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景德镇,瓷都探窑

青花瓷

China,意为中国,也指瓷器,在老外眼里,景德镇就是中国的同义词。

为什么?原来,景德镇之前叫昌南(发音china),因为瓷器做得好,被宋朝真宗皇帝看上,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从中国唐朝直到清朝中期,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那时,中国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西方人欢迎,他们常常以“昌南”,也就是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称,久而久之,昌南的本意反倒被忘记了。由此看来,中国应为景德镇而自豪。

作为江西人,我感到惭愧,年过半百,竟然没有到过景德镇,须知我的家乡弋阳,离景德镇才一百多公里。机会终于来了,新年刚过,我回老家和同学相聚,有人提议去景德镇看老同学建平,说他事业有成,开办的企业都快要上市了,于是,我们七八个中学老同学,驱车直奔景德镇。

老同学相见,分外高兴,饮酒叙旧,又是一夜难眠。次日,冒着绵绵细雨,建平带我们先参观他的企业,然后陪我们到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很新,现代而气派,说实话,到了景德镇,我是很想看看陶瓷的,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应该走进它的博物馆。

场馆虽然是新建的,但博物馆本身已有60多年历史了,收集的藏品更多达3万余件,覆盖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其中国家珍贵文物有500余件。进入展馆,就像进入了一个历史长河,汉、魏晋、五代、唐、宋、元、明、清、民国,乃至现代,说得出名的,说不清来头的陶瓷精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光彩夺目!

景德镇的陶瓷始于汉代,到五代时,便以最早在南方烧造白瓷的技艺和成就奠定了瓷都的地位。到了宋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元明清三朝,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的“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一千多年,景德镇靠什么成为享誉中外的瓷都?答案四个字:水土宜陶!

你看景德镇周边,北有黄山,东有三清山,西有鄱阳湖,南也崇山峻岭,形成天然屏障,得以避免历史上多次战乱,这与汝窑、定窑、钧窑因战乱而荒废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对安定的环境,还使得制瓷工匠源源不断地流入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工艺。还有,景德镇的瓷土,虽经千余年的开采,储量仍很丰富,有人计算,已探明的瓷土足可开采三四百年。气候也是关键,景德镇气候温和多雨,春暖、夏热、秋燥、冻温,四季分明,很适宜陶瓷生产。另外,景德镇河网密布,昌江四通八达,与许多大小河流相通,这些河流经过之地,几乎都是瓷用原料、燃料的产地,正所谓: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近些年来,广东潮州、福建德化等地,因为陶瓷产量大,效益好,也开始号称“瓷都”,这令景德镇人民很生气。我想也是,你尽是些日用陶瓷,就算卖得再多,又怎么能与景德镇千年传承的制瓷技艺和厚重文化相比?

中国陶瓷博物馆

参观

开采陶土雕像

宋代陶俑

元代青花瓷

明代展厅

明代大龙缸

清代展厅

清代瓷器

民国展厅

民国瓷器

下午,在景多年的三位老同学——国强和穆明、蔡晓二位美女,陪我参观古窑。

如果说,上午在博物馆享受的是一场陶瓷精品的视觉盛宴,那么,下午的探访古窑就是目睹这些精品是怎么生产加工出来的,身临其境,真实直观,欣赏到老艺人精湛的手工制瓷技艺,看那洁白的瓷土,在辘轳车上欢快旋转,那灵巧的双手,在瓷土上弹拨着美妙的旋律,就在这千年不息的韵律中,一件件陶瓷精品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走进古窑,发现甬道两侧有破碎瓷器堆成的护墙,都是几百年的玩意儿,据说,景德镇掘地三尺,到处都是瓷器碎片,挖一些摆在这里,瓷都历史的厚度可见一斑。国强在景德镇打拼多年,生意做得不错,在上海还有店经营瓷器,对陶瓷非常在行,不过,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古窑,他还是请了专职导游小吴全程讲解。

看到一尊高大雕像,小吴说这是窑神童宾,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窑炉把庄师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技术总监,技术高明,为人正直,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结果和瓷工们想尽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次烧制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说也奇怪,童宾献身之后,龙缸居然烧成了,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建“风火仙师”庙,每逢开窑等重大活动都要到庙里祭祀。

来到清代圆器作坊,这是古窑最有看头的地方,平日游客非常多,但是今天人少,大概因为冬天,还下点小雨,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驻足细看。一件瓷器,那怕再小,也要从瓷土开采、泥料练制,到瓷胎拉坯、修模、晾晒,再到上釉、画坯,最后烧制等等,需要几十道工序。

先看“拉坯”,只见一位窑工坐在木架上,用棍拔动轱辘车使之旋转,然后双手按拉泥料,再借助一块小瓷片修成碗状,最后捏断余泥,把碗坯放在长条板上晾干,从一团泥拉成一个碗,前后不过半分钟。下一道工序是“印坯”,经过一定干燥的坯体,套在模具上以手按整形,边拍边转,使坯体与模子完全吻合,拍打力度须均匀,否则将出现缺陷。接着是“利坯”,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保证瓷器合格。再就是“挖足”,对坯底的泥靶进行加工,挖成碗的底足。

然后是是“画坯”,你看,这位大姐非常熟练地在碗上行云流水一般的画着兰花,这是所有工序中最美的一道。接下来就是“上釉”了,坯件外面上一层玻璃质釉,这样瓷器烧成后表面会亮泽、光滑。走进旁边的粉定作坊,发现那里更是大师云集,个个神情专注,利用各种手法和不同色剂画坯,这些坯体,一旦完成各道工序,放入窑中,再用不同的温度烧制,出来的就是享誉世界的景德镇四大名瓷呀。

附近不远,有一个清代镇窑——一个大型蛋形柴窑,这是景德镇仅存的一座保持镇窑原貌的柴窑。这座窑,曾为清朝宫廷和民间烧制出无数精美的陶瓷,规模比较大,还建有连体房屋和高大的烟囱,房屋便于窑工守护,烟囱则让窑内废气安全排放。再看窑内,以砖垒砌,长近二十米,高五六米,一次可烧三百担瓷器。想想当年,窑工就在这里日夜添加燃料,凭肉眼观测窑膛温度,掌控火候,技术还真是不一般呀。镇窑之外,大量松木堆成了房子,一旦窑炉点火,这可都是燃料啊,一两百年下来,不知道烧掉了多少松木!

往前走,还有宋代的龙窑,由低向高、依山筑建,状如巨龙腾身、跃跃欲试。元代的馒头窑,状如小山包一样的馒头。明代葫芦窑则是从元代馒头窑体型发展而来,像卧地葫芦,前大后小。我感到吃惊,这里不但完好修复了元、明、清各代的几个古窑,而且个个窑都还在使用,年年都在烧制新瓷!

千年窑火,传承不息,直到今日,景德镇仍窑火处处,新瓷竞艳。

窑神童宾

导游小吴

风火仙师庙

拉坯

晾晒

印坯

转轱辘

利坯

挖足

画坯

画工精细

展品

镇窑

连屋

窑炉

柴堆

狮子窑

明代葫芦窑

元代馒头窑

宋代龙窑

相关游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0年世界瓷器中心景德镇
《话说长江》第十七集 瓷都景德镇
景秀江西,瓷名天下:4天3晚,翻山越岭在世界瓷都景德镇,访窑寻宝
[江西景德镇]瓷都,瓷的千姿百态
【江西】肖雅欣《古老的瓷都——景德镇 》指导老师:刘大玲
.到中国瓷都去赏瓷 【绝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