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舆论研究的建树与未来
 20世纪末,舆论学的迅速发展似乎给人一种启示:新闻的边缘学科将显示出旺盛的活力,人们开始确信,新世纪的中国舆论学研究将有辉煌的一页。
    一、20世纪舆论研究的梗概

    如果说1922年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写的《舆论》一书标志舆论学的诞生,那么到1988年我国第一本舆论学专著面世,在学说形成的时间上我们就落后了60余年。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闻传播领域出现许多喜人的变化,舆论学的诞生正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写照。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这30年间,舆论一词虽是宣传工作中的常用语,却没有出现一篇研究舆论的文章。我们正是在荒漠中迈出了第一步。

    1981年第4期《陕西新闻研究》刊登的本文作者写的《舆论学初探》一文,是新时期中国舆论研究的开端,此后,李祖兴、刘允州、张晓虎诸先生也发表了舆论学论文。至1988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基础舆论学》一书,中国才有了舆论学专著。据初步统计,在短短12年中,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已出版舆论学专著、合著19种,论文50余篇,译著4部,为中国舆论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批学术论著层次不等、类别多样,主要包括理论研究、民意测验案例研究、专利研究三类。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基础舆论学》、《现代舆论学》、《民意学》、《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当代中国的舆论形态》等。

    由于西方舆论学著作很少在我国翻译出版,我国的舆论研究受西方的影响不大,撰写的19本著作大都是独立研究的结晶,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和概念系统。这一理论体系大体包括(一)舆论的起源和发展;(二)舆论的构成和种类;(三)舆论的特征;(四)舆论的形成;(五)舆论的形态;(六)舆论行为;(七)舆论的功能;(八)大众传媒与舆论导向;(九)舆论监督;(十)舆论调查与民意测验等范畴。由我国学者提出的“舆论人”、“舆论形态”、“行为舆论”、“舆论场”、“正负向舆论”、“群体舆论”、“舆论圈”、“舆论波”、“舆论调控”、“舆论惯性”、“舆论张力”、等100多个概念,形成了中国舆论学的特有术语群。西方舆论学大都围绕多党政治和竞选运动阐述舆论手段和民意测验的功能,罗列案例占主要篇幅。我国舆论学以中国现阶段的民主政治为依托,开辟了一片新的学术天地,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心理的特点。

    二、理论建树及成果转化

    中国舆论学受到强调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和宣传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理论探索和舆论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原理。比如舆论时量形成舆论张力,舆论弹性的潜在性和显在性,舆论场对舆论形成的强化作用,舆论的五级增长律,民意对历史演变的决定作用,舆论监督抑制丑恶现象的法则,舆论对峙和舆论转化,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的互动,等等,有力地指导了新闻报道与宣传工作的良好发展。

    舆论学推动实践的神话,表现为民意测验的实际应用。自1986年起,全国先后成立了舆论调查机构100多所,其中中国社会调查所、零点调查公司、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每年都推出有影响的民意测验报告,为政府部门的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民意动向。民意测验的开展并最终取得社会承认,是20年来舆论应用研究的突出成就。

    由于舆论学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的显著效果,推动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政治学对舆论现象的研究。这些学科增加了舆论研究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舆论学原理,扩大了舆论学成果的辐射范围。

    三、21世纪舆论学研究的走向

    我国的舆论学探索处在开创阶段,这一学科的不成熟性亟待克服,主要表现为若干非科学成分散布在一些论著中,影响人们对复杂舆论现象的理解。

    第一,某些研究者对概念缺乏精细的揭示,似是而非的解释导致一些界定混乱。如以“舆论”这一概念而言,有些研究者主张,一个人的意见也是舆论。按照这种逻辑,只要一个人有某种意见,舆论就形成了,那么就不存在舆论形成的问题。到处都有个人意见,也就到处都有舆论,这是说不通过的。在新世纪中,学术界恰恰要探索个人意见和舆论的区别,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区别,引导正确的个人意见向良性舆论转化。

    第二,对舆论特征和规律概括得不准确,某些舆论著作的内容流于荒疏。有几本著作把舆论的特征概括为“公开性、群众性和“倾向性”是多数精神产品的共性。在新世纪,深入研究舆论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丰富现有的成果,才能把舆论和其他意识活动区别开来。深刻洞察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管理科学化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三,目前,多数大众传播工作者对舆论学基本原理的运用缺乏全面的把握只重视一两个观点而破其其他观点。具体说,对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人们比较重视,而对舆论的正负动势、民意规律、增长规律、波动规律、惯性规律等很少研究,以至否定这些规律的存在。在新世纪,舆论研究者要进一步探索这些规律,把握社会思潮的激变,使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建立在科学的舆论观上,而不是用主观一致代替舆论的客观法则。舆论研究完全尊重客观法则,将大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许多新闻理论问题也会在舆论层面上得到正确的阐释。

    在新世纪,规范研究方法,以舆论学现有的成果为起点迈出更大的步子,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写出更完善的理论论著,二是结合案例阐述民意测验的新方法、新途径,成效捉住地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随着中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和因特网的普及,社会舆论将成为公众认识世界的重要意识参数,很可能成为大众传播和政府行为的意向指示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意测验难以准确反映民意
学子论文:媒体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剔除民意“杂质”
幸福十要素
童兵老师的新闻理论,每年出题都跑不掉!
微博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