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家渡老路名探源(一)【圖文】
      地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常常蕴含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信息。它是固化在人们生活中记忆的历史碎片。不少地名都和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虽然变化,只要地名还在,人们依然能从中寻觅到昔日的场景。
可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我们的城市发展的太快了,日新月异,以致人们还来不及捡拾起历史的碎片,某个地块已被夷为平地,面貌全非,很快矗立起了座座华屋大厦。
随着黄埔江西岸南外滩地区的全面开发,董家渡地区正在经历上海最大规模的旧区动迁改造。见证了百年上海历史的老董家渡地区正在慢慢地消失,一大批富有老城厢演变印记的路名,已经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
这里所谓的“董家渡地区”是一个泛地区概念,包括从黄浦江畔的外马路—王家码头—中华路—陆家浜路—南浦大桥的老城厢地区。
在这一带的大多数路名里记载着昔日老上海城外南市地区的繁华和平民的生活。那些路名往往来源于曾经在这里集中的大大小小码头、会馆、寺庙、作坊、店铺,以及穿流而过的河道。人们从它们的得名的由来可以找到董家渡地区的历史沿革的标志,读到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为自小生活在老城厢南市地区的我,对即将消失的“董家渡地区”及其路名,不只是满怀兴趣,还充溢着情感和留恋。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蛇年春节后,我花了三个半天,穿行于董家渡地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和还在待拆的大街小巷,拍摄下了尚存的街路和路牌,努力捡拾起“历史的碎片”。
虽然我曾经多次在董家渡地区拍摄过老城厢人生活题材的纪实作品,但是,这回拍摄时,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保存历史的纪念,我重读了诸多史籍的记载,请教了众多沿路的老人,查阅了大量网络的资料,努力探寻所能拍摄到的路名的由来,对照片中的路名作了力所能及的说明。
我不是守旧主义者,城市的变化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在大踏步前行的时候,我只是想,别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
——既是提醒自己,也是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
高   峰
2013年3月31日
补记:
发布完《为了即将逝去的纪念,董家渡老路名探源》最后一集的一个半月之后,我读到了5月30日的新民晚报《老地名保留 新建筑质朴》的通讯,备感欣喜,更觉欣慰。
这是一个多变的年代,因为经济利益驱使,因为领导思维活跃,因为……
但愿,我,我们的“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不变;
但愿,庄重的承诺不变;
但愿,10年后,“历史不会在这里断流”。
所以,我把新民晚报的这篇通讯,附录于下:
老地名保留   新建筑质朴
本报讯(记者 姚丽萍)豆市街、花衣街、外咸瓜街……无不承载老上海的文化记忆。今天上午,记者从黄浦区政府获悉,新公布的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显示,保留历史文化遗存,南外滩一带将沿用体现“码头文化”的历史道路街巷名称。
豆市街,24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从清乾隆年间到民国初期,这里曾经是全国知名的豆类、豆油和豆饼交易市场。
“花衣”是什么?不是花衣裳,是去了籽的棉花。花衣街曾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
外咸瓜街,沪上曾经最热闹的海产品交易市场,也曾是福建商会——泉漳会馆的所在地。“咸瓜”又跟海鲜有啥关系?“福建话里,黄鱼叫‘黄瓜鱼’,咸鱼因此被简称为‘咸瓜’。”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参与了南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规划设计,他说,豆市街、花衣街、外咸瓜街……见证了上海航运、贸易发展史,保留老地名,很必要。
外滩金融集聚带总用地面积为2.6平方公里,新开河路以南为南外滩地区,用地面积为1.6平方公里。南外滩位于黄浦江核心滨水区,历史底蕴丰厚,有垂直滨江、密集分布的历史街巷、仓库、会馆、教堂等近代历史建筑。
依据规划,老地名得到保留,新建筑一律格调质朴,道路也不会太宽;因为要配得上精致小巧的历史街巷,所有新建筑都采用垂直滨江的行列式、围合式组合布局,“小尺度”的空间肌理,一脉相承。著名的商船会馆也将得到保护利用。200多年前,沪上第一家行业协会组织——商船会馆成立;今后,商船会馆将成为“会馆文化纪念馆”,传承会馆文化。
“建设南外滩,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的城市生活中增加一些新元素。”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说,南外滩全面建成大致要10年,区域形态追求“独特融合”——在老上海的新金融集聚区里,“保留元素”和“新元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历史不会在这里断流。
高   峰
补记于2013年6月1日
——和曾经在这里的集市、作坊相关的地名
鸡毛弄
不知道紧挨着裘家弄的“鸡毛弄”是因为这条弄堂狭长,还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杀鸡作坊,或收购鸡毛的商贩集中于此而取名为“鸡毛弄”的。但是,似乎多数被访的老人都倾向于后面的两个原因。
南硝皮弄
“南硝皮弄”在府谷街南段,据说古时候这里有几家为牛皮加工(硝皮)作坊集中的小街。
老硝皮弄
有南硝皮弄,势必有北硝皮龙吧?在拍摄南硝皮弄时,我原估计沿南硝皮弄向北该是“北硝皮弄”。岂知南辕北辙,却怎么也寻不着。经路人指点,原来“北硝皮弄”却远在董家渡路上近万裕街一带,而且名叫“老硝皮弄”。可见先有它,而后才有“南硝皮弄”。
老硝皮弄  同济里
老硝皮弄本身不长,却弄中有“里”。在董家渡路老硝皮弄入口处便是“同济里”。这户人家的门牌是“老硝皮弄同济里1号”。
东钩玉弄
早几年拍摄时,很为这里有如此高雅的路名称奇。这回经了解,才知道——老人们和董家渡街道的网站都说——以前这里有多家杀狗的作坊,所以叫“狗肉弄”。“钩玉”在上海话里是“狗肉”的谐音。不知什么时候粗俗的“狗肉”被高雅的“钩玉”顶替了,狗肉弄改名为“钩玉弄”了。这是正在拆迁中的“东钩玉弄”。
西钩玉弄
这是和东钩玉弄相连的“西钩玉弄”——从东起南仓街西到府谷街。
花衣街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道光年间棉花业商人们就在小南门外的梅家弄成立了“花业公所”。之后,随着国际贸易量的日益上升,花业公所北面的梅家弄形成了一个以外贸为主的原棉市场,即“花业公所北市”。市场所在地被叫做了“花衣街”。繁华时,这里还有好几家钱庄。现在花衣街已被拆除殆尽。唯一剩下的东段两变成了废墟,被围了起来。
芦席街
原来这里曾有不少以编织芦席著称的人家,因而得名“芦席弄”。芦席弄现在被拆得只剩下连接梅家弄的一截了。
蔑竹街
篾竹路是一条蛮有名的马路,古时这里曾经是编造出售各式大小竹篮的店铺集中的地方,故名。附近还有过制作和销售竹筷的地方“筷竹弄”(已被拆得无影无踪了)。但有不少人往往会把它和蔑竹街混淆起来,后者在小北门九亩地(今大境路、露香园路一带)附近。
猪作弄
据说,过去城里城隍庙附近有条叫做“萨珠弄”的,原是杀猪作坊所在。后来杀猪作坊被迁移的这里,“猪作弄”的路名因运而生。有人告诉我,以前在北边不远处还有过 “火腿弄”(集中制售腌腊食品的地方。在大东门外,现早已消失了)。
糖坊弄
因过去烧制麦芽糖的店铺多聚集于此,因而得名“糖坊弄”。这条弄堂很长,现分为糖坊弄和糖坊北弄。这是通往中华路的糖坊弄。
北糖坊弄
这是在董家渡路口的糖坊北路。
羊肠弄
无从考证这里是否有过销售羊肠的店铺,抑或是因为这弄堂太过窄而段才得名的。但是有几位老人肯定了前者。
羊肠弄  运亨里
.
无从考证这里是否有过销售羊肠的店铺,抑或是因为这弄堂太过窄而段才得名“羊肠弄”的。只是,我接触的几位老人大多肯定了前者。
可能羊肠弄自卑其小,故而羞涩得连块路牌也不好意思挂。难得“多事者”在弄口墙上用白漆刷上芳名“羊肠弄”几个不显眼的小字。但,别以为它小,小天地里有“大人家”——“运亨里”。
注:
我在南仓街的一家房产中介的广告上看到在附近还有条叫做“洗帚弄”的,可是询问了几位老人人,却没有一个能指出它的所在。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在董家渡路上
上海散步(组图)五十三
【逛上海】老城厢の背影。 有趣的路名1
拼花钩衣详解拼花衣
爱尔兰钩花衣----钩编细节
硝皮弄、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