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路、泰安路、合肥路【圖文】
太原路
太原路筑于1918—1921年,原名台拉斯脱路。台拉斯脱是旅沪法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太原路沿路两侧多为三至四层的新式里弄及花园住宅,如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台拉别墅、双梅村、大陆新村、莹瑞村、友宁村等。屋前都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坪或绿树茂密的庭院,建筑物神采各异,错落有致。
太原路87号国府警署总署长唐纵旧居现幼儿院
唐纵(1905—1981年)湖南炎陵人。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8年初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9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后在南京创办《建业日报》。1930年任戴笠军统局情报处主任秘书。1932年任复兴社总社副书记。1936年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受命调研德国警察、情报组织及欧洲各国动向。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主管军事情报8年。1945年9月起,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将参军、军统局代局长、内政部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主持全国警政。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深得蒋介石、蒋经国的器重。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表现了民族气节,1937年秋应邀参观德军演习,拒绝了日本武官阿喜马要求合作的提议。1949年去台湾后,参与起草《国民党改造纲领》并兼任总裁办公室组长和党政训练班主任。历任“内政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常委、台湾驻韩国“大使”、大民银行董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在国民党内长期从事军警情报工作,素有军统“智多星”之称。著有《思与行》、《美国政治与英美政党之比较》和《党友之理论与实践》等书。1981年在台北病逝,终年76岁。
太原路89号国府中央党部秘书汪公纪旧居
汪公纪 (1909—2000年)江苏吴县人,1909年生于北平,汪荣宝四子。早年随父居住比利时、法国、瑞士,1922年回国。1923年就读于北平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赴日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升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返国,初任行政院整理委员会助理秘书,继任中国银行总行助理秘书。1936年任湖北省政府秘书。1937年任上海市政府秘书,同年随吴铁城去广东,任广东省政府秘书。抗战期间,先后任闽粤区宣传专员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抗战胜利后任新闻局驻法国办事处处长。1945年被派为国府还都接收委员会委员。1951年去台湾,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处处长。1952任“驻日代表团”副团长,后任台湾东吴大学讲授西洋外交史。1956年任“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干事长。1957年兼任“教育部”世界名著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任“中日合作策进会”委员。1963年任“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大使。1965年任“外交部”顾问。1975年应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文系主任。著有《主宰美国命运的幕后集团》、《西方国家的自杀》、《洛柯菲勒家族秘录》、《丁丁历险记》、《朽庐随笔》、《日本史话》等。
汪公纪曾游学并出使过日本,也由于父(汪荣宝)、祖(汪凤藻)都曾当过驻日的使臣,对日本自有不一般的渊源和认识,深觉有责任将他所认识的日本介绍给国人,便陆续撰写有关日本史的文章发表在台湾的《中外》杂志上,随后扩充改写而成为《日本史话》。
《日本史话》简介:在汉唐盛世,中国辉煌的武功和灿烂的文化,曾使日本折服。日本平安朝宫廷之内贵族之间都崇尚唐制汉学,一切模仿中国,唯中国的马首是瞻。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国势逆弱,日本生了觊觎之心,一步步走上了错误的武装侵略之途。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在卢沟桥的无理挑衅,揭开了大规模侵略行动的序幕。八年战争结果日本惨败是咎由自取,长期抗战和战后的演变,却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害。这是中日关系最可悲的一页。目前中华民国与日本无邦交,但仍然维系着文化和经济关系......
太原路160号
太原路160号马歇尔寓所现太原别墅
太原别墅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周围是花园,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主楼共三层,西南朝向。住宅为四坡屋顶,略陡。南面廊柱两侧有一对镇守的石狮子,为这幢异域风情浓郁的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该建筑进屋大门在住宅的东侧山墙,建有三面通透的门楼。厅内陆板用大理石铺就,四周墙面有柚木护壁,上面镶嵌着巨幅彩色陶瓷壁画。大厅顶上按装巨型水晶吊灯,夜晚令四壁生辉。会客厅旁是100平方米左右的中西餐厅,中间用于隔断的活络屏风上雕刻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景物。由盘旋形楼梯拾级而上,二楼是当年马歇尔居住过的卧室,布置典雅的室内置有一套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从室内穿过一扇小门,就是将军曾使用过的书房,里面贮藏过重要的文件书信。二楼北向的房间曾是马歇尔随从的办公室,三楼是随从人员的起居室。 1953年马歇尔公馆被上海市政府外事处接管,1956年改建为高级宾馆——太原宾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对外开放,现为瑞金宾馆太原别墅。
太原路160号狄百克旧居后马歇尔寓所
原先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私人花园别墅,称狄百克花园。狄百克于1928年仿照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建筑设计建造的,是一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宫廷式花园住宅,被誉为上海法国式建筑的经典之作。据说这幢别墅的主要建筑材料全从法国运来,里面的家具也在法国打造。
太原别墅是旧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1945年冬至1947年初,已退休的美国五星上将、美军最高军衔获得者乔治·马歇尔应杜鲁门总统之邀,担任赴华特使,下塌在此调解国共两党和谈。马歇尔将军在太原路的这幢别墅里会见各方代表。国共谈判破裂后,1947年1月7日马歇尔将军离开了中国。回国后出任美国国务卿,1959年10月在华盛顿病故。
太原路200号国军高级将领汤恩伯旧居
汤恩伯(1898.9.20--1954.6.29 )黄埔系骨干将领,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浙江武义县人。1917年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1918年与永康籍马阿谦结婚。1919年浙江体专毕业留校任教,长子汤建元出生。1920年讲武堂毕业任浙军第1师排长,是陈仪的部下。1921年东渡日本,1926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同年与王竟白结婚。1930年任中央军校少将旅长,1931年任中将师长,1935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抗战时期(前期和中期)表现突出,被日军视为劲敌。1943年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委员会干事。1944年任黔桂湘三省边区总司令,4月在豫湘桂会战中其40万大军不战而逃,一溃千里,赢得了“长腿将军”的称号。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执委。1945年9月抵上海主持京沪地区日军受降。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第一兵团司令。 1946年2月获“陆军中将加上将衔”,4月任京沪卫戍总司令,7月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1947年3月兼第1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孟良崮战役所部整编第74师被全歼,汤被撤职查办。1948年12月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4~5月所部主力被歼,残部溃退厦门,5月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7月任金门厦门防卫部主任,8月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10月29日由金门去台湾任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闲赋在家。1953年1月率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1954年5月赴日本医治胃疾,6月29日在东京庆应大学医院去世。7月葬于台北县南宫之壶山,后迁葬于五指山公墓。病逝后被追晋陆军上将。
泰安路
泰安路原名劳利育路,是西区的一条东西向的小马路,很短也很窄。慢慢地逛,五分钟就走完了。它的东面与武康路丁字相接,西头与华山路丁字相连,中间与兴国路交叉。不长的泰安路跨了两个区,这在上海的马路中也不多见。
泰安路10弄1号3弄电影导演汤晓丹1946--1953年旧居
1946年至1953年,汤晓丹居住在泰安路10弄1号。是当年罗静予厂长为照顾他而腾出的三楼一处20平米的电影厂杂物间,一边是放映间,一边是剪辑间,没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汤晓丹却甘之如饴。令他高兴的是期间妻子蓝洁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栋三层楼的石库门民居,门窗都是经典的木结构,恬静而优雅。楼下有大天井和大花坛,坛中有颗大树,枝繁叶茂。由于楼距近,弄堂窄,取景不甚理想。
汤晓丹 (1910.2.22-2012.1.21) 导演。福建华安人。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十岁随父回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后去上海,1931年入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次年任导演。先后导演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等。1934年后在香港执导影片《翻天覆地》等。抗战爆发后,导演抗日影片《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潜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拍摄了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天堂春梦》等影片。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导演《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1985年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汤晓丹夫人蓝洁为中国电影剪辑师,生于重庆。1944年高中毕业后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技术科。1946年随厂迁回上海。1952年在上海翻译片组任剪辑。1957年调江南电影制片厂。1984年退休后。汤晓丹的两个儿子汤沐海、汤沐黎是优秀的指挥家、画家。
泰安路76弄(亦村)4号人民音乐家贺绿汀(1956~999年)旧居
贺绿汀(1903.7--1999.4.27)湖南邵阳人。1928年初受党委派来到上海。各种原因未能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只能去南京暂居于侄子处。同年3月贺绿汀被捕,关押两年。他在狱中自学外语。1934年贺绿汀创作了三首钢琴曲,参加由俄国钢琴家在上海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从此中国钢琴曲作品走向世界。冬天,他经聂耳介绍被明星电影公司吸收,担任电影曲创作。革命战争时期贺绿汀创作了《游击队歌》等歌曲。解放后创作了《十三陵水库》等大量作品。贺绿汀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我国培养许多音乐界顶尖人才。文革遭到迫害。先挨批判,后蹲“牛棚”,继而投之于狱。狱中五年不屈不挠,写了80万字的控诉四人帮材料,为知识界树立了不信邪,不怕死,敢同恶魔争高下的榜样。后经总理、主席的一再过问,获释。文革后76岁高龄的贺绿汀再次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旧居建于1934年,独立花园住宅,坐北朝南,平面呈“L”形,底层红砖清水墙,余皆水泥粉刷墙面,坡顶红机瓦。现在还有人居住,开放了一楼的部分房间供游客参观。这里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巴金先生看望过贺老,梅兰芳拜望过先生,傅聪向贺老求教过琴艺……
泰安路115弄6号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旧居
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原为陈家巷乡村,建于1948年。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风格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三层,立面挑出小阳台,部分木构架外露,凸窗。黄色水泥粉刷外墙。南面有较大花园,共三排九幢。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曾较长时间居住此弄。
周谷城(1898--1996年)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系主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创建上海历史学会,曾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主席团成员以及首任执行主席、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1952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任该党中央主任委员。代表作《中国通史》上、下册,《世界通史》一、二、三册。1996年11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泰安路115弄8号杜宣,叶璐茜(赵丹前妻)旧居
我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和国际活动家杜宣先生。杜宣先生的书房名桂叶草堂,先生原名桂苍凌,夫人名叶露茜,桂叶草堂便是取两人之姓命名的。桂叶草堂里留下了周谷城的足迹。那时,泰安路上还住着昆曲泰斗俞振飞和戏剧家黄佐临,他们彼此之间经常互相串门。
杜宣(1914-2004年)原名挂苍凌,江西九江人,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毕业于日本大学法律系。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战地服务团秘书,《戏剧春秋》杂志编委,新中国剧社社长,《群报》总编辑,香港大千出版社社长,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派驻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局常驻代表、书记处书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文学报》总编辑,上海大学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上海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及第九、十届人民代表,上海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老年书画会会长。2004年8月23日下午,91岁的杜宣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号著名导演,剧作家黄佐临旧居
因一些街头艺人常在此搭棚卖艺,故得名“卫乐园”。1924年大陆银行建造为金融界上层人士租用,砖混结构的花园里弄住宅。建筑和格局都不一样,有西班牙式的、英国乡村式的,整齐美观,煤卫齐备,底层还有汽车间,花园也有大有小。有的院墙开了扇铁皮小门,通常是紧闭不开的,使这些洋房看上去有些神秘兮兮的。现居民中颇多知识分子和文艺,教育,工商界知名人士及侨眷。黄佐临长期居此1号。
黄佐临 (1906.10.24-1994.6.1) 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1925年赴英攻读商科,开始涉足戏剧,曾从师于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1935年与夫人金韵之(丹尼)再度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习导演。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先在重庆国立剧专任教,后到上海从事演剧事业,并创建“苦干剧团”。导演《梁上君子》等话剧。剧团解散后,一度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和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6年参与创建文华影片公司。1947年在文华影业公司任导演。1949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表》。1950年黄佐临调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兼上海电影局顾问,同时从事戏剧、电影导演。1980年他曾将话剧《陈毅市长》搬上银幕,任总导演。黄佐临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1988年 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他是中国剧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6月1日黄佐临先生去世,享年88岁。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25号骆也舟旧居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0号毛主席前妻贺子珍(解放初)旧居
毛泽东主席前妻,老红军贺子珍,1949年从苏联回国来上海后,由周恩来总理安排曾住卫乐园10号,当时贺子珍与侄女毛泽覃的女儿贺海峰住在一起 (毛泽覃的妻子即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在泰安路120弄10号老红军贺子珍旧居门前,贺子珍侄女贺小平为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签名留念。
贺子珍(1909—1984年)江西永新人,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永新县委、吉安县委妇委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一住宅
合肥路
合肥路117弄五凤里5号中共前期领袖瞿秋白旧居
瞿秋白(1899.1---1935年)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海大学建成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合肥路588号国府蒙疆委员长许世荣1946年旧居
合肥路592弄25号雕塑家,画家张充仁旧居
张充仁(1907.9.18-1998.10.8)上海七宝人。他长于绘画和雕塑,20世纪20年代初,赴比利时留学,结识了比利时画家埃尔热,两人成为挚友。学成后张充仁游历欧洲从事创作,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救亡运动。1949年后,张充仁陆续在上海美专,交大等校任教,同时进行创作。80年代,其为中国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雕塑引人注目。1980年代后期,张充仁旅居法国。1981年,张充仁与埃尔热在布鲁塞尔重逢。1998年10月8日病逝于巴黎。
1939年張充仁32歲那年,遇見20歲的沈佩琴,兩人在同年的陰曆九月九日於上海聖保羅天主堂舉行天主教婚禮,婚後沈佩琴改名為沈佩瑾。1940年兩人有了第一個孩子,但在8個月大時罹患腸病夭折。1949年張充仁夫婦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張以芳。1950年父親張少甫病逝。1951年3月和1953年8月,張充仁的次女張以菲和三女張以萱陸續出生。1956年9月,兒子張學仁出生。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路上外国弄堂
看懂上海:泰安路的深藏不露
经典老房子油画作品选登
长宁这条不长的马路,故事却很绵长……
长宁这条马路只有短短的514米,但她怀里的这些“特殊建筑”会带给你深长的意味……
上海太原路(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