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饭店里常常出现的这幅画,其实暗藏杀机… | 意外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又到了年会聚会的时节。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就是很多饭店,动辄就会用上这样一幅画做装饰:


 

这幅画的名字,大家应该很熟悉: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说真的,这幅画的作者南唐画家顾闳中,要是看到自己的画居然被用在饭店聚会这种场合,估计内心是崩溃的。


因为这画,和宾主尽欢的聚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煞费苦心用来挽救南唐的工具!




关于这幅画的背景故事,我们有做一个小视频:



用流量的同学可直接往下阅读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后来逃到南唐,受到李煜他爹李璟的器重,当上了名臣。而后主李煜对这位老臣,感情比较微妙。一方面敬重他的才华,一方面又因为他是北边来的,对他有猜忌。而韩熙载在南唐安定后,生活越来越放纵奢华,根本不像正常的公务员该有的样子。所以李煜就派了画院的小喽啰顾闳中去暗中观察。

 


顾闳中虽然地位轻微,但是为君上分忧、为国家解难的抱负可不小。他心想,韩熙载你这个蛀虫,现在南唐受北宋威胁,你身为一代名臣不为国家排忧解难还自暴自弃,我一定要让陛下驱逐你!

 

于是热血愤青小顾,就在他奉命记录韩熙载生活的情报图中设了一个局。

 

我们今天看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会发现这幅长长的连环画一共分五个部分:聚众听琵琶,聚众看艳舞,聚众唠闲磕,聚众听弦乐,最后是送别。每一部分画面都是靠屏风分割的。

 


很多对于这幅画的分析,都是把屏风作为一个单纯的画面分割工具。实际上屏风的作用不仅仅止步于此,它其实是一个催眠工具。为的,就是让看画的人认定,韩熙载就是个纵情声色的草包。

 

我们按照故事节奏重新看下这五部分画面。

 

第一幕,听琵琶。你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众人还都是老老实观赏演奏,男男女女之间还保持在1.2米左右的安全距离,衣衫整齐,动作也都很正式,还有点小拘谨。


第一幕


而到了第二幕,看到没有,安全距离开始突破,人的动作开始有点小放纵,韩熙载撸起袖子,乐伎也开始舞腰扭胯。


第二幕


到了第三幕,安全距离已经完全突破掉,韩熙载本身更是一幅沉溺温柔乡的软骨头样。


第三幕


好,第四幕,看,韩熙载干脆都脱掉了衣服,啥也不管了就是要high。连他请来的宾客也不老实,隔着屏风和小姐姐搭讪。


第四幕


到了第五幕,宾客们恭谨客套的面具全撕掉,直接温香软玉拥入怀中。


第五幕


要知道,古代画卷的观看顺序是从右往左看。观看画的人拉动卷轴,一个时间只能看到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当一个人拿到画卷的时候,随着屏风的不断分割,他眼前的画面也越来越开放,自然会对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印象越来越深刻。

 


而且,屏风这个东西,意味其实非常暧昧。作为家具,它的作用是用来遮掩,本意是拒绝。但是它又不像门,关上就是彻底拒绝。它能被绕过,被推开,实际上包含着一股欲拒还迎的暧昧。像古代人写些小艳诗的时候就经常用到屏风。

 

比如写美人沉睡: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韦庄《酒泉子》

 

比如写闺房梳妆:


几见纤纤动处,时闻款款娇声。却出锦屏妆面了,理秦筝。——欧阳炯《春光好》

 

而你再看画面中间,氛围已经变得放纵享乐处的两道屏风,韩熙载坐榻和旁边的床,都是三道屏风围绕,独留一面空对着观看者,无形中就有了偷窥般的隐秘感,更增加了画面纵情声色的意味。


观看者视线:偷窥的意味


这么一来,等到李煜拿到顾闳中这幅画细细观看的时候,一定是对韩熙载的印象越来越负面,说不定一怒之下把韩熙载逐出朝廷。到时候,小顾为国家铲蛀虫的计划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就在这幅告密画即将完成的时候,顾闳中描绘享乐场面的笔触却停了下来。

 

因为在宴会的最后,他看到了这样的韩熙载。

 


筵席结束,酒饱饭足,人们开始毫无顾忌地展露自己的欲望。

 

有人手揽美人,将要共度春宵。

 


有人柔夷紧握,调笑玩闹。

 


在宾客最衣冠不整放浪形骸的时刻,韩熙载居然没有理所当然地沉迷声色之中。他的眼神清醒而沉重,仔细看,甚至还有些悲凉。

 


这种悲凉的感慨,看过《红楼梦》的人一定不陌生。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府设灯谜会,看似是灯谜,实际上是大厦将倾之前的预示。贾政猜到元春灯谜的谜底是爆竹,想起“此乃一响而散之物”,内心不禁涌起无尽的愁闷悲凉。


清代孙温绘红楼梦插画《元宵灯谜会》

 

韩熙载身为南唐重臣,历经李昪、李璟、李煜三代帝王,他如何不知道偏居一隅,只顾纸醉金迷的南唐也必将像爆竹一样绚烂过后,一响而散。但是洞察到真相的他,偏偏又身处权力倾轧的中心,再多的洞察,也只能化作掩饰无奈的声色享乐。

 

但暗中窥探的顾闳中,却以艺术家的敏锐直觉,察觉到了韩熙载放浪形骸背后所有的清醒和悲凉。所以他在本应为一场特务观察的画卷最后,特意将“清醒而悲凉”的韩熙载置于画面正中。



他以这样的方式将所洞察到的真相上达天听,告诉高高在上的帝王,摇摇欲坠的大厦之中,还有这么一位为国家命运而清醒、而担忧的人。

 

可惜的是,沉浸在觥筹交错、酥手红颜里的李煜,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

 

他通过这幅画卷认定了韩熙载的放纵。抛下了对旧臣的猜忌,当然,也失去了那些曾真切在意过国之命运的人心。



  

1000多年过去,这幅画如今又出现在各大觥筹交错的欢乐场里。

 

但它从来不是纵情享乐的颂歌,而是包含着对一个时代的洞察和思索。

 

千百年前的李煜,只看到了前半句。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只看到前半句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这幅夜宴图千年没人看懂,放大14倍,网友:这眼神越看越可怕
曲终人不见
藏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故事
顾闳中为何画《韩熙载夜宴图》给李煜当"探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在欢宴之中,巨眼识穷途(下)
韩熙载的夜宴:是荒唐,还是悲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