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8】|系、嫘、食、享、饿、娇

 

实证黄帝之妻嫘祖原型。实证大禹娶妻女娇。中国记载涂山大会是夏朝开端,与此类似,埃及学家认为那尔迈娶妻嫘斯霍特普是埃及早王朝的开启。欢迎发表评论。


61.   系 xì,jì

汉典:“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象形字典,甲骨文=(又,用手抓)+(像一根总绳上有三根结绳记事的绳子),表示动手在绳子上打结;每根绳子上都打了若干个结,表示不同主题的事件纪录 造字本义:结绳纪事穿绳打结为;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古埃及原型:


古埃及有个Neith女神,也拼写为Nit、Net、Neit,可翻译为“嫘斯”。她正是黄帝之妻嫘斯的原型(另解)。Neith是古埃及众神中早期古老女神之一。她的代表性符号有:弓、箭、盾牌、红冠、织布梭。开始嫘斯是以战争和狩猎女神形象出现,据说她制作了战争武器,并保护死亡士兵的尸体。此时她的形象是头上有一个“盾牌+交叉双箭”,这个符号正是“系”字的原型。从“系”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到与Neith的盾和箭符号极为一致。Neith的两支箭和一个盾是用一块布系在一起的,这可能正是“系”字本意来源。在甲骨文中的系字中有盾牌,有“系布”,有双箭。在汉马王堆帛书十问中的“系”字,还可以看到与Neith双箭和盾符号中宽大下垂的系布。因此可以确证“系”字来源于Neith(嫘斯)的箭和盾符号。这个嫘斯的“系”字符号经常用在古埃及的女性人物名字中。从鲧的甲骨文字形明显可以看出鱼的旁边是拿木棰敲打凿子形而非“系”,因此现在“鲧”右边变成“系”应是后来的流变。


(系字原型)



62.   嫘 léi

汉典:嫘祖,传说是中国黄帝的妃,发明养蚕,南朝宋以后被作为蚕神奉祀。亦作“累祖”。

黄帝 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 行神。——《集韵》

象形字典:未收录。

古埃及原型:


嫘斯(Neith)女神已被考古证明与第一王朝一样早,考古学家皮特里发现过前王朝时期她形象的最早描绘。她是下埃及第五省州府塞易斯(Sais)的地方守护神,她的崇拜中心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地区,第一王朝时期国王阿哈在赛易斯建立起对她的崇拜中心,对她的崇拜占据了早王朝时期。她也是南方卢克索西面对岸城市伊斯纳(Esna)三个地方守护神之一。开始嫘斯是以战争和狩猎女神形象出现,据说她制作了战争武器,并保护死亡士兵的尸体。此时她的形象是头上有一个“盾牌+交叉双箭”。后期,她是以纺织和智慧女神形象出现,她的名字中和头上有织布梭象形。嫘斯的象形符号文字意思为“纺织者”。她有时也被识别为创造神和伟大的母亲神。她的形象很复杂,有时她被描绘成戴下埃及红冠的女性形象,有时她手持弓和箭,或鱼叉。她还是下埃及皇权象征红冠的守护神。作为一个神祗,Neith被描绘成手持代表统治和权力的瓦斯权杖和安卡生命符号。有时她也持花杖,花杖是古埃及女神专门持有的一种权杖,顶端形状像纸莎草或莲花。


(Neith形象)


(Neith雕像,藏于法国卢浮宫。戴下埃及的红冠。)

未能找到“嫘”或“累”的甲骨文字形。嫘古代同累,找到了累的篆体字形。比较累的篆体字形,发现与下埃及第五省份的名称有很大相似之处。“累”篆体上半部分与沼泽地纸莎草丛符号极为相似。

“累”的下半部分为“系”,“系”字来源于Neith(嫘斯)的箭和盾符号,再与Neith家乡下埃及的沼泽地纸莎草丛符号组合就形成“累”,就是“嫘”字来源。推测下埃及第五省原来名字可能叫“西陵”,是Neith的家乡所在,后来“西陵”被改成了Neith的织布梭和下埃及纸莎草丛符号以纪念嫘祖。


 

嫘祖与Neith(嫘斯)存在很多基本共同点:

l  都是文明初期人物:Neith是早王朝时期的主要神祗之一,地位很高,与黄帝之妻嫘祖身份相符。

l  都与发明纺织有关系:嫘祖发明养蚕抽丝与嫫母发明织布机梭织布,与古埃及的Neith后期主要作为纺织女神形象吻合。

l  发音一样:Neith可以翻译成“嫘斯”。太多的相似就不可能是“巧合”。

l  部族联姻: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一般认为是属于部落联姻。而黄帝集团来源于上埃及,Neith老家是位于下埃及,且又是下埃及皇权象征红冠的守护神。

l  最伟大的母亲: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Neith被认为是古埃及的伟大母亲神。

l  其他:Neith早期被认为是战争和狩猎女神形象,后来演变成为古埃及最伟大的女神之一。中国这边认为嫘祖早期辅佐黄帝,统一各部落,并帮助黄帝把以前各部落的图腾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图腾,百度上甚至称她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上下埃及统一之后,作为下埃及红冠守护神的嫘祖,就把上埃及黄帝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红冠组合成红白双冠。相当于把以前部落的旧图腾利用起来组合成新图腾。

综合以上证据和分析,可以确认古埃及Neith女神其原型正是嫘祖。嫘祖与仓、颉等一样是少数几个后来演变成古埃及神祗的真实人物之一。


63.   食 shí

汉典: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象形字典,甲骨文=(朝下的,表示低头吃东西;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唾星)+(有脚的盛器),低头吃东西。造字本义:津津有味地进餐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古埃及原型:

古埃及符号系统中有个霍特普(Hotep)符号

(R4)。该符号有使某人满意、高兴,以及满足、和平等含义。它的原型是献祭用的一个台面或祭坛。



(霍特普符号原型)

古埃及人献祭时,各种食物就放在这个Hotep台面上。Hotep是古埃及人随葬仪式的必用品。通常放在死者墓旁边的祭龛或祭祀庙内。如果祭祀停止运转了,则祭祀台面上的食物和饮料的浮雕可以替代真的食物继续发挥作用,从而可以继续保证死者的灵魂永生。出土的一些埃及的Hotep实物上有各种食物的浮雕,如:


(护身符银盘,上面有鹅、牛头等食物浮雕)

食字的甲骨文就类似于hotep台面的图案。



64.   享 xiǎng

汉典: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享,献也。——《说文》

享于祖考。——《诗·小雅·信南山》

象形字典本同源,后转注成两个不同的字。,甲骨文像祭祖的庙宇。有的甲骨文像多层楼房的庙宇。造字本义: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  ;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    

古埃及原型:


古埃及符号系统中,Hotep符号又常常与小圆面包、席垫这三个符号组合在一起,仍然表示相同的意思。这三个符号组合是“享”字的原型,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65.   饿 è

汉典: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象形字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拟叹息声。造字本义:久饥而嗷叫“饥” 形容家庭缺乏食物的状况,桌上没有食物;饿形容个体胃部缺乏食物的状况,久饥嗷叫。

古埃及原型:


饿的繁体是“食”+“我”,“食”的原型是古埃及献祭台面,“我”的原型是献祭用的鹅。



66.   娇 jiāo

汉典:形声。从女,乔声。本义:妩媚可爱。

娇,姿也。——《说文新附》

娇,女字,亦态。——《广韵》

象形字典,篆文=(女)+(乔,高),表示女子个子高挑。造字本义:高挑妩媚的女子

古埃及原型:


《蜀王本纪》记载:“(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至今重庆仍流传着禹与涂山氏女娇的传说故事,朝天门长江南岸那块“夫归石”,便是传说中涂山氏盼望禹归来而站立在那块石上的遗迹。中国最早的一首爱情诗歌,据说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娇寂寞时所作。因为她派使女到涂山的南麓去等候禹的归来,可是一等禹不回来,二等禹也不回来,等得她烦躁和心慌,寂寞的时候便唱道:等候的人啊,多么的长久哟!由此《吕氏春秋·音初》记载道:“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侍禹于涂山之阳,女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前篇正禹就是古埃及第一王朝建立者那尔迈,那尔迈的妻子叫Neithhotep(嫘斯霍特普)。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有名字的女人。2016年1月19日,“生活科学”网站(livescience.com)发表了一篇新闻:“5000年前象形符号显示的早期埃及皇后(Early Egyptian QueenRevealed in 5,000-Year-Old Hieroglyphs”,新闻报道在2012年发现的西奈半岛沙漠Wadi Ameyra遗址重新发现的铭文有嫘斯霍特普的名字。报道引用Tallet教授的话说“嫘斯霍特普不是那尔迈(禹)的妻子,而是哲尔(Djer)开始统治时期的一位摄政皇后”。“她可能是阿哈(启)的皇后。”哲尔是第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

嫘斯霍特普的名字是由嫘斯女神的双箭和盾牌系在一起的符号和霍特普符号组成。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个公元前3100年前后出土于涅伽达的骨器标签,上面也有用墨汁写的她的名字。

没有找到“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在汉字叔叔网站有几个“娇”字的篆体字形。其中一个字形象盾牌。有一个字形上半部分象是“帝”的花瓣字形,与骨器标签上的墨写名字对比,可能是盾牌加双箭符号误认。另两个字形上半部形似Hotep符号,而下半部分则可能与同时期“系”字篆体类似,“系”字最早甲骨文原型就是盾牌系双箭。由此可以判断嫘斯霍特普的名字是“娇”!因为女娇是大禹之妻,因此之前学者判断嫘斯霍特普是那尔迈的皇后应是正确的。这也进一步吻合前面关于那尔迈就是禹的论证。


(娇字原型)


嫘斯霍特普的墓是个大型的砖砌玛斯塔巴,法国矿物学家和考古学家Morgan在19世末期发掘了她的墓。但是据说由于侵蚀,现在她的墓消失了。根据嫘斯霍特普皇后和荷尔-阿哈国王两个墓葬出土器皿、标签、印章上的铭文,这位皇后是荷尔-阿哈的母亲,死于阿哈的统治时期。嫘斯霍特普的墓相信是由她的儿子阿哈所建,规模庞大,远超那尔迈(禹)的墓。阿哈统治时期,王朝确立后经过多年发展,有雄厚财富实力建造大型墓葬。


(嫘斯霍特普的玛斯塔巴墓)

根据涅伽达和嫘斯霍特普其他地方的一些墓葬考古收集,埃及学家认为她来自于涅伽达所在的省,而非如其他学者根据那尔迈权杖头推测来自于下埃及。那尔迈娶她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古代涅伽达皇室后裔成员(前文有证涅伽达是禹居住过的地方高密)。《吕氏春秋》说:“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大禹三十未娶已被作为古今剩男励志偶像,也许大禹确实是在苦苦等待这位古代皇室后裔之女而成了剩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表明涂山氏女家离治水河流不远,尼罗河流域居住环境也符合这样描述。


(尼罗河大弯道附近)

埃及学研究者认为,嫘斯霍特普与那尔迈的王朝婚姻,可能代表了早王朝时代的开启,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200-前3150年左右。中国学者认为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军事会议,史书谓之涂山之会。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听从大禹的指挥。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兵策儒剑说文解字》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日主—金不换大运详解【梁湘润】
阴阳先生用书(十一)(李仁贵珍藏版)
公子请留步(MTV视频音画)分享花僮一首喜感调皮的古风歌曲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11-【兵要-2】
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三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解读】
去世1600年,依然是中国最飒的女人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