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内家与外家
userphoto

2022.06.30 山东

关注

文:高天晨

中国艺术其实是修炼“人”的状态,技术是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故而中国艺术讲究一个”通“字,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

中国艺术以追求技术为下乘,不是技术不重要,而是把技术放在什么定位上。匠,就是以技术为目的,所以,虽然在当今“匠人精神”是褒义词,但是在中国美学的语境里,“匠气”是贬义词。因为审美标准不同了。

中国武艺后来有内外家的概念,对于内外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分,众说纷纭。大多是从技术来区分的。也有人因此就认为没有内外家之分。其实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里已经有了这种讨论,是以佛家的大小乘来区分诗词理解的层次,以“第一义”作为最高。

大乘拳祖师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拳谱》里引用了《沧浪诗话》中的原话,只是把诗改成了拳。拳谱说:“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这里的区别在于什么呢?内家拳不设立招式,外家拳设立招式。

要知道,这里的外家拳并不是以流派来定的。只是很多拳都在招式上下功夫,丧失了真意。好多我们现在称之为外家拳的拳术,其实最本源都是不设立招式的,都是操手。为什么呢? 你设立了招式就一定不管用。

林藻《深慰帖》

佛法有云”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如果在武术上来说,什么叫招式?就是果,一个武术家”有效技击的动作“就是招式,这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怎么来的? 内因是他的功夫,外缘是当时的格斗状态。所以,如果你学习的是他的招式,目的是为了挖掘内因或者还原外缘,对技击都是有启发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招式重复多了就能用,这是肯定不行的。

因为招式是适应环境而应机出现的。你复制了这个结果,但是因不懂,不能因缘而变,肯定是不好用的。所以招式是可供分析的材料,是一个功法的载体,也可以是表演的方式,但是不能是目的。拳术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因素,就会变成注重招式的练法。其实已经离开了本源,你学的招式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用,也就不能应机。

我们看拳击比赛,看的就不是招式,是拳手的反应。但是他们的每一拳呈现的结果不也是招式吗?你也可以把泰森的左勾拳称作”坐地起火“,但是你看泰森的录像学拳击肯定是学不会的。因为这是“果上努力,执著外缘”。

什么是第一义? 从武艺来说,其实应该是一种身心调用的方法,因为有了需要格斗的这种外缘,才会把这套身心调用的方法化作格斗去用。身心调用,才是根本,这才是基本功。所以内家拳的特点是特别强调站桩。

林逋《松扇五诗卷》

如果是身心调用,必然就是想办法让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心也高度合一。由此也可以用于养生,养性,提升智慧。因为这个是本源的东西,是体上的东西,所以看起来和武艺没有关系。那么人的所有艺术行为其实都是身心调用的产物,故而在身心调用上,必然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

如果没有内在的这个一体性的体认,对招式就会有错误认识。你以为是一拳挥过去,其实如果周身一体了,那么身体其实是一个系统,一拳只不过是系统因条件而反应的触发点,不失整体性的分,才是有效的分。如果追求招式,你必然因为分就是分,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所以,内家拳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外家拳是”果上努力,执著外缘“。那么既然艺术是相通的,都是人的身心反映,那么书法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当然了,书法的内家学习,自然也是关注更上游更规律的东西,而不是执著于模仿结果。

书法不是形式上的功夫,而是变成这个形式的过程中那个的状态。

就如同泼水,把水泼出去是目的,那个在地上形状如何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人会为了地上的形状如何而去泼水,但是会在如何泼水省力有效不打湿近处而下功夫。

欧阳修《致端明侍读尺牍》

同样是书法临帖,观察什么,获得什么就很重要。历代碑帖留下的是古人的结果。内家学法,是以果追因,模拟复原古人当时的情境;

外家学法就是把结果记下来,多记几个不同的结果,然后拼凑成这个自己的方式,他还觉得这个是自己的“创新化用”,其实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用的都是古人的词,但是完全理解错了。

这两种区别,在现象上来说,就是能否随机应变。因为内家来看,招式是随缘而变的,没有固定的招式,训练的是核心的身心反应。外家执著于招式,自然会拘泥。我们不妨看看拳谱和古代书论中是不是有类似的说法,也看看我所说的相通是否只是一厢情愿。

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里讲到了“随事从宜,靡有常制。” 这个和《太极拳论》中的“随曲就伸,无过不及”岂不是一样的意思?书法讲究的也是要根据外缘而变化,而不是学一个模式,套一个公式就复制下去。

《四体书势》最后对书法的总结,就是八个字“几微要妙,临事从宜”。这个和《意拳拳谱》中说的“身无定势,随遇平衡。”根本是异曲同工之妙。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在《形意拳谱》讲猴形也说:“看他一身无定势,纵山跳涧一片灵。”

“灵”就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这需要立志和而所求要高,如同一条大河,心是源头,而招式则是下游的支脉罢了。

由此想到了南怀瑾先生的一首诗:

《夜吟》

南怀瑾

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

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南怀瑾《夜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丹田饱满有静气,上层建筑定大局
洪家工字伏虎拳拳谱 这就是古代的武功秘籍太珍贵
吴式太极拳拳谱 解述108式动作要领(3)
太极拳大案破解——内外证下陈家沟早期拳谱的重排序及其底蕴
莫家拳基本招式:劈桥,看似简单1招,不蓄着力可以把对方打重伤
遇恩师大梦方醒??得真谛无怨无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