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系快乐——情感“断舍离”,心灵更独立



“佛系青年”的说法,我觉得是对现在充满强烈竞争氛围的一种逆反和修正。年轻人奋斗太辛苦,很多人希望达到完美与万无一失,凡事一定要争第一,自我批判和谴责太多,常常自卑,有时也会表现为自傲和沾沾自喜……“佛系青年”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渴望给自己更多宽容,一切适度为好,一些事不必斤斤计较……不管你是否认同‘佛系青年’的整个说法,你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个说法,似乎加入了这个群体,自己就长底气了,就不再孤独了。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坚持自己独立判断的勇气,并无畏孤独。

亦舒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亦舒这句名言的影响力堪比琼瑶阿姨的言情剧, 不知虏获了多少颗少女心。也难怪啊,她谈到的可是“爱”啊,“钱”啊,这些“人之大欲”,别说少女想要,全天下哪个人不想要?“老女人”也想要,“老男人”也想要啊!


编辑 | 我喜欢超级美(ZXF0480)

选文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对,我们这帮子“90后老年人”也想要,但我们不会再受骗。我们知道那些不过是“戏中词”,但回归到现实,真相往往是,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爱?又哪又那么多你想要就能要到的钱啊?!(此处抓狂3秒钟……)在哪呢?在哪呢?都在哪呢?很多东西真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啊!(此处抓狂6秒钟……)但没有这些东西你还得活着不是?而且还得乐乐呵呵地活着,不是?这才是足够接地气、值得被永世传颂的励志金句吧!(扶额,哭倒!)

所以说,放下那些漂亮矫情的文艺范儿吧,就算真的给你“很多很多的爱和很多很多的钱”,你也未必就快乐。快乐从不是“爱”“钱”“健康”等一系列名词的堆砌,快乐是一个动词,是“爱的能力”,“赚钱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

正如毕淑敏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所说:“到底如何享有幸福?同样的外部环境,为什么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有人认为,钱越多越幸福,升到某个职务,娶了某个人或嫁了某个人就幸福了。无数研究证明,事实绝非如此。世上很多有钱人并不幸福,美女帅哥、达官贵人也并不一定幸福。幸福不是外部环境能够给你的,是一种深入的修为。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长久的快乐感。

毕阿姨的话可谓道出了人生真谛,更道出了我们广大“佛系青年”的心声。我们所说的“佛系快乐”也不是简单的“食色性欲”的无尽满足,而是一种更高阶的心灵境界,那不是外界能够给予的,而是源自一种内在的修为。


+


12

我们该如何面对“不满的心”


在佛教世界中,“索求之心”被称为“渴爱”,它是指“不断索求、总是感到饥渴、无法满足的心”。这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感受。

重点在于,我们必须理解人类的心灵就是这样构造的,人心永远都在索求,因此才永远感到饥渴。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对“索求之心”不停地做出反应的话,就会被不满所驱使,不断寻求“人生的变化”。比如常常回忆过去:“最近总觉得很空虚,以前的时光可真快乐啊!”或者对工作感到不满,频繁跳槽;或者沉溺于出轨这样危险的快感之中;又或者永远也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变成傲慢的人。

通过索求,我们有时候确实能够找到“前进的可能性”,但是佛陀的教义却告诉我们:“不断索求却总感到不满足, 这就是人心。”过多的心灵的反应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佛陀认为“索求之心”(Tanha)就是“不断做出反应的心灵的能量”,这是始终流动于人们心底的意识。产生“索求之心”后,它又分化为“七种欲望” 。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知识,这七种欲望可以解释为:

①生存欲——想要活下去;

②睡眠欲——想要睡眠;

③食欲——想要进食;

④性欲——想要交合;

⑤懒惰欲——想要放松;

⑥感乐欲——想要体会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上的快感;

⑦承认欲——想要被认可。

我们的心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欲望,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理解人生。

① 我们都有“索求之心”。

② 它会产生“七种欲望”。

③我们被这些欲望所动摇,产生反应。

④ 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喜悦。

⑤ 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这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

12

“快乐的能力”就是“管理欲望的能力”

所有人都希望获得快乐,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呢?生物感到快乐的时候,往往是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所以坦率而主动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通往快乐的捷径。但是,不是每一种欲望都能被满足,当“欲求不满”时,又会生出新的痛苦。那么何为“满足”,何为“不满”呢?这个衡量标尺其实是“由心而定”,“因人而异”。所以,换句话说,“快乐的能力”,就是“管理欲望的能力”。

比如,对于刚才我们提到的“对周围人总觉得看不顺眼”的问题,让我们通过“七种欲望”来思考一番。这样的不满,究竟来源于哪种欲望呢?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最切实的主题是“承认欲”——希望得到认可的欲望。据说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欲望,动物没有这样的欲望。

承认欲在我们幼年时体现为“希望被父母喜爱”的朴素想法,随着成长,又逐渐演变成“希望得到表扬”“希望成为优等生”“希望受欢迎”等自我意识。

当我们成人后,承认欲又演变为“希望从事受人尊敬的工作或者获得那样的地位” “希望通过磨炼工作技能而提升职业素养”等上升欲望,以及“希望自己比他人更出色”的优越感和自尊心。

当然反过来,承认欲也可能变成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之类的消极感或自卑感。

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在于“希望他人认可自己”“希望他人关注自己、喜爱自己、给自己好评”的承认欲。如果这样的欲望让心灵对外部世界“产生反应”,总觉得“周围人都不怎么认可自己”,那我们就会感到不满或不足。也就是说,“总是对他人的细小行为看不顺眼”的烦恼源在于“希望他人更加认可自己”的承认欲。当然,这也与成长环境有关,幼年时比较孤独的人,内心这样的想法就会更加强烈。

“佛系思考法”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原来如此,我之所以感到不满是因为承认欲的原因”,“这样的不满是来自承认欲的不满”。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承认欲”这个词替换成“欲求”“欲望”等字眼。当我们通过词汇的客观性对此进行反复理解时,“心灵的反应”就会渐渐趋于平静。

总而言之,只需要弄清楚“内心饥渴的真相”,也就是承认欲,就能摆脱这些不满的状态。当我们坦诚地接受自己有承认欲的时候,这些不满、愤懑、空虚、寂寞等负面情绪竟然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系》① | “姑娘,你在婚姻里吃的苦,都是自找的”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我们并不需要快乐
多么重的礼物 !
参禅悟道
简约不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