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歷史文化古跡——海南儋州東坡書院【圖文】

        穿过东坡书院的门廊,就看到了绿瓦重檐的——“载酒亭”。亭的四周廊板上绘有苏东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有反映苏东坡当年出行、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而形象。
 
载酒亭 

        《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载酒亭的建筑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相应成趣。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        
 
“鱼鸟亲人”的牌匾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意木刻

        “鱼鸟亲人”的牌匾系浭阳张霈所题,匾额稍下则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意木刻图数幅,亭内木柱有楹联二副,其一为:“我也十年读书,经济文章,自愧不如苏学士;地乃一州胜境,湖光荷影,遗踪堪想黎先生。”此乃广东著名书家秦萼生先生一九八二年八十二岁时的手迹。其二为:“一代文忠赤壁遗篇,皓月经天光遮北宋;其人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此乃陈海波撰联,云墨于辛巳年冬月手迹。    
 
当年苏轼在儋州生活、写作、授徒的情景
    
        载酒亭的后面就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也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有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描绘的是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的形象。
       “载酒堂”的碑文说明了来历:“绍圣四年秋,东坡到达儋州,初僦居官舍。同年十一月,昌化军使张中邀东坡同访逸士黎子云,时座客欲醵钱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东坡欣然同意,并取《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名为载酒堂。”  
        文中的“逸士黎子云”,是苏轼在当地结识的好友。当时,黎子云等乡亲朋友伸出援手,帮苏轼在桄榔林中建起一间茅舍,他感慨地命名为“桄榔庵”。  
南宋诗人杨万里来此凭吊,诗诵道:“先生无地隐危身,天赐黎山活逐臣。万里鲸波隔海希,千年桂酒吊灵均。忠贞塞得乾坤满,日月伴渠文字新。底个短檐高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
       东坡谪居儋州,在困苦中艰难为生,就其个人命运而言,当然是不幸的。可他随遇而安,不但吟诗作词,留下诸多诗文,而且开馆授徒,培育人才,普及中原文化,这对于孤悬“天涯”的海南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故有:东坡不幸海南幸”之说。
       苏轼被贬儋州,在此居住三年。其抱着终老此处的心情而来,却渐渐被海南古朴淳朴的民风所感染,从此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故乡。三年后在他奉命还朝时,还写下了“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的诗句。
       偌大的中华大地上,东坡行踪的标记星罗棋布,足迹大半个中国。苏轼在逝世的前一年写了《自题金山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儋州在他生命中的地位轻重。
        穿过载酒亭,后面就是长方形的“载酒堂”
 
载酒堂的石碑简介      

       北宋绍圣四年的秋天,苏东坡到儋州之初僦居官舍,同年十一月昌化军使(儋州州官)张中邀东坡同访逸士黎子云,时座客欲醵钱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东坡欣然同意,解衣带头醵钱,并取《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之典故命名为“载酒堂”。
 

        宗祠样式的载酒堂位于整个东坡书院的中心,门头正中挂着一块“先生悦之”的大匾,“先生悦之”四个大字乃王铎声所题。       
“载酒堂”是苏东坡贬儋时居住和讲学之所。堂中有古今名人杨万里、宋濂、郭沫若、田汉等的诗文碑刻。其中,明代著名学者宋濂于洪武年间所题石刻《东坡笠屐图》,生动刻画了苏东坡的潇洒出尘的形象。


        “先生悦之”匾额两侧有抱柱对联一副:“生面重开更有客吟诗对此茂林修竹,芳踪如晤看执经问难依然沂水春风。”乃清朝儋州知州张霈所撰,第七十九甲子闰月台山黄文宽以颜楷书之。

载酒堂

载酒堂


        “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笠屐;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其款字如下:“清探花雷琼兵备道蜀东江国霖撰书,一九八二年四月秦萼生重书”,秦氏此联字体似爨宝子风格。
 


载酒堂厢房的陈设

        明代唐寅所画“东坡先生笠屐图”,其题款云:“东坡在儋耳,自喜无人识;往来野人家,谈笑便终日。一日忽遇雨,戴笠扔着屐;逶迤还到家,妻儿笑满室。歆哉古之人,光霁满胸臆。图形寄瞻仰,万世谁可及?唐寅画并题。”此画虽年代久远,倒也清晰可辨

        明代著名学者宋濂于洪武年间所题石刻《东坡笠屐图》,描绘的是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的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不看此文,遗憾终生
肩周炎灵验方 2~3剂痊愈
标准日本语语音入门发音教程<祝君成功>(四)
人生三十难
喝酒分三个阶段 三种方式最危险
三焦经功能起止穴位图片【堵塞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