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困境及对策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9月印发《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青岛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青岛要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以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岛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城市,具有国有经济势力大、制造业民营经济对政府和国有企业依附性强的特征。在此经济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民营企业信心、充分释放制造业民营企业活力、推动制造业民营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是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建议,为青岛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建振翅高飞:
议。
       一、青岛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困境

     (一)整体规模实力相对较弱
       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较快成长,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益提高。但青岛市民营企业整体仍然呈现出"大而不强"和"大而不新"的特征,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存在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青岛仅有5家民营企业上榜,"2021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青岛仅有13家民营企业上榜,在数量上落后于东营市和潍坊市;其中,上榜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少超千亿营业收入的巨头民营企业,头部优质民企引领效应不足。从产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民营企业少而不强,缺少龙头企业。从事第二产业的民营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传统经济领域,大型民营企业仍以石化、橡胶、纺织等为主,大而不新,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速,青岛市传统产业优势逐步减弱,"青岛制造"影响力已不再突出;从事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但规模较小,缺少知名品牌,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青岛缺少拿得出手的民营企业。
     (二)创新能力滞后
       创新发展是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目前·青岛市民营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意愿不强的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青岛市民营企业主要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部分民营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但经营者同时也已习惯于获取短期固定利润,思维固化,存在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愿不强的问题,对企业创新导致的风险担忧顾虑较大,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随着新旧动能转化的推进,部分民营企业逐步认识到创新转型的重要性,但受其自身资金和高端人才缺乏等现实情况限制,民营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往往有心无力。三是青岛市政府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如《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政策往往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效果有限等问题,民营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影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三)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限制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虽然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缓解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融资问题依然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民营企业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无法或较难达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评级要求,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和融资贵:从金融机构看,民营企业抵抗金融风险能力较弱,尤其面对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恶化,民营企业营收不稳定性增加,企业融资潜在违约风险不断上升,导致金融机构更加青睐国企或大型民营企业,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放款额度略有收紧,限制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贷款。从扶持政策看,近几年青岛市出台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大部分聚焦于对头部大型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独角兽等创新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而对传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四)人才问题突出
       人才是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活则企业活。然而,由于青岛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且人才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人才难招及人才难留的现实困境,影响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其中,对于青岛市民营企业而言,导致人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省内人才流通上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内"或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由于受到其自身规模及资源缺乏等影响,较难引起人才青睐;二是从城市角度看,在新一轮的城市人才竞争中,青岛市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不同的人才引进政策,如《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但与西安、宁波、深圳、杭州等城市人才政策相比,对全国人才来青就业吸引力不足;三是从产业发展角度看,青岛市民营经济仍以建筑、零售和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在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上存在明显滞后性,无法有效吸引创新型人才来青就业;四是从人才发展角度看,青岛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薪酬激励机制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不足的情况,不能有效激发人才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及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导致人才留不住的现实困境。
       二、青岛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分析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橡胶行业技术中心依托单位和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单位。2011年6月,赛轮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国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股票代码:601058),集团集轮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2020年营业收入154亿元,总资产逾211亿元,全球雇员12779人,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赛轮集团转型升级经验如下。

      (一)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赛轮集团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端实验室开展深入广泛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技术专家,现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持续性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搭建起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推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技大学联合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橡胶轮胎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平台,该中心以产、学、研融合为基础,以全产业链为发展模式,搭建管理与服务平台。赛轮集团还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山东省巨型工程子午胎与新材料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同时还承建了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巨型工程子午胎与新材料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公司凭借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式研发平台,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或部门保持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截至2020年,赛轮集团共拥有有效的国内外专利460项,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公司先后累计参与了130余项国际、国家、行业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为企业技术创新助力,提升企业市场话语权。另外,赛轮集团还联合中国一汽集团共同建设华东(东营)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该试验场规划占地9000余亩,定位为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全数字化的生态化试验场。项目建成后,该试验场将成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研发功能性试验场及首个可利用面积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汽车和橡胶轮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表1所示,2018~2020年赛轮集团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且随着研发经费的投入增加,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也逐年增加,越发突显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表1 2018~2020年赛轮集团研发投入与
营业收入及净资产趋势(单位: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998 897 816.612008 760 004.213423 117 930,67
年份
研发投入
营业收入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30 585 166.10319 758 548,06
347 577 002.90
13 684 752 715.3615 127 839 306,0715 404 989 184,81
数据来源:2018-2020年赛轮集团企业年报。
     (二)加速全球布局,扩展国际市场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及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全球轮胎行业进入快速调整期。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赛轮集团从物流、试验场、生产基地、海外销售分支机构到研发中心加速优化国内外市场布局,充分利用不同市场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赛轮集团在青岛、东营、沈阳及越南等地建有现代化轮胎制造工厂: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区域设有研发中心、覆盖全球各地;在加拿大、德国等地设有服务于美洲和欧洲等区域的销售网络与物流中心。目前规划全钢子午线轮胎166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6800万条、非公路轮胎16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产品畅销亚、美、欧、非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赛轮集团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推动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软实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其中,赛轮集团重点关注企业"四层"(即高层、中层、高潜人员和管培生)和"四类"(即国际化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市场开拓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打造赛轮具有价值经营、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内部人才供应链。赛轮集团同时采用人才双向并行晋升通道,使企业人才可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清晰的规划。近几年,赛轮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对专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见表2),2016~2020年赛轮集团专业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对于重点研发产品,赛轮集团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端实验室进行广泛合作,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技术专家,现已形成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

表2 2016~2020年赛轮集团研发人员比例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3,79
4.65
4,31
23.87
21.82
年份
研发人员数量(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数据来源:2016~2020年赛轮集团企业年报,作者整理所得。

     (四)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民营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在当代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迅速崛起的关键。赛轮作为典型制造业民营企业,秉承"做一条好轮胎"的理念,努力打造全球化品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无形的支撑。
赛轮集团以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制造企业为学习标杆,通过技术升级、整合资源、加强配套合作、兼并联合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企业基本形成"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区域布局"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绿色轮胎产品创新,改善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性能;研发赛轮通商、赛轮店管家App,数字营销赋能渠道,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并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行业会展,提高全球品牌认可度及影响力。2021年,赛轮轮胎以587.56亿元品牌价值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位列第121位,品牌价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78亿元,再次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
三、青岛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制造业发展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时期,青岛市应积极作为、主动靠前,全方位为民营企业主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扎实推动青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在当代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迅速崛起的关键。青岛市制代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迅速崛起的关键。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应积极增强企业品牌建设意识,努力振翅高飞:
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一,制造业民营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品牌价值增值规划。根据企业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完善产品质量,努力贴近市场需求,塑造企业市场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二青岛市政府应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科市政府应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科学引导优质制造业民营企业提升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更多国际国内知名民营品牌。第三,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优质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收购,为其提供专项研发资金,促进企业品牌从低端走向国际高端。
    (二)增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
      企业层面,制造业民营企业应重视提升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可采取"内研"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及转化应用。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端实验室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搭建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努力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政府层面,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搭建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换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及落地率。
     (三)加强企业人才智力支持,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完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树立现代人才管理理念,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人才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形成多元多层次激励机制,使人才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产出可持续的创新成果。二是明确企业发展需求,拓宽吸引人才渠道。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人才招聘方向,可同时采用内部提拔培训加外部定向招聘种方式,提高企业人才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青岛市政府应针对民营企业搭建人才信息平台及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水平。一是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引才引智"专项研究,建立健全人才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民营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专项政策保障。二是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需求,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创新支持力度,建立针对民营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激励机制,提升民营企业人才长远发展规划。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如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商务局、人社局等,可以通过组织民营企业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开展人才交流会,鼓励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推动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促进民营企业技术提升。四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供求信息库,定期发布青岛市民营企业特需、紧缺人才信息,完善民营企业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四)优化融资体系建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及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将有助于推动青岛市民营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是引导金融机构转变观念,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青岛市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现代金融体系发展,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民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民营企业市场监管机制和信用担保机制,增强民营企业信用意识,降低民营企业金融违约风险。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可设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纾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三是民营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及信用,优化企业经营结构,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逐步将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源高效利用型方向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及行业信誉度,增强企业融资成功率。
     (五)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及全球经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速了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过渡,数字化或将成为对冲疫情冲击和重塑经济体系的关键力量。面对疫情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青岛市政府及民营企业应积极提升数字经济思维,紧抓数字经济红利,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速完善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为制造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其次,青岛市政府应提升数字经济政策服务质量,由过去的拼"优惠政策"向重"服务细节"转变,深入了解并及时掌握民营企业数字转型中的需求与困境,从财政、工商、税收、金融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扶持体系,为制造业民营经济数字化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六)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化水平
      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北方重要开放门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资源优势,借助青岛港及上合示范区等重要枢纽平台,不断拓展青岛"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空间。青岛市制造业民营企业应紧抓"一带一路"提供的市场机遇,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加强沿线国家市场布局,实现产品及品牌走出去的目标。青岛市政府也应加大重视制造业民营经济的产业发展,把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青岛市制造业民营经济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其中,针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具备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造业民营企业,青岛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采取精准对接的"一企一策"方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而对于整体规模较小且生产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民营企业,青岛市政府可通过积极完善工商联和商会服务机制,帮助民营企业抱团开拓海外市场,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9独角兽企业500强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青岛市关于发展增材制造 (3D打印)产业行动计划方案
除了广东省科技口的88个亿,还有经信口的85.5亿!
师建平主席在晋城市民营经济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特色地区--区域经济--浙江省|浙江|中国浙江网上门户
朱岩: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