6.5cm,高5.1cm

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明 玉八仙纹执壶

通高27cm,口径7.8-6cm

足径8.2-6.5cm

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明 龙纹玉带

最长9.5cm,宽4cm,厚0.6cm

玉为白色。玉带由20块玉带板组成,缝缀在红色缎子的鞓带上,非常完整。其中桃形6块,条形4块,长方形8块,一端微弧者2块。整套带板采用镂雕技法,在席纹锦地上浮雕龙纹,分正面和侧面两种形象,用阴刻技法琢刻鳞纹。

明 白玉卧虎

长5.6cm,宽2.2cm,高1.1cm

清宫旧藏

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长尾前伸贴于体侧。用宽深的斜坡线条表示身、尾斑纹的虎形玉雕作品始见于湖北天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历商、周而不衰,汉、元时期偶见于虎钮印章,其后至明、清均甚为稀少。考古出土的虎形玉雕均较薄小,多用作佩饰。

明 青玉万寿耳乳钉纹杯

高4.4cm,口径8cm

杯玉色青白,均匀。圆形,直口,圈足。杯外饰乳钉纹,一面为77粒,另一面为79粒。杯两侧有镂雕耳,耳下部雕“卍”字符号,耳上部为平扳,其上琢有凸起的“寿”字 。杯耳的造型含万寿之意。

明 玉兽纽夔龙纹樽

通高11.2cm,口径6.2cm

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黄色。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明 玉九螭璧

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

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明 玉谷纹圭

高21.3cm,宽6.3cm,厚0.9cm

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明 玉螭纹笔

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

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明中期 玉人物龙纹磬

长20.4cm,宽20.1cm,厚0.9cm

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明 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

口径13.9cm,高8.8cm

明 青玉鸳鸯卧莲云龙柄执壶

口径9.7cm,底径7.6cm,高15.6cm

明 青玉卧猎犬

高4.5cm,长10cm

明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

通耳高117cm

明 青玉带皮异兽

长8.2cm,高4.1cm

明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

口径11.5cmX6.5cm

底径6.5cmX4.5cm,高6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传世珍宝荟萃(玉雕)
元明玉器大赏
大明玉器:从艺术走向商品 室内陈设器鉴赏
故宫馆藏玉器大赏(二)
中國玉石詳解(二)
皇宫大内珍藏玉器奇珍 - 图说世界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