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4)《人物周报》:西柏坡的密码(纪实文学)

这原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山村,但在1948年前后的日子里,这个小村却成为世界的焦点。这一切,全是因为中共中央总部的进驻。正是在这里,中共中央举行了著名的土地会议、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而后从这里出发,迁移北京,开国奠基……

                        西柏坡的密码

——寻访中共中央总部遗址西柏坡村

李春雷


其实,1948年前后,历史的脚步选择在西柏坡驻留,是一次必然中的偶然,

也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

小村始建于唐代,原称柏卜村,古时因村北坡岭上翠柏苍郁且与东柏坡村相对居西,遂取名西柏卜,民国年间改为现名。

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呢?

平山是红色老区,群众基础好,是著名“拥军模范”戎冠秀的故乡,也是风靡各大解放区的歌剧“白毛女”原形人物的故乡,更是保卫中央总部的“平山团”的故乡。而西柏坡村,又是一个有名的“抗日模范村”和“支前模范村”,抗战期间,先后有8名青年参军参战,民工支前700多人次,做军鞋400多双、军衣600多套(件),碾轧军粮200多万斤。小村虽然人口少,却有党员30名。

再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带比较富庶吧。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西柏坡北面的陈家峪,西侧的北庄、南庄,东侧的东柏坡村,都比较大,东北方向5里外就是一个大集镇——西黄泥村。将来附属部门迁来,便于安置和供给。

许多年后,聂荣臻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平山的敌人(日本鬼子)出来抢粮,被我们打了一个伏击。当我们突破最后一道封锁钱,登上东西黄泥的大山,朝滹沱河两岸望去——嘿!河两岸的稻子一片金黄,在微风中摆动着。我对他们说,你们看,滹沱河两岸真是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哟……”

最重要的原因是地形和地势。这里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太行余脉由西南而东北,峰峦起伏,山岗连绵,地势险要。而这里正处在太行山与大平原的交接处,东西面有两道高隆的山脊,像伸出的两臂,将小村紧紧地拥抱在怀中,形成一个马蹄型盆地的腹地。而西柏坡村,正好处于这个U型盆地的中心。

军事专家分析说,背靠大山,面临平原,能攻能守,进退自如。若战局顺利,可东出华北大平原,占领石家庄,控制京广铁路,进而南北蔓延,直达京津和中原;如有不测,可撤回层层叠叠的太行山,如虎入深山,龙归大海。

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原因:西柏坡是一个普通小村,不显山露水,便于保密。

 

当时的西柏坡村,是什么样子呢?

只有85户,325口人,散散碎碎地居住在滹沱河北岸的山坡上。村民大多是贫农和中农,只有一户段姓地主,有文化,很开明,与村民相处融恰。

小村的东部,是一座小山包,岭前岭后散落着几户人家。

如果征用这一片地方,山包下可以开挖防空洞,四周办公住宿,不啻是一个既隐秘又安全的机关场所。

于是,通过村长,与几户人家做工作。当地老百姓觉悟高,爽快地答应了。

刘少奇率领的中央工委,是19475月进驻的,对外名曰工校

为什么起名工校呢?现在想起来,有着特殊的寓意呢。工人、工厂、工业,工业化,其中凝含着共产党的理想和未来。

中央工委落户后,就开始秘密地营造中央大院。

一年之后的527日,毛泽东率领一队人马,悄悄地进入了西柏坡。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转战,随着战局的好转,一种全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只是,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土高坡,移到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太行山脉。

太行山连绵千里,纵贯北国,号称“中华之脊”。浩瀚的大山褶皱里,是馒头状的高高低低的山岭和蜂窝状的深深浅浅的山坳,又宛若一只只温厚的佛掌,抚佑着祖祖辈辈的山民,连同他们的苦难和梦想。

坐卧太行,东望中原,北望京都。

从山区到平原,从农村到城市。

历史,已经悄悄地却是坚定地跨出了一大步。

 

    人们总是用晋察冀的“乌克兰”来形容西柏坡。

其实,这个“乌克兰”,是指包括西柏坡上下若干公里的滹沱河流域。这条开阔绵长的从西南到东北方向的“U”形谷地周围,有数不清的山头,奇形怪状,像一群群列队的武士,密密匝匝地拱卫着。山壁为屏,白云为幕,日月为灯,全然是一处迥异于外界的江南水乡。河水清清,岸边是一滩厚厚的黄土。在这深山里,黄土就是黄金了。黄金般的黄土里,可以生长稻子、玉米、小麦和各种果蔬,这是滋养一方生灵的温床。山里人籍此相依为命,筑巢而居,汲水而饮,种田以饱,渐次繁衍绵延。

毛泽东等人进驻后,中央各机关也陆续迁至附近,绵延数十里的河谷里,布满了星星般的部落。中央办公厅和秘书处驻夹峪村、中央组织部驻南庄村,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台驻北庄村,中央社会部驻东、西南泥村,中央卫生部和中央医院驻朱豪村,新华通讯社驻郜家庄村……而更多的村子,岗南、洪子店、温塘等等,相继开办了军民合作日用品门市部,面粉厂、挂面厂、榨油厂、饼干厂、酱油厂、豆腐厂等等,郭苏镇甚至还建起了卷烟厂……

这个默默的滹沱河谷,默默地接纳了这支新生的民族解放力量。他们以这里的山山水水为母体、为温床、为被子、为枕头、为乳汁,悄悄地滋养着,滋养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这期间的事件真是太多了,举行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他们在小院里日日夜夜地忙碌着。因为当时处于战争状态,村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工校”的内幕,领导人的身份更是保密。而且当时战事极为稠密和紧张,毛泽东等人绝少有时间或闲情到村里村外散步,即使散步也大多在自家小院里或中央大院里。

正义和邪恶在外面的山坡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摔跤,而小村里却是一派详静。 

中央大院前面是一片苇塘,夏天和秋季里,青蛙极多。此地有一种虎纹蛙,个头肥大,浑身披满灰灰黄黄的老虎纹,虎头虎脑,嗓门奇高,整夜整夜嘎嘎咕咕地聒叫,影响大院办公和休息。警卫人员请求铲除苇塘,或捕捞青蛙。毛泽东说使不得,使不得,青蛙是益虫,老乡们已经听惯了,要尊重老乡们的风俗习惯。

这片苇塘里的千百个壮硕的青蛙们,兀自尽兴尽情地呼喊了一个夏天和半个秋天,直到寒露即降,老天爷才让它们噤声闭嘴。而他们的听众,却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9月的一个傍晚,毛泽东极偶然地到村外散步。

村民阎汝魁在自家稻地埂上割黄豆,割完后用扁担挑着,沿稻田小路回家去,正好与一个高高大大的人走了一个顶头。小路又窄又滑,无处躲闪。闫如魁正要回身,只见那个大个子抢前向左猛跳了一步,像猴子一样,跳到稻地里的一个树墩上,为他让路。

阎如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为好。

大个子摆摆手,说:“老乡,你挑得重,不要站着了,快走吧。”

当时的阎汝魁,并未意识到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但他记住了一个大个子,和他的相貌,还有他说话的口音。几年后,当西柏坡的秘密公开时,当看到毛泽东的照片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顿时幡然惊醒。

     村里还流传着一个马啃树皮的真实故事。

那是土地工作会议期间,不少代表驻在外村,只能骑马而来。开会的时候,就把马拴在会场南面的一片小树林里。由于喂养不周,战马饥饿,啃咬了不少树皮,白森森的,像骨头。

第二年春天,一些柳树和杨树没有发芽。些,刘少奇心里非常不安和愧疚,便责成行政处的何科长进行逐户调查赔偿。可乡亲们都不同意树死了可以重栽,有什么要紧,这点小事算什么?咱们同住一个村,这样做就显得太见外了。

但刘少奇仍然坚持赔偿。于是,有的赔了钱,有的赔了米。村长王树声绷着脸,什么也不要,行政处就硬是往他家送了两把椅子。

小村人的心热乎乎的。

的确,小村人没有多少文化,不懂政治,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但他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群人异乎寻常的不同,他们的语言虽然南腔北调,但待人和气,满脸微笑。他们的军装,土黄色的,石灰色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和亲切,那是大地的颜色,那是石头的颜色,那是树皮的颜色……

于是,村民们便感觉到一种特殊的踏实和安宁。

于是,他们便经常拥围在路边,远远地观望着战马进进出出,猜想着行人官大官小。

这委实是一座扭转乾坤的大山!

这委实是一个饱含玄机的小村!

     有人说,西柏坡是一个萝筐,萝筐里盛装着太多太多的经验和精髓。共产党背着它,走进了城市,走向了强盛,走向了未来!

历史,不会忘记西柏坡!

历史,不能忘记西柏坡!

 

马啼声远,辉煌影近。

64年过去了,几多风霜,几多苦痛,几多欣喜。生机勃勃的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进京赶考的青衿学子,背负行囊,黎明起身,踏着曙色,向前向前,一路走过南昌、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和平,从贫穷到繁荣,从落后到超越,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从经济建设到政治建设,面对一个个全新的难题,交出了一张张出色的试卷……

但也毋庸讳言,由于青春激情,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处处探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无论教训还是经验,都是学费,都是智慧,都是为了下一张试卷!

其实,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面对一个个随时出现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难题,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永远的赶考过程!

而西柏坡,正是这个漫长的行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正是在这里,发酵成熟了诸多经验和智慧;正是在这里,取得了诸多决定性胜利;正是在这里,发出了响彻历史的警世恒言——“两个务必”。

所有这一切,都是取胜的秘笈,更是永远的财富,适用于当时,也适用于现实,更适用于未来……

两个务必,永远务必!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预测战争的胜利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结果一两年就实现了。现在,我们预测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是三五十年。

但愿这一天能早早地到来,早早地到来,那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福祉。

相信,我们会过关的!

相信,我们会成功的!

忧焚在胸,光明在前!

 

春夏之交的一个周末,我又一次来到平山县西柏坡村。

小村的南面,是岗南水库,一汪烟波浩淼的湖水。岸边是一株株扁扁圆圆的柳树,远远看去,像是一团团浓浓淡淡的青烟。小鸟儿们在青烟袅袅中轻俏地翔舞着,嬉闹着,忽地又飞散向湖面,碎成了一粒粒细微的尘影……

毕竟64年过去了。时间的脚步,已经远去。当年的西柏坡,早已沉睡在水库的底泥中,封存在历史的记忆里。

那天晚饭后,我独自绕着小村散步。寂静的夜里,四野无声,山里的月亮白白胖胖,干干净净,周围的山头和野树们却是黑黝黝的,恰似一个个张牙舞爪的妖魔鬼怪,煞是吓人。

在旅游的喧嚣中忙碌一天的中央大院,终于安闲下来了,在月光下静静地蜷卧着,悄悄地闭上了眼,像是在沉睡,又像是在沉思。

我远远地端详着它,隐隐约约中,似乎又看到了那一盏盏朦朦胧胧的灯影,闻到了那一股股浓浓淡淡的花香,听到了那一阵阵窸窸窣窣的细语……

              (刊发于《人物周报》2017年9月29日—10月5日第3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耀南(87)为中央工委搬迁选址西柏坡
简析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河北省平山县境内
河北西柏坡村,太行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山村,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华北军区的建立之到达阜平城南庄
【喜讯】石家庄这些地方要筹建轻轨和快速公交啦!快看是不是过你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