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人工智能控制人类信息流…… | 锐参考
你知道吗?你在网上浏览的一些内容很可能是机器人写的。
而且,很快会出现更多此种内容。
这背后其实要“归功”于一种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最近大火的ChatGPT正是这种技术的应用。
能生成文本的人工智能软件正变得越发先进,以至于有时我们无法区分到底是人还是机器写的。投资者也说,越来越多的公司正试图利用这种技术来自动生成信息。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个在两三年前还只有寥寥数家企业的领域经历了爆炸式发展,目前拥有180多家初创企业。
荷兰莱顿大学莱顿高级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彼得·范德皮滕说,我们目前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很多内容是自动生成的。然而,我们目前还只是刚开始部署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他还说:“两三年后,世界将大不相同,因为人们将大量使用这些系统。”
以下是即将大量出现的合成媒体内容的几个例子:画家、营销人员和游戏开发商已经在利用人工智能创作出符合不同艺术家风格、细节丰富的插图以及如照片般逼真的奇幻场景。有团队研发了一个系统,能按照输进其软件的任何一份报纸的风格撰写报纸文章。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文章写作工具,是与纳拉蒂瓦通讯社合作研发的,这是一个帮助人类写作者撰写一些市场信息更新报告的“语言生成人工智能系统”。
文本自动生成系统正在帮助小说家加快写作进程,驱动一些客服机器人以及聊天机器人Replika。许多人已将Replika视为自己的人造男友或女友——许多人说,自己爱上了Replika。
聊天机器人Replika(路透社)
但是,事情也有另一面。
2020年出版的一本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隐患的书的作者尼娜·希克说,到2025年或2030年,互联网上90%的内容将是自动生成的。
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缺陷之一是,信任可能遭到削弱。以网络评论为例:在该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加剧欺骗行为。Fakespot公司首席执行官沙特·哈利法说,在亚马逊和其他一些网站上,通过算法生成的虚假评论在增多。该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能标记此类虚假评论的浏览器插件。哈利法还说,尽管大多数虚假评论仍是人写的,但约有20%是算法写的,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亚马逊曾表示,Fakespot无法分辨其网站上的哪些评论是真实的,哪些不是,因为它无法获取亚马逊的内部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系统生成的内容有许多存在人类不会留下的那种错误或古怪之处。人工智能生成的部分内容仍须接受人类的审查和编辑。
例如,范德皮滕等人研发的、撰写报纸文章的人工智能能够自动改写一篇语气直截了当的新闻报道,使之带有一家较偏袒某一党派的媒体所带有的政治倾向,但其作品可能包含事实性错误。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它把荷兰首都写成了海牙。
 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往往包含一些奇怪之处。尤其是DALL-E,它不善于绘制手,也不太能正确绘制人或动物的肢体数量。根据提示文本自动生成视频的系统只能生成短视频,就其作品而言,目前是所有这些系统中最原始的。
DALL-E生成的原创绘画(法新社)
但是,当技术娴熟的人类与先进的人工智能相结合,其成果可能与人类单独产出的东西一样好,甚至更好,产出速度也快得多,人类创造者的生产力也提高了。亚当·克罗尼斯特在美国斯波坎经营着一家小型搜索引擎优化企业。虽然克罗尼斯特的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工具为一些客户创建内容库(例如,常见管道问题的答案,旨在吸引人们进入一个当地水管工的网站),但他手下的人仍对这些内容进行审查,可能还会编辑,以进一步增强其对谷歌搜索算法的吸引力。他还说:“它不能取代人类作者,但可对他们的工作过程进行补充。”
Hour One公司“克隆”真人,创造出一个如照片般逼真、能用真人的嗓音自动说出输入给它的任何文本的虚拟人。成品仍有些僵硬。在一段YouTube名人多姆·埃斯波西托利用该公司的技术生成自己的虚拟人的视频中,哪些部分是自动生成的、哪些是真正的埃斯波西托一目了然。    
但这项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最近,一个山寨版基努·里维斯在TikTok上广受关注,在该手机应用上的点击量超过5.5亿次,并让许多观众误以为他就是本尊。汤姆·克鲁斯等其他名人也被深度模仿。
Hour One公司战略部门负责人纳塔莉·蒙比奥特说,除了可信度外,Hour One公司创造的虚拟演员与这些山寨名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授权方式。蒙比奥特的公司付钱给这些演员,让他们授权客户(包括为教学视频寻找虚拟主持人的公司)使用其虚拟形象。另一方面,山寨名人目前存在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与他们模仿的本尊之间往往没有授权关系。
▲Meta公司CEO扎克伯格和一个元宇宙虚拟人(路透社)
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危险:当最好的创造者和企业的生产力提高,能够产出的内容比人类独自工作时多得多,会发生什么?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内容的喜好程度以及制作成本能降到多低,我们最终可能会进入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消费的大部分内容是由越来越少的人和企业创造的。“比特币基地”公司的研发人员安德烈·雷斯科夫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勾勒出以下可能性:在这个反乌托邦的极端版本中,互联网的某些部分——从搜索结果和短视频到经过精心设计、病毒式传播的社交媒体帖子——最终几乎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
希克说,即使变得更加普遍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会占领整个互联网,也存在以下危险:我们所有人对所看到内容的信任度比现在还要低。可以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人工智能控制我们的信息流,向我们展示迎合我们的偏见、加剧极化的内容。但是,随着算法大量制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内容(可能是根据我们的世界观和倾向量身定制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希克说:“这是骗子的红利。如果任何东西都可能是假的,那么我为什么要相信有些东西是真的?”
▲游戏《赛博朋克2077》(路透社)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


监制 | 程瑞
审核 | 董磊
编辑 | 郭庆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颠覆性挑战!你想象不到的一个新领域强势崛起
陈昌凤等:由数据决定?AIGC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
AI出品,版权归谁?程序、算法可受专利保护
​邢贺通 | 从ChatGPT看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
《西部世界》,能给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带来怎样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