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中的妩媚和飘逸,只隔了一层窗户纸,书法中“骨媚”永远相生
userphoto

2023.10.15 山东

关注

四海易术书写

书法尚筋骨,“骨”即笔力,它脱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品藻,演化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魏末的韦诞云:“杜氏(即杜度)杰有骨力,而字笔画微瘦。”《笔阵图》(旧题为卫夫人撰)也有一句:“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骨与笔力联系在一块,在书法史上成为书法批评的一个标准。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论书》一文中,“笔力”作为一项批评标准而频频出现其中,如“...···珉,笔力过于子敬”,“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惟见笔力惊绝耳”,评孔琳之书“天然绝逸,极有笔力”,评萧思话为“笔力恨弱”,这里的笔力即骨力的意思。“骨”在中国书法的言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点、线、笔画刚劲和内涵刚健之美。

四海易术书写

王僧虔在强调笔力的时候,也提到“媚”的概念,如“郗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又评谢综“书法有力,恨少媚好”。由此可见,王僧虔评书法,除有骨力(笔力)的要求外,还提出了“媚”的要求。其实,最先将“媚”引入审美范畴的是晋代羊欣,他认为王献之的书法“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采古来能书人名》)。

四海易术书写

“媚”的提出丰富了书法美学的用语,它与“骨”相对应,又各自彰显自身之品格,骨力多一点,媚趣就少一点,相反亦如是。南朝梁时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中称:“纯骨无媚,纯肉无力”,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中又言:“妍媚多优,骨气皆劣”。话语中透露出在“骨”与“媚”的关系上总还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相依相存之理。

四海易术书写

“骨”与“媚”相互关联,但“媚”并不是与刚健清劲相对的鄙俗、妖冶的代名词。“媚”也是一个美学用语,窦蒙的《语例字格》中明言:“意居形外曰媚”,看来“媚”是意态风度形诸于外,与“骨”体现于内的刚正之气不同的是,它更容易诉诸人的视觉感观。“骨”重的是内,“媚”重的是外,一内一外,相得益彰。

四海易术书写

“骨”与“媚”是能够融通的。从一般美学理论上来看,“骨”与“媚”的结合即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结合,“骨”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雄强,而这种雄强不能过于张扬,“媚”即代表的是一种温润含蓄之风,它对骨所引发的刚健劲挺之风起着调和的作用。只有经过两者的中和才能达到完美之境界。前文提到的萧衍于《答陶隐居论书》中在说完“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后提出“肥瘦相和,骨力相称”,这已是中和思想的直接表达了。在“骨”与“媚”的关系中,强调不怒张、含蓄、涵泳,这与中国文化的内质是相一致的。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写两笔喝两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统书法美学现代阐释系列(七)论书法之“骨”——兼评汪波书法
南朝齐代王僧虔书论《笔意赞》:书法妙道在于神采与形质兼而有之
【理论专刊·书法美学】书学中的“骨力”论渊源、内涵及现实探寻 ■刘 谦
何谓书法之“骨”
书法最高审美境界的揭示
松江报 楷书极则 翰墨之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