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東大名路、霍山路、西江灣路【圖文】
东大名路
东大名路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864年之前,最初名百老汇路,1877年将虹口港外虹桥以东改名东百老汇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东大名路。东大名路是虹口区东南部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长1676米,宽13米到32.5米.
东大名路378号耶松船厂(英)
东大名路378号耶松船厂,1908年建造
1908年竣工,砖混结构,系缅甸式5层建筑,兼有中西建筑风格,红砖,别具风格。外形为台锥状,上部三层作退台收进,窗口上设连续的绿瓦挑檐,3层有一圈白色的挑出外廊;底层窗楣上有弧券装饰。西立面中部作塔楼造型,底部主入口雨棚为翘屋檐,顶端塔亭为翘檐四方绿瓦锥顶。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东大名路耶松船厂侧面
耶松船厂: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1900年,与英国在上海的另一家大船厂祥生船厂联合,改组为耶松船厂公司,1906年改名为耶松有限公司。从此,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三十余年,为英国在华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
东大名路817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介绍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建于1915年。高5层,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1999年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该楼内外结构、外墙、楼层、屋面、梁柱实施保护性修复,现为高阳宾馆。
东大名路817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1915年建)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烟”)创建于1905年的香港,是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长的民族烟草企业。创办人简照南(1870~1923年)、简玉阶(1875~1957年)兄弟俩为广东南海人。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打击,1908年亏损停业,其“红双喜”香烟是历史最悠久的卷烟品牌之一。1909年因得到叔父简铭石的资本而复业,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  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1918~1920年公司先后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设分厂,全盛时有职工1.4万余人。1923年总经理简照南去世,简玉阶接任其职。1927年后,由历年盈余逐步走向亏损。1937年4月,官僚资本趁公司危难之际,低价收买公司股票,取得了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改组公司后由宋子文(1894~1971年)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成为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公司业务中心逐渐移至香港、重庆。1945年抗战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香港厂仍保留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名称。简玉阶解放后曾任第二届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提篮桥,是虹口区东南的一个地区。清嘉庆年间,本地居民在下海庙附近兴建一桥,名为提篮桥,该地因此得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该处划入上海美租界。纳粹在德国掌权期间,大批犹太人前来上海避难,提篮桥是主要聚居点之一。日本在占领上海期间,将提篮桥划为犹太人隔离区。
霍山路
霍山路旧名汇山路。
霍山路57号百老汇大戏院(罗伊屋顶花园餐厅)介绍
百老汇大戏院在解放前与百乐门齐名。现在不同的楼层被派上了不同的用场,有的做公司,有的做网吧,底楼大厅做饭店。
霍山路57号百老汇大戏院是犹太难民最大的消夏处
百老汇大戏院由美商奥迪安大戏院公司投资,1928年建造,1930年9月开幕。屋顶原址是“麦司考脱屋顶花园”。二战时期,避难于虹口的犹太难民租下了戏院顶层改为社交场所,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犹太难民聚会场所。犹太艺术家们经常在此举行音乐会。每逢节假日,稍微富裕的犹太人会换上最好的服装去参加派对,场面热闹非凡。
霍山路85号3楼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1932年年底,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派调查团来华,重新调查日本侵略东北事件并在中国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宋庆龄担任远东反战会议上海筹备委员会主席,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冯雪峰负责。9月30日,远东反战大会在这里秘密召开。出席会议的国际代表有英国马莱爵士、法国《人道报》主编古久列和国内代表65人。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法西斯的决议宣言》、《反对白色恐怖的决议》和《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对苏区红军的五次“围剿”的抗议书》,正式成立了远东反战同盟中国分会,宋庆龄被选为主席。
霍山路118号霍山公园铭牌
先后名为斯塔德利公园、舟山公园、汇山公园、霍山公园,建于1917年,占地3,700平方米。二战期间,欧洲犹太难民经常在此休息聚会,园内设有“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纪念碑。
霍山公园
民国初年,附近的西侨租赁此处作儿童游戏场。1917年租界工部局辟为公园,于该年8月开放,专供外侨及其儿童和照顾西童的华籍保姆使用,取名斯塔德利公园。1921年改为舟山公园,1931年9月始对华人开放,1933年起大批欧洲犹太人到上海避难。1943年2月18日,日本当局命令犹太难民迁入“无国籍难民隔离区”,这里成了当年犹太难民的主要游憩之地和室外休闲集会场所。1944年6月改称霍山公园。霍山公园曾是犹太难民在上海建造的公墓。战后,犹太人大都陆续离开了上海。1958年霍山公园内的犹太人墓穴被迁往上海西郊国际公墓。文革期间,曾在霍山公园内建窑烧砖和挖掘防空工事,公园被迫停止开放。1978年整修公园,当年重新开放。
霍山公园大门,犹太难民游憩地
公园初建时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和设置少量儿童游戏设施;1925年建一凉亭;1927年建盥洗室和饮水喷泉;1978年整修时,建造了棚架、围栏;1983年对绿化进行调整,栽植红叶李、女贞、木槿等。园中心有一葡萄架,左右两侧花坛植月季、海棠。园南部是儿童活动区,有跷跷板、滑梯、荡椅等游乐设施。园西部亭廊是老年人的游憩场所。1994年园内新建一座犹太难民居住区说明碑。
霍山公园内的纪念碑
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的父母埋葬在霍山公园,拉宾1993年访华曾说要买下这个公园,但是在拉宾1995年遇刺后,此事不了了之。1994年4月19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在公园显要位置设置了一座宽1米5、高2米的题为“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居住区”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参观者络绎不绝并常有外籍观光者特地赶来逗留、寻找和凭吊。
以色列出资投建纪念楼
在外墙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感谢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上海人民对犹太难民的收留,在虹口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企业出资参与修缮此建筑以资纪念”。
霍山公园以色列出资建造的纪念楼
在德国柏林著名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里,陈列着世界上曾为犹太人提供过避难场所的墙上,“上海”历历在目。在其影像资料中有着详细的舟山路、霍山路等街巷当时的情景和历史介绍,霍山公园自然在其中。如今霍山公园里经常出现的蓝眼睛高鼻粱的外国人更让人记起这座公园曾经的不凡岁月。
霍山路119~121号美犹联合救济总会驻沪分支机构旧址
总部设在纽约的美犹联合救济总会(JDC),从1941年到1943年间,向上海犹太人支援了将近四十万美元的救济款。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封锁了JDC 资金并强行关闭了工作场所,使大部分犹太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直至1944年才通过中立国瑞士恢复救济。这是一是一幢双门面的假4层双毗连式建筑,建于1910年。砖混结构,红瓦坡顶屋面,中部立面高出屋面形成山墙,带巴洛克特征反弯曲线。现为民居。
西江湾路
西江湾路位于虹口区中部偏西一侧,全长1.5公里,当年筑路时因它通向江湾镇,故以镇名为路名。
西江湾路476弄公园坊8号连战家族三代旧居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他祖父连横、父亲连震东等家人在上世纪30年代初居住在此。走入8号住宅,见到楼梯过道和佣人起居室,左侧前为客厅,中置卧房,后面是餐厅,天井一侧是卫生间及厨房。二层楼右前方朝南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小书房,有晒台可晒衣、纳凉。三楼与二楼的布局及使用功能基本相同。当时连战祖孙三代住这幢房子还是比较宽敞的。
1933年,连横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统治,举家内渡来上海定居。1934年,回到大陆不久的连横患了肝癌。1935年春,连横偕夫人游关中,是年夏返沪。 1936年6月28日他在上海临终前,对儿子连震东说,中日必将一战。因此,他为即将出生的孙子取名“连战”。1936年8月,连横的孙子在西安出生,是为连战。
西江湾路476弄24号1932年左翼野风画会旧址
西江湾路476弄公园坊投资人是林伯奏先生。林先生为台湾近代爱国实业家、是连战祖父连横的大女婿,他为连横一家特意留了一幢房子。因近处有座“新公园”,后改名“虹口公园”故称为“公园坊”。公园坊弄内面积不大,三排六幢三层楼的日式小楼,33个门洞住着百来户人家。抗战时期曾被日军占领,用作日军军官家属宿舍;抗战胜利后,成为国民党海军军官家属宿舍;上海解放后,为我海军接管是东海舰队家属宿舍之一。
野风画会1932年8月24日建立,成员有吴似鸿、倪焕之、顾鸿干、马达、郑野夫等。鲁迅不仅给予经济上资助且给予艺术上指导。画会以普罗(无产阶级)美术理论为指导,以工人和城市贫民生活为题材,创作美术作品。11月,画会发起上海、南京、苏、杭各地美术学校的同学举办“为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画展”。1933年春停办。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散步(组图)三十五
上海的故事(十五)
霍山公园与犹太人
SmartMuse Kids 行走上海|提篮桥——魔都曾有个'隔都'
拍摄上海百年优秀历史建筑照片-7
#老上海影集#之虹口(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