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林风萃】​重构学校文化

《重构学校文化》

范胜武 著

定价:58.00元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是我国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但长期以来办学思路不明确,发展得并不顺利,直到2010年范胜武担任执行校长以后才有起色。八年来,在范校长的努力下,学校真正办成了民校之名校。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顾明远



作者简介

范胜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督学,2017年“明远教育奖”获得者。现任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


作者心语

文化,立校之本

八年前,我成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执行校长。刚到任时,这里的学校生态并不乐观。我很着急,因为学校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几千个家庭和数百位老师的前途和命运。八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不辜负人们的期待。

经过“二十一世纪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不断进步。为了持续发展,我们开始思考:到底什么因素才是决定我们发展的根本?我们达成了共识: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归结为文化。一所学校,短期发展看课程,长远发展看文化。重构一所学校,就是从多方面重构学校的文化基因。在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教学生态、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我们努力找到自己的文化基因。

我们的校训是“做豪迈的中国人”,对此我们进行深入解读,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从实验学校转型到国际学校,我们走上了差异化办学之路。

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忍痛“拿掉”了不符合学校发展文化的教师;同时,不断吸纳优秀人才。现在,学校有170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占一线教师总数的近70%;其中有将近70名是海归硕士和博士。我们建立了教师成长机制,制定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科研奖励制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章程》《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积分指标体系及奖励办法》,以及“世纪名师工程”等一系列制度、章程。学校还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我们举办“锡华杯”教学大赛,组织“世纪讲堂·教师版”“世纪好声音·教师版”,还不定期派教师到各个学校观摩学习,每年寒暑假,会选派教师前往美国、英国等国家学习国际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这些举措既能让教师成长,又能给他们带来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现在,我们的教师、学生表现出色,是因为教师找到了以课程开发、研究为核心的职业发展道路,学生得到了丰富多彩课程的支撑。

课程建设是我们重构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搭建了“十二年一贯制”纵向课程和小、初、高横向课程。

我们从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整合教育资源,衔接基础教育全过程,紧扣校名中的“世纪”二字,开发了系列高品质、规范化、系统化的“十二年一贯制”世纪课程,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语直通车课程、健康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艺术审美课程、世纪演说家课程、影视课程、戏剧课程等。这些课程着力于“贯”,形成了包括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教育链条,构建了小、初、高一体化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打造学生成长完整链条的同时,我们还下大力气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发现独具个性的“人”。我们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优势,内引北京市十一学校,外联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并对它们的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出适合我校的特色化教育教学模式。小学是“全课程”,中教、外教三名教师“包班”授课,围绕主题进行单元式双语教学,实现了放慢脚步育全人。初中是选课走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高中开设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英国高中课程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等,并实现了国际课程本土化。

环境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我们斥重资营造符合国际教育水准的校园环境。我们翻新教学楼,重构学科教室,置办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了Wi-Fi校园全覆盖,建设国际综合楼、多媒体教室……

我们特别重视各种教育活动,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形成了独特的活动文化。我校开展了系列“世纪符号”活动,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我们开设了“世纪讲堂”系列,分为学生励志版、教师成长版、家庭教育版,邀请各行各业的名家大师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与师生、家长面对面交流。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们把“学生至上”奉为教育信条,实行小班化教学,坚持以育人为本,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竭尽全力实施全人教育。

经过全体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文化是立校之本,有了文化支撑,我们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专家点评

对范胜武老师早有耳闻,真正相识却是后话。2008年8月,他从山东老家调到北京,我们成为同事。

一般来说,从外地调入京城的老师,无论多么优秀,大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或者与同事的相处,或者与学生的沟通,或者与家长的交流,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迷茫、犹疑或缺憾,这实属正常。然而,让我感佩的是,范胜武老师完全是一个例外,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很快受到同事、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尤其是受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热爱,这是十一学校尤其看重的。事实上,这也是衡量一位好老师的首要指标。那段时间,应该是胜武很美好的一段时光,抛下在山东老家时的管理重担专心于他喜爱的课堂,潜心于他挚爱的语文,笔耕舌耘,其乐陶陶。

好景不长,2010年5月,因为十一学校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战略合作,胜武被派去担任执行校长。当时,我的内心也十分矛盾。很显然,从一位特级教师到学校管理者,再回到课堂,那种如饥似渴的学术追求非同一般,尤其经过几年管理工作的锤炼后,从高处审视语文教学,会有过去没有发现的惊喜。我知道,胜武正陶醉其中,我不忍心惊醒他的学术梦想。可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地处海淀腹地,过去的影响和今日的困境都要求我们不可大意,必须有得力的人选一柱擎天。无论是从胜武当初在山东的管理经历来看,还是从他在十一学校的出色表现来看,他都是前往补天的不二人选。

让我和十一学校的同事们感动的是,胜武没有过于推辞,尽管他舍不得他的学生、他的课堂。但是,他也知道,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振兴非同小可,在依依不舍中,胜武重新挑起了学校管理重担。

后面的事情,胜武在书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有人说,胜武像仙人掌,环境再艰苦也不怕。确实,八年学校管理和学校振兴的生涯,又一次有力证明了胜武的胜任力和适应力。只是,在我心里,他是一株没有刺的仙人掌。他善良、诚挚、仗义,始终与人为善,也许这正是胜武最宝贵的财富。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精彩书摘

不抓体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说过,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机。一所好学校,不仅应该有琅琅书声,还应该有歌声、笑声和运动的身影。即使不站在校长的立场上,“运动使我终身受益”,这也是我的肺腑之言。

上中学时,因为我是从外地转回老家的,又错过了学校开学分配班级的时间,就被分配到体育特长生班级。班主任是体育教师,我并不是体育生,而且有些瘦小,但班主任依然要求我参加体育生每天的体能锻炼,从跑步开始。一开始,我并不情愿,能坚持下来全凭倔劲儿。但很快,我发现了运动带来的好处:身体素质变好了,精力更能集中了,甚至思维都变得更迅速了。很快,我学会了很多种运动技能,也真心喜欢上了运动,不管是求学时还是工作后,运动都作为我的一种习惯与爱好,一直伴随着我。

来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使我终生难忘。典礼早上七点半开始,短短半个小时里,不断有学生因为身体不适而退到树荫下休息。学生体质之差让我感到震惊。这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将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这样的身体素质怎么能行?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我下定决心要抓好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并着手打造“健康型、运动型”校园。

首先,学校向学生与老师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迅速开展了系列理念与实践并重的体育类活动。初中、高中首先开始早操锻炼,孩子们要从跑步开始,逐步增强体质,教师也要陪同上早操,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校先后请来了“足球王子”李金羽、竞走奥运冠军王丽萍、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等。这些体育名人卸下光环,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讲述成长故事,传递体育精神。李金羽与孩子们分享足球带来的快乐,结果在校内掀起一阵“足球热”;王丽萍、陈中讲述人生故事,告诉学生坚持的重要性。体操王子李宁、奥运射击冠军杨凌助阵学校秋季运动会闭幕式,分享运动带给自己的宝贵财富,学生大受鼓舞。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激情与兴趣,学校也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比如,举办各种大型运动会;引进大量体育器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喷绘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展板,展示学生的运动风采;通过校内、校际比赛的方式带动全校学生加入运动热潮……

在实施一系列举措后,我仍觉得学校需要一门“十二年一贯制”的课程以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于是,我将学校的体育教师、心理教师和卫生室医务工作者组织在一起,以体质健康 — 心理健康 — 身体健康为线索,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为五个学习水平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了“十二年一贯制”健康课程。

现在,“健康型、运动型”校园的建设已见成效。学校网球队、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舞蹈队、啦啦操团队等开始在区级、市级、国家级体育竞赛中崭露头角,并取得骄人成绩。学校举行各类活动和庆典时,也不再有学生身体不适;课间休息时,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散步、跑步、打球……我希望,在这里,他们既能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能养成运动习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能够伴随一生的运动项目。

身体虚弱,将永远无法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有健康的体魄,才有人生的辉煌,才有国家的希望,多样的活动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运动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同时,运动也不仅仅使学生个人受益,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将来会把中国的武术、太极文化等带出去。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学生,都将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2018年第3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人.未来”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2018教育年会激情火热迸发
【名校情报】实现“全人教育”,这位校长的做法让学生“活”了起来
用文化铸造学校的灵魂
教师文化(6)----教育人生
魅力教育43问
课程!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