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灣攝影師張才的《上海寫真》(上)【圖文】
台灣攝影師張才的《上海寫真》(上)
★★★還舊樓主2013年12月5日整理自《新浪- 食砚无田》★★★
张才,1916年出生于台湾大稻埕。1934-1936年间,赴日本学习摄影。1936年自日返台,在台北太原路创办“影心写场”(营业照相馆),买下生平第一台相机德国莱卡135相机,开始他的摄影人生。本专辑取自张才于1942-1946年在上海拍摄的《上海写真》。
台湾摄影师张才先生(1916-1994)
张才在“影心写场”。
跑马厅,1943年。这张照片的机位在跑马总会大楼的窗口上。照片左侧的窗帘布占据了三分之一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张才将此照片作为《上海写真》的首张,预示上海历史大剧即将展演。
中法大药房,1942-1946,静安寺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口西望。老照片左侧为跑马厅边缘,右侧近处为中法大药房(今新世界百货商店处),中远处为国际饭店。
先施公司,1943。照片中先施公司占据画面的右半部,左侧建筑是与之对街而立的永安公司,远景中高耸塔楼的建筑是新新公司。如今,街道和建筑基本没变,唯独不见新新公司的塔楼。
跑马厅的钟,1942-1946。这张照片的机位在当时“远东第一大厦”国际饭店,在饭店楼上可以俯瞰跑马场地区,右侧近处还可见大光明影院的招牌。
街头卖开水的老妇,1943。这张照片的机位在乍浦路桥北桥堍南望光陆大戏院,后改名曙光剧场、外贸会堂。作为老上海街拍者,张才在“扫街”时富有同情心,很注意民生状况,镜头不乏对着底层的民众,给上海留下不少这样的宝贵瞬间。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北苏州河276号,1942-1946。这张照片已成经典,其周边的景致大致未变。但张才编辑图集时误记成“外滩的海关大楼”。
电车交叉道,1942-1946。这张照片的机位在江西中路181号建设大厦(中国建设银公司大楼)楼上俯瞰江西中路180号新城饭店(原名都城饭店)门前的车来人往。
鸟瞰电车道,1942-1946。张才在图集中没标示路名,图中又没有可辨识的建筑物,只能按图片编辑顺序,估计是在福州路周边大楼上俯瞰某个路口。
通惠地产公司,1943。地点不详,网上有人标示静安寺路。这幢大楼中央刻有八卦图,还有一家国芳女子服装公司。
黄包车与电车,1944,南京路外滩。张才先生当时拍这张街景时,可能也遇上了雾天,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被笼罩在雾气中。电车上“拜耳健身素”广告却清晰可见。
17路电车,1942-1946。张才先生这张街景照片的机位在当时17路电车大世界站头,背景中可见车站不远处的远东饭店大楼。电车头前告示:"卅五年元旦起,各种车辆改为靠右行驶“,这个时间节点(1946)很明确。
贫富对照,1942-1946。位于同孚路(今石门一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口。同孚大楼路边有老妇的茶水摊,人力车夫正在歇脚喝口水;大楼墙边上有“王家沙”店招,镜头只要往前向西一转,就能见到王家沙了。
阿兵哥与女郎,1942-1946,位于静安寺路国际饭店门口。片中美国大兵与两位女郎有说有笑,很生活。
三洋人妇女与中国男人,行色匆匆,1942-1946,位于静安寺路派克路(今南京西路黄河路)口福利公司门口。
福利公司秋季大减价,警察巡逻街头,1942-1946,位于静安寺路派克路(今南京西路黄河路)口福利公司门口。
马路杂景,1942-1946,位于静安寺路派克路(今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国际饭店门口。这 张老照片很有趣,张才抓拍技术一流。骑脚踏车的小伙子回头看野眼,真巧被路过的张才拍个正着。
顺泰提庄(估衣店),1942-1946。张才在图集中未标示地址。经网友随意兄提示,“順泰提莊”門牌為漢口路480號A,于漢口路福建中路口東北角。经查《百业指南》上册图8,“顺泰提莊”左旁为“国华礼品局”(汉口路480号),右侧为“大成衣莊”(汉口路480号B)。估衣有两个含义,一是估旧衣服,来自当铺处理的脱当(过期不来赎取)的旧衣服;二是估低档粗布新衣服,由商店,自购深色粗布,裁剪成衣裤坯,分发给家庭妇女手工制成,然后门市另售的新衣裤。这种商店名为估衣店,规模较大只做批发没有另售的称提庄。
会乐里书寓(妓院),1942-1946。福州路(四马路)726弄近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来福士广场原址)口,张才逛完南京路及跑马场一带后,又来到了福州路一带。片中后排过街楼右侧上方还有“赛金花”招牌。
鸟店与龟店(放生店),1942-1946。原片地址未标示,按顺序,推断张才从福州路会乐里出来,沿着虞洽卿路(西藏中路),来到廣東路140号轉角处,看到了这爿“中央鸟行”,就饶有兴味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大世界,1943。马车行驶到虞洽卿路爱多亚路(今西藏中路延安东路)口停了下来,车夫貌似在和客人说话。当年没有天桥挡着视线,从这个角度可见大世界全貌。
人力车和大客车,1942-1946,位于外滩近南京路口。当年外滩大楼前就像一个停车场,轿车、大客车和卡车一路排开。人力车夫也在车后稍作休息。
单轮车(小车子)负载油篓,1942-1946。据网友随意兄推断,此建筑位於塘沽路面朝南,畫面右側過去一點為吳淞路。据说左侧带阳台的建筑还在。推独轮车,负载重的时候,光凭气力是不行的,还要掌控它的重心。
当店,1942-1946,地点不详。當铺门前一男人坐着竹椅,在缝补衣物?墙上挂着许多衣服,卖衣服?
黑人牙膏广告牌,1942-1946,网友随意兄经多张老照片比对,推断广告牌后排建筑位于南京西路泰興路東側面朝南的西立面。广告牌后面是民居楼房。
万康酱油,1942-1946,地点不详。广告:注册商标“卍”,機製卍字酱油。这张照片的看点是树荫下的小书摊。
英国租界区与白渡桥,1942-1946。这张照片的机位在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顶楼阳台上,是经典外滩视角。
黄包车夫休息站,上海中央银行与沙逊大厦,1942-1946。这张照片的前后景对比强烈,从张才的取景中我们能感受他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关注。
外国女郎、三轮车、狗,1942-1945。这张照片张才标示“上海静安西路”,显然是误记,因为当时上海没这条路名,有一条静安寺路。但据网友考察,照片位于贝当路(今衡山路)。
外国女郎与狗,1942-1946。这张照片是张才前一张的跟拍(牵狗外国女郎为同一人)。照片是贝当路(衡山路)潘兴路(吴兴路)口东北望,右侧贝当路上的建筑为惠斯乐公寓(集雅公寓,321号),路口有法租界棱形电线杆。
卖随身物的市集,1942-1946,地点不详,估计在虹口白俄犹太人集居的一带。这张照片是张才连续跟拍的一景(图集编号为30、31、32),白俄犹太人来上海虹口避难,迫于生计只得设摊变卖衣物等。
白露(白俄罗斯)人卖旧衣,1942-1946,地点不详,估计在虹口白俄犹太人集居的一带。这张照片是张才连续跟拍的一景。片中白俄摊主正在与顾客谈斤头,人说犹太人很会做生意,张才不惜胶卷记录了下来。
白俄罗斯人卖布,1942-1946,地点不详,估计在虹口白俄犹太人集居的一带。
白俄罗斯人,1943,位于虹口霍山路舟山路犹太人居住区。
白俄罗斯社区代配钥匙招牌,1943,位于虹口霍山路舟山路犹太人居住区。这张老照片与编号33为同一条马路,只是镜头往上一点,让人看到了建筑顶部样式,由此确认机位在舟山路上。
圣尼古拉教堂(俄国东正教教堂),1942-1946,位于亨利路(今新乐路)55号劳尔东路(今襄阳北路)口。
礼和洋行(德资),1942-1946,位于江西中路255号近九江路口,20世纪40年代曾为中华储蓄银行,是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当年张才拍照的机位是在洋行对面的圣三一教堂的雨棚下。
万国公墓,1942-1946,位于虹桥路1290号。初名薤露园,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浙江上虞人经润山在上海西乡(今虹桥路、沪杭铁路西侧)购地20余亩(1.33万平方米)筹建,至民国3年(1914年)建成。不久,经润山病故,该园渐被沪杭甬铁路占用。民国6年,经润山之妻汪国贞在虹桥路南、张虹桥购地55.6亩(3.71万平方米),将园西移至此,更名为“薤露园万国公墓”,万国公墓,指不受国籍、种族、姓氏等限制,中西人士皆可安葬的公共墓地。民国23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卫生局接办,改为公营。
告地状,1942-1946,地点不详。观察地状的书法及文采,告状人貌似落魄丧家的文人。
水上叫花子,上海黄浦江,1942-1946。天无绝人之路,水上照样乞讨。
人行道上的流浪人,1942-1946,地点不详。行走的洋女人回头望了呆坐在竹篱笆旁的流浪男孩。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的回眸 · 老上海照片集 · 五
上海二日游导游词(完整版)
上海老底子
运行63年,跨越大半个上海!21路,一部老底子上海人才懂的公交车!
梦见那时上海(三)高清图集
沧洲饭店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