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怎么知道大自然中每种植物的药性的?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的一种古老医术,他浓缩了古人治病的思想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瑰宝。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知名的医书传世,为后代治病救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比较著名的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等。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等身体器官脉络的变化,最终得出病名,在施以草药,药石等进行治疗和调和,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而康复。

那么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怎么知道大自然中的每一种植物的药性,以及每一种植物都能治疗那些病呢?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三种途经。

第一种,通过对植物习性的研究,加上亲自的尝试得出植物的药性。在三皇五帝时期记载的就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为了能治病救人,多次深入高山峡谷品尝百草,来了解归纳每种植物的药性,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尊他为药王神。

明朝时期的李时珍也经常遍游大山,亲食草药,来验证草药的药性,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为了能够掌握曼陀罗花的药性,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的体检笔记。可见,古人为了能得到准确的植物药性特征,一般以亲自尝试为主。

第二种,给患者服用,经过多次验证得出药物的药性。三国时期的华佗有次给一位得“黄痨病”的患者诊疗时,得出病症后却不知道用何种草药,为此焦虑万分。后来他偶然听说一种叫茵陈的野草可以治疗此病,就专门采集了很多并给其他“黄痨病”的患者服用,结果试了多次,效果很不好。第二年开春后,茵陈长出了绿油油的芽,华佗突然萌生一种想法,就采集了很多茵陈的芽来给患者服用,结果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茵陈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茵陈的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最后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茵陈又叫青蒿, 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的民谣供后人借鉴。

第三种,借鉴民间流传的经验,加以自己的验证。据说明朝时期的李时珍有次路过一个驿站,看到几个马车的车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就上前询问,马夫告诉他说:“我们常年赶车奔波的人,一路上难免磕磕碰碰,损筋伤骨的事情时有发生,喝了这些草药,能够舒筋活血。”李时珍又问他们这种方法是从何处得知的,车夫说这只是他们当地流传的方子而已。经过李时珍的研究,这种草药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随后在经过自己的反复验证实践后,李时珍在自己的本草书中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随着近代西医的传入和大肆普及,凝集了几千年古人智慧的中医学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逐渐被西医所掩盖,这也不能不说是我国医疗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白皮书中的医学史硬伤
李时珍之所以成为药圣,全是因为他这件事做了20年也没做好
遍尝百草?李时珍和神农氏以身试药,不会拉肚子?
祛湿,止痛,小儿积食珍贵的药材-“曼陀罗”
芦荟的奥秘
从曼陀罗看古代麻醉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