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飞凤舞 —— 一直就在你身边的夏字符号
龙飞凤舞 
一直就在你身边的夏字符号

应该说所有从义务教育出来的同学,对于夏朝都有一种莫名的遗憾与更多的期待。
遗憾的是课本里对于夏朝的说法,不尽相同,看完也没有明白夏朝在哪里,各种史料、神话记载矛盾叠出,莫衷一是。历史的根系思维不通畅,心中疑惑越多,苦恼也就越多,下水道也会经常堵塞。
好在,现在通了。
随着罗灵杰先生《跨越三千年的姻缘》、刘光保先生《发现夏朝》和《文明起源》的出版,以及诸位同好的共同努力下,夏朝已经慢慢揭开了他的壮阔波澜、雄奇巍峨!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什么没有找到夏朝。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找到夏字。《发现夏朝》给出了“夏”字,我们就站在这些江湖高人,即:所谓的不被认可的“民科”肩膀上,继续寻找那奇形怪状的古字。下文我们再复述下,夏字元素众多,结构的确复杂。
那么国内的夏字在哪里呢?有很多字依然镌刻在旧域破败残损的庙堂之上,而也有很多字在国内大大小小千座博物馆内,很多字还被盗卖到了世界各地,堂而皇之的摆在异域的博物馆内。当然,也有很多字依然埋藏在高高的土丘之下,有的或许会一直埋藏下去。

一、夏字综述



夏字,《发现夏朝》中给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夏字可能的出处。上图左侧是新王国时期夏字原型(图中元素所有元素编号:1是法老的红白双冠,2是太阳日轮,3是盘日的瓦吉特眼镜蛇,4是安卡符,5是鹰,6是鹰爪抓着的瓦吉特眼镜蛇),可以解读为戴着红白双冠、身负蛇盘日轮(加安卡)的太阳神。右侧是金文的夏字。刘光保先生在新浪微博中给出了下面这张“夏字推导”图。



构成夏字的核心元素就是鹰顶蛇缠日轮的太阳神形象
,这一形象是绝大部分中国境内所有出土文物上面的所有龙凤形象以及龙纹、鸟纹的原型。
在此在普及一个荷鲁斯之眼形象,也就是鹰头神荷鲁斯的眼睛“
”(埃及荷鲁斯之眼),代表全能全知之眼。这只眼可能是方块字“臣”、“蜀”等字的原型(后续)。在很多商周的冥器商,都可以看到那个所谓的凤,都是鹰的形象,不仅是嘴巴像;犀利的眼睛最为传神!

二、历代龙凤玉器
在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地出土的龙凤玉佩。长子口墓地,在解字上有争议,有认为是“微子启”,此处不作论述。个人倾向于“微子启”一说。

    上图这块玉佩,上有一个头戴王冠的蛇,张口吞鸟头的形象。

上图这块玉佩,也是同样的蛇吞鸟头的形象,这块玉佩出土于殷商妇好墓。
妇好墓里,另一块玉佩如下:

    跟之上的两块玉佩表达的意思相同,即:戴冠的蛇吞鸟头状。下边那块玉佩忘记了哪里看到的了(鹿邑长子口?),也是一个有力的传承。

还有比如以下的玉佩,忘记了出处了。继续看:


到这里,逐步演化成了:鹰背一个卷尾的虫子。
继续,看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图的玉佩,这个跟妇好墓里的最像,也更加清晰:


还有很多出土的龙凤玉佩,包括一体两头的龙凤配。
临淄出土的龙凤玉佩:

 

 
河南光山黄季佗父墓出土双龙首和龙凤首玉璜:


湖南长沙八一小学M1龙首凤尾同体玉佩:


河南洛阳西工区出土春秋时期双龙双凤玉璧:


现藏于美国哈佛艺术馆的战国玉佩: 


来来来,有一个镇馆之宝,南越龙凤玉盘:


以上所有龙凤配起源一致,都是夏朝的夏字。他的原型就是:
——蛇绕太阳轮,鹰戴双王冠。更多时候我们器物上表达的只是夏字的核心元素:“
”,头顶蛇绕太阳轮的荷鲁斯神!也可以认为是太阳神!
另外再仔细看一个:


这个是“东汉宜子孙螭凤纹出廓玉璧”,跟南越龙凤玉盘神似。这些个凤就是鹰神了,螭龙就是蛇的演化,那个圆形的玉璧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蛇盘日轮的日轮,就是太阳。用这个“
”图片更加清晰。殷商妇好墓的玉佩,蛇吞鸟头的形象,那个“吞”的形象,应该是蛇缠日轮的“缠”的形象。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环之类的,大多这个圆形应该是太阳的形象。龙与凤应是鹰与蛇。整个玉佩就是一个夏字。很多战国、秦汉的玉璧大家可以搜索下,很有意思。

这个战国龙凤玉佩,龙飞凤舞、飘逸奔放有没有? 
 
三、历代青铜器中的夏字
1、戉菔卣

太多的鸟背蛇,上面这个青铜器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戉菔卣的细节。

2、小臣奚方卣细节


3、西周兽面纹方座簋


4、西周,直筒形提梁卣


5、噩侯作宝尊彝


6、西周,四耳方座簋


7、妇好鸮尊

要说明下,妇好鸮尊背上的戴着王冠的卷尾蛇状物,仍然是鹰背蛇的一个形象。

四、蛇戴的那顶王冠
这里着重说下,这个蛇头戴的帽子。一一列举截图对照如下:
曲沃龙凤玉佩,蛇冠“
”。
妇好墓龙凤玉佩,蛇冠“
”。
鹿邑长子口玉佩,蛇冠“
”。
很像是古代上埃及的白冠,“
”。
然而,妇好鸮尊青铜器,鹰背上的蛇的头上两只犄角(不是冠帽),跟刘光保老师进行探讨,他更倾向于这条蛇,是在漫长的文化时空传播过程中出的纰漏,由原来的眼镜蛇演化成了角蝮蛇。如下图:



综述:还有很多这种鹰背蛇的玉器、青铜器,不再一一展示。大家在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可以着重看下龙凤的细节,不难发现,
这个鹰背蛇的符号,在我们很多商周战国时期的文物中,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绢帛类的图画上,都频繁的出现。包括我们现在认为的是龙凤呈祥,也包括二龙戏珠类,双凤类,应是夏字的变体。有图片为证:

上图是古埃及康翁波双神庙门头的双蛇拱日。

这个是故宫二龙戏珠御石路,其实我们在很多明清建筑上,能够看到很多的二龙戏珠造型的吉祥图案。
看下前几年被盗的山西洪山源神庙明代二龙戏珠琉璃璧心:



这里也提一下,民间文化里的龙涎珠,应该也是蛇缠日轮的形象的演化。
这么一来,至少对于龙凤的理解,更加深了一步了,不再是什么表面的意思,而是一个来自遥远的文明的传承!
夏字,至少从商起已经不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也始终贯穿于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里,融化在华夏民族的血液里,亘古永传!
(作者注:国内大大小小博物馆不计其数了,如果有空还是要去看下,看能否发现物件上的鹰背蛇,如果你看到了。恭喜你,你也发现夏朝了!)


                                    王登科 宋斌 杨贺
                                     20210916


更多参考:
  1. 5000年的丝绸之路:蜀蚕与古埃及渊源?

  2. 王登科:禾——与夏朝王权相关的符号

  3. 兵策儒剑说文解字:夏字的演变与夏朝

  4. 黔东南苗族记忆[3]:把“华夏”穿在身上的民族

  5. 黔东南苗族记忆[4]:把虞夏服饰融于一身的民族

  6. 对“埃夏一体论”,你在哪个认知层次——我是如何看兵策儒剑的《发现夏朝》和埃夏一体论的(2.0版)



鹰蛇之夏文化小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山文化龙凤玉佩
凤的嬗变之古玉凤鸟形玉器
西周战汉,古玉重光
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西汉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战国龙凤玉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