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十大泉群------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位于旧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之间,有泉池21处(含失迷泉池2处),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该泉群中属金代《名泉碑》著录的泉池10个: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芙蓉泉、濯缨泉(王府池)、知鱼泉、云楼泉(白云泉)、灰泉、刘氏泉。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的1个:鱼池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的2个:濋泉、腾蛟泉。其他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凤泉。诸泉汇流成溪,然后分别注入濯缨湖、百花洲、大明湖,经小清河入渤海。
     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氵楚泉、濯缨泉、玉环泉、芙蓉泉、舜井、腾蛟泉、双忠泉、感应井泉、灰泉、知鱼泉、云楼泉、刘氏泉、朱砂泉、不匮泉、广福泉、扇面泉、孝感泉、太极泉

[图片来自网络]

 
 
 珍珠泉
珍珠泉 坐落在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散水泉
  散水泉 散水泉在珍珠泉东,清巡抚院署大堂东南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呈方形,长宽各1.6米,深2米,水清。1981年重新修建,上建石栏,南石壁外刻有“散水泉”三字,为李予昂题。

 溪亭泉
溪亭泉 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珍珠泉东8米处的假山下,呈长方形,以自然石砌岸。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1980年重建,山石上刻书法家王讷所题“溪亭泉”三字。

 玉环泉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西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因两泉并涌,水纹相扣如环而得名。曾被填埋,1978年修复,池呈双井形,块石砌成,各装白色大理石雕制的巨石作岸,池周绕石柱铁链围栏。

 
 濋泉
濋泉 在珍珠泉东约30米处,呈方形,长宽各1.45米,深2.5米,由块石砌垒。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记》。该泉出现于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于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深至二尺时,有泉水涌出,复凿二尺,其水增大数倍。之后砌岸,蓄濯缨泉(1983年)养锦鱼百尾之多。山东巡抚刘芳躅(字增美)见状,欢喜异常,便请著名诗人朱彝尊命名。朱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之意,起名为濋泉。过去认为济南泉水为济水的潜流,故其名含有济水溢出之泉的意思。1951年秋,该泉重新修葺,并建以石栏。泉壁篆体“濋泉”二字,为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书法家王讷(字墨仙)书写。

濯缨泉
 濯缨泉(王府池子) 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取《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昔日,池中有一沙渚,当地人多于此捞鱼虾,故名“捞虾渚”。清初山东巡抚李树德于沙渚中央建亭,人称“王府池新亭”。其亭造型玲珑,彩绘秀美,栏杆精雕,多饰“亚”字图样。亭周绕以回廊,廊接虹桥,景象万千。由于这里景色秀丽,世人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喻称之。解放前亭废,水面亦缩小。现泉池长30米,宽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势甚佳,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纷纷扬扬,撒满泉池。东西池岸民居错落,南北岸边杨柳婆娑。树丛之间,藤架遮荫,下设石桌石凳,暑天,附近居民常于此乘凉、品茗。

  芙蓉泉
芙蓉泉 在芙蓉街69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方形,青石叠砌。水的流向分为两支:一支流入原府文庙泮池,再折东汇入百花洲;另一支于文庙西流,经原贡院内华笔池、凤翥池注入大明湖。金、元时,附近建有“姜家亭”。明中期后,右史许邦才建瞻太楼。清前期,芙蓉泉在韩观察宅内,韩家于此建“芙蓉馆”。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明末清初,从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溪流,经疏浚称“梯云溪”。溪上架桥,颜额“青云”。又建牌坊,额题“腾蛟起凤”。“梯云”、“青云”、“腾蛟起凤”,都是为府学秀才们命名的,以寓其前程腾达。清康熙初年,景色渐衰,梯云溪改为暗沟,上铺青石,桥坊皆毁,仅存泉池。现水势尚佳。

  舜井
 舜井原在南门大街的舜庙中。舜庙在大街之西,院落宽宏,殿宇巍峨,满院松柏苍翠,曾被誉为“松韵南熏”,列入济南十六景之一。庙内有元代济南状元、史学家张起岩撰文书写,由著名文学家张养浩额的迎祥宫石碑,因是济南两大乡贤合作的珍品,被誉为济南镇府之宝

  腾蛟泉
腾蛟泉 腾蛟泉在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清《七十二泉记》著录。泉池呈长方形,盛水期有水。东墙嵌清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齏于丁卯年(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刻石。 

  双忠泉
双忠泉就在济南市双忠祠街西端与启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东北角。此处为双忠祠故址,双忠泉也因双忠祠而得名。泉池为两个四方形相叠,面积约8平方米,水深5米,石砌池岸,水质清澈,长年有水。泉池东北角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双忠泉”碑。双忠泉在清朝乾隆《历城县志》有载,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记》中。载:“名曰双忠,则以祠而名之也,”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感应井泉
感应井泉,济南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北岸,北极庙东。为明正德年间修复北极阁真武庙时掏挖出的一眼甘泉。清朝乾隆年间《历城县志》引明朝嘉靖年间《山东通志》载:“感应井,在内(府)城内北极台下。”清朝康熙年间《济南府志》载:“城北面滨湖,水味多咸,此井独甘。”  感应井泉在一长方形干池内北侧,池之上围以雕石栏杆。泉为圆井形,深约2米,井径1米,井口围以独石圈井。池之中部,有汉白玉石雕鲤鱼两尾,一坐金童,一坐玉女,一持莲叶,一持荷花,憨态可掬。两鲤口系铁链,扯起一方孔铸铁圆钱,方孔中悬挂小铁钟一口。人在池上,以圆铁板掷小铁钟,击中即有水柱自井中喷出,由声控使然,以娱游人。 

 灰泉
灰泉 灰泉位于濯缨泉(王府池)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为方形水池,水盛时尚涌流。因盛水季节湮于王府池中,故有人亦称之为王府池或濯缨湖。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濯缨湖,在城内倚北,合珍珠泉、散水泉、濯缨泉、朱砂泉汇为湖,周广数亩。本曰灰泉,元人改今名(濯缨湖)。”
 
 知鱼泉
  知鱼泉 知鱼泉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亦著录,称“知鱼池泉”。位于王府池子街6号院内。原为官宦府邸中的泉子。《续修历城县志》中李图《知鱼泉》诗称:“旧闻开府邸,中有知鱼泉。不见众生处,赤|过百年。”

 刘氏泉
刘氏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位于曲水亭街南头,西更道街北端路西。已覆于河东岸石壁下,雨季尚有细流自石壁隙中渗出。
 
 
云楼泉(白云泉) 名列金《名泉碑》,称“云楼泉”。明刘敕《历乘》称“白云泉”。清郝植恭以“白云”之名列入《七十二泉记》。位于刘氏泉南,西更道街4号院内。泉池井形,水清。

 朱砂泉
  朱砂泉 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著录。位于芙蓉街94号院内。泉池长方形,由块石砌垒,盛水季节水清,注入王府池中。

 
 不匮泉
不匮泉位于双忠祠街33号院内。清道光《济南府志》及《续修历城县志》有载。呈井形,以碎石砌垒,直径0.5米,水清,居民即用此水洗涤。

 广福泉
 广福泉位于双忠祠街12号院内

 扇面泉
扇面泉是济南名泉之一,被收入“济南市名泉名录”。是山东省图书馆创办早期开凿的,扇面泉位于济南大明湖景区内“奎虚书藏”楼前,该图书馆创办于1909年。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山东省立图书馆概况》一书中,所记载的“引水地下行,就中凿池作半月形”就是指扇面泉,又称“扇面池”。

 孝感泉
 孝感泉在原西门内孝感坊北,今趵突泉北路22号院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以石砌岸,长3.4米,宽2米。据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孝感水在县北门……耆老传云,昔有孝子事母,取水远。感此,泉涌出,故名'孝水’。天宝六年敕改为'孝感水’。

 太极泉在大明湖路西端路南,济南第七职业中专院内。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太极泉,在太平寺北……水清,流入明湖。”此泉曾是本世纪60年代水文地质部门的测试点,呈井形,70年代停用。1997年3月,附近泉眼在建房施工中被填埋,此泉遂喷涌溢流,故临泉建边长1.2米的方池,水顺管道注入排污暗沟,流进大明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珠泉泉群
散曲小令咏名泉(3)~珍珠泉群
沈子友——济南72名泉的前世今生
山东济南珍珠泉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济南珍珠泉导游词范文3篇
七十二名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