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沿着抗战之路前行之三——前世今生“二十四道拐”

说到滇缅公路,很多人会想到“二十四道拐”,那张享誉世界的中国抗战道路照片。因为数十年间,很多专家、媒体都说那是滇缅公路上的一段,加之很多地方博物馆和宣传机构至今还有意无意的这么宣传,一个简单的实施至今还被部分人曲解。


   

   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存放着一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照片背面的注释写到:1945326日,美国车队到达著名的二十一道拐”(当时二十四道拐二十一道拐”),位于沾宜(云南地名)与贵阳之间,摄影师为约翰·阿尔贝特。

   “长期以来,二十四道拐一直被认为在滇缅公路上的某个路段,具体地点众说纷纭,但始终没有确定到底在哪。但权威媒体说是在云南,大家也没什么办法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者戈叔亚开始潜心研究滇缅抗战史,那张流传广泛的二十四道拐照片到底在哪里拍摄,一直是他的心结。

   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作为电视纪录片《风雨滇缅路》摄制组执笔人的戈叔亚在云南与缅甸的山谷间走访抗战老兵,并沿着滇缅公路全线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一直没有找到二十四道拐的踪迹。终于在2001年底,戈叔亚得到信息说,二十四道拐有可能在“安南”,而那里是贵州晴隆县的旧称。一年后,凭着这条线索,最终在晴隆出城向西一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保存基本完好的二十四道拐。


      

   离开重庆,我们驱车来到贵州,在贵州,要寻找的就是那著名的“二十四道拐”。因按手机导航路线行走而多走一段弯路后,我们用最传统的办法——问路,很快在晴隆城外找到二十四道拐。走在这条路上,你根本无法看到全貌,“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路人指引下,绕至西侧一山梁上,二十四道拐出现在眼前。






   

   施工人员在这里修建观景台,两公里外寨子里的张金华一家人在此做生意,给游客卖些饮料,更主要的收入是为工地上的工人做饭。在更接近二十四道拐的山梁上,几位当地青年在野炊聊天,与游客不同,清静是吸引他们来此的原因。见到有外人来此,他们几位热情的招呼我们加入。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当时修筑的路,路况极差,时常发生土崩,一般只通行马车,几乎没有通过机动车。抗战开始后,国际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到重庆和前线。日军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弯进行轰炸,欲截断这处黔滇公路咽喉。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晴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今贵州省晴隆县沙子镇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由其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抗战胜利后撤离。

   美军抢修后保留至今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1954年,贵州省公路局在二十四道拐附近的坡面上把纵坡放缓,设计新修了一条6公里的回头弯泥青路,在山脚与二十四拐的下山路口相衔接,作为320线的主要通车道。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甚至媒体、博物馆将二十四道拐称作滇缅公路的标志,甚至将滇缅公路与史迪威公路混为一谈,这明显是有问题的。虽不是滇缅公路的一部分,但二十四道拐是抗战大动脉不可或缺的结点。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由驼峰航线运至昆明的物资也需要经过二十四道拐运往前线,这些物资量远远超过滇缅公路的运输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道拐承担着更大的作用。”



    云南一博物馆内,依旧将二十四道拐与滇缅公路混为一谈。

   今年,两次拜访戈叔亚,在这位比较轴的学者看来,研究与发声应该严谨,对于一条关于抗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的路该严谨面对,对于做其他事情来说,也该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道拐”的真相沉浮【图文】
解谜贵州“二十四道拐”
抗战之路“24道拐”,难行不挡抗倭志 -
实拍举世闻名“二十四道拐” 这路走着会晕吗(1)
滇缅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
【历史的弯道-贵州晴隆24道拐(加入一张拼接的全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