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潏河

潏河

    古称泬水,源流为大峪河。出峪后流经大峪、王莽、杜曲、樊村、申店、郭杜、黄良、内苑、兴隆、沣惠、五星等乡镇,于五星乡和迪村东北与沣峪河会合。河源至会合处长59.4公里,流域面积687平方公里。潏河主源流为大峪河,发源于大峪罗家坪以上的甘花溪。峪内长16.3公里,右岸支沟有石岔沟、东翠花、石神沟、东仰子、登家沟、强水沟等,左岸有五里庙沟、西翠华沟、莲花洞沟、长条沟、芦沟等。出峪后流向西北,左岸有白道峪、断头沟、烧沟、草沟等支流汇入,于王莽乡下红庙村以西和小峪河汇流,峪口至汇流处长11.3公里。流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63平方公里。大峪河与小峪河会合处以下称潏河,向西北流;申店桥以下转向西南流,至香积寺西纳入滈河水(会流以下亦称洨河)。至与沣河会合处31.8公里,左岸有滈河、金沙河汇入。潏河较大的支流有小峪河、太峪河、滈河、金沙河等。

 滈河

古称福水,也称交河、滈河、湘子河。源于石砭峪耍钱场。峪口内长25.3公里,右岸支沟有大瓢沟、小瓢沟、仙人岔等九条,左岸有北四岔、后沟、龙窝沟、大板岔、柏木沟等10条。出峪后先向北流9公里,又向西北流7.3公里,先后流经五台、王庄、王曲、皇甫、郭杜等乡镇,于郭杜镇香积寺村南汇入潏河。左岸有子午峪、天子峪、见子河、牛角沟、小台沟、竹子沟、牛尾沟等汇入,右岸有台沟、白蛇沟、康峪沟、虎豹沟、左背沟、木桥沟、华龙沟、西湖青、东湖青、三岔沟、龙尾沟、江兆沟等注入。滈河全长41.6公里,流域面积238.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为142.4平方公里。

神禾原上常宁宫

常宁宫是唐时太宗李世民为其母修的离宫,南望巍巍终南山,脚下长安八水之一的滈河,为汉室上林苑最佳之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休闲去处。民国时胡宗南又在唐代常宁宫旧址上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作为蒋介石来陕督查行辕。
   
又改古绝龙岭先后为,青龙岭、兴龙岭、兴隆岭。后来蒋介石来陕几次行辕均在常宁宫,
   
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和石静宜在常宁宫举行婚礼,并在红楼中度密月。时至今日,常宁宫已开僻为度假山庄,供人们度假、休闲、娱乐,此处近俯御宿川,滈水流于脚下,远望秦岭苍 、翠出于云端,四时景色鲜美,红楼依旧,物是人非,往事已如烟云,念古览今,心神俱舒.

神禾原畔的长安古乐

何家营鼓乐社是古长安古乐班社之一,其所奏音乐以大气、庄重、高雅被誉位中国古 代交响乐和东方音乐活宝石。我国第一家民间鼓乐陈列馆------长安鼓乐陈列馆位于该村。 何家营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南两公里处,神禾原畔,潏水南岸。该村的历史可上溯于唐代天宝年间,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何昌期曾驻于此地,人们称为何将军营,后来何家营鼓乐社是古长安古乐班社之一,其所奏音乐以大气、庄重、高雅被誉位中国古代交响乐和东方音乐活宝石。我国第一家民间鼓乐陈列馆------长安鼓乐陈列馆位于该村。何家营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南两公里处,神禾原畔,潏水南岸。该村的历史可上溯于唐代天宝年间,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何昌期曾驻于此地,人们称为何将军营,后来谐音为何家营。从唐代杜甫等诗人诗句中可以看到,以后何将军在此地修建成了园林别墅。唐杜甫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一诗和许多诗句中如;床上连书屋,院前柳拂云。将 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可看出何将军喜读诗书,爱好广泛,在退隐山林后喜文弄音。唐 朝末年,战乱频繁,宫廷音乐随着宫人流落民间,经过和民间艺人的结合,进一步整理加工逐渐完善。历经千年的流传至今,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听到的何家营鼓乐。 长安区何家营鼓乐,周至县集贤鼓乐,蓝田县普化水会古乐,西安城隍庙古乐,东仓 等古乐。被誉为我们陕西具有代表性传统四大古乐系,也是我们民族音乐史上遗珍,二零零零五年在国务院公布的底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历史悠久的神禾原

神禾原位于古樊川、御宿川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南起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南江兆村,北至韦曲镇何家营等村。其范围包括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杜曲镇、王曲镇、韦曲镇、郭杜镇部分地区。神禾原的历史久远,文物故迹众多。其时间最久者为王曲遗址(王曲镇北堡寨,藏驾庄之间),其遗迹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周文化三个时期。 神禾原王曲原段古称;绝龙岭。传说商朝末年,周商之战时,商太师闻仲战败,自刎而死于此处。后人哀其忠烈,在此修太师洞,四时祭祀(其故址故址今神禾原南坡,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北堡寨,南堡寨之间)。

 西周宣王时,大将军仲山甫平殷商后人樊国之乱有功,周宣王封仲山甫采邑于樊,且迁古樊国民于此地(史载;樊,尧之支孙)。其筑城故址今神禾原北坡三府衙村(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三府衙村。山甫谐音三府)。

秦时称神禾原北坡以下为樊乡。始皇七年(公元前二百四十年240),始皇祖母、庄襄王母夏太后薨,独葬于杜东(贾里村东神禾西北部原头上。《史记》有载),此墓日前得以发掘,其规模堪称中国第二大墓。尤其堪称国宝的天子驾六车马文物的出土,更增加了神禾原历史的厚重感。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入关中,大将樊哙出蓝田取秦樊川。 汉建立后,高祖刘邦以功封樊哙为舞阳侯,赐食邑于秦之樊乡。其范围东起义谷(今西安市长安区引镇大峪),西至下杜城,谓之樊川,西狭东广,又名后宽川。(今西安市长安区潏河两岸古樊川左近,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兴盛坊村附近原有汉舞阳侯樊哙祠遗迹,今已无存)。汉惠帝末年,太尉周勃平诸吕之乱时,吕产、吕禄等曾到樊川中,见樊哙夫人吕嬃(事见《史记》、《汉书》)。 汉武帝扩建上林南苑,将樊川,御宿川尽括其内。御宿川在城南四十里,东至石鳌谷(今西安市长安区石砭峪),西尽沣水,东西五十里,南北十五里。 因武帝在滈水岸畔筑王宫别馆,禁御不得使人往来。汉武帝常夜间微服出猎,夜宿王宫,后来名此川为御宿川。(事见《史记》、《汉书》、《类编长安志》《西安通览》等)汉武帝修王宫时,筑渠一条名王渠,后谐音为王曲,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一名的由来 。 汉上林苑之大,之广。汉司马相如、扬雄等后人皆有著作描绘。足见昔时辉煌之景,令今人难以想象。西汉末天下战乱不息,赤眉军、绿林军等,对汉上林苑大肆毁坏。汉光武帝派大将马援驻长安时,马援驻军上林苑,看到一片荒凉破败景象,令附近民众耕种上林,以支军需。随着东汉建都洛阳,古樊川、御宿川,只有任其发展无大的修建。东汉年间到魏晋以至隋,王朝的迭替犹如走马灯似的,这一带虽几为京畿之地,面对变换无常的时局,谁也无心思观赏古原古川美丽景色,只有晋代-----前秦时期,前秦王苻坚迎国师当时佛教界领袖人物道安法师入都城长安五重寺(又名义安院,唐宋后称道安院,道安寺),在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北新村神禾原畔,此地名曰鸡子山,当地又称鸡子殿。登临此地,前俯绝河清流四时不断,古樊川四季美景饱览无余,右望少陵原畔兴教寺如在眼前,左望杜曲镇楼舍饮烟,桃溪堡桃林柳燕。唐建都长安后,樊川,御宿川又一次得到空前发展,以唐高祖、唐太宗父子围猎起始,后来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称地韦氏家族和杜氏家族,在神禾原两侧居住,当时人们游乐之处城南五曲(韦曲、王曲、杜曲、章曲、另一处地名遗失难辨有宣曲,黄曲等众 说纷纭莫能定论),神禾原两边占三处即韦曲(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周围)杜曲(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一带)王曲(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一带)使得樊川、潏水两岸楼阁亭台隐隐相接,佛塔寺庙暮鼓晨鼓相闻于野,奇花异木竟相开放,两川古地名扬宇内。古道之上车马竟弛,冠盖云集,引得达官贵人,王孙公子,游宴管弦,乐而忘返。文人雅士,高僧大德,登临咏颂,美文佳篇不绝于世。唐太宗为其母祈福而修建常宁宫,其故址神禾原南坡首高河岸畔(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高湾村北),此地远望秦岭诸峰竟秀,前俯古御宿川四时美景,滈河清流缓缓逝于脚前,极目神禾原上风物几变。唐皇亲韦氏家族居于韦曲一带,宰辅杜氏家族居于杜曲一带。唐高宗显庆年间中书令杜正伦居于神禾原与潏水之间的下杜(今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新街北村一带)。唐玄宗时附马郑潜耀居郑公庄(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小江村),后来唐僖宗时诗人郑谷所居,又称郑谷庄。唐大文学家韩愈送子韩符读书处,韩愈别庄,唐昭宗时宰相韩偓居于此称韩偓村,又称偓村(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岳村)。诗人杜牧生和过瓜州村(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瓜州村)。唐天宝年间大将军郭子仪部将何昌期驻军处何家营(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何家营村)。唐宰相裴度别居(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小江村以东)以上这些地方均在神禾原与潏水之间。唐时宰辅杜正伦为保护长安城开凿杜固,改道潏水时(其故址人们称凤凰嘴,又称 马蹦崖,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彰仪村附近),曾修申店渡头(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申店村)。城南之盛,不可胜计。更引得上至帝王将相,下及黎庶百姓,文人雅士来往不绝于此者,据不完全记载,唐时至此游览樊川佳景秀色,颂咏的诗人名士有;李世民、文德皇后、司空曙、宋之问、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祖咏、僧子兰、胡曾、谭用之、罗隐、钱起、刘禹锡、孟郊、岑参、杜牧、王建、崔护、杨巨源、高适、司空图、李贺、罗邺、卢纶、韦庄、郑谷、韩偓、王贞白、贾至、张乔、温庭筠、杜奕、鲍防、谢良辅、郑慨、樊旬等等为城南樊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颂之不厌的美丽诗篇,使得我们今日读之,犹如回到当年盛唐盛世下美丽的城南盛景,樊川秀色,神禾风物,历历往事,好似眼前。
  
唐代佛教文化的空前兴盛,在神禾原两侧所建著名寺院不可胜计。尤其以樊川八寺最为有名,在潏水两岸樊川中,神禾原与少陵原相对着八大寺院即;少陵原畔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兴教寺(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寺坡村)、兴国寺(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东、西杨万村之
间)、华严寺(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局连村)、牛头寺(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双竹村)。神禾原畔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观音寺(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南樊村),洪福寺(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岳村,西樊村之间),禅定寺(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小江村南)
,法幢寺(故址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瓜洲村)另外还有晋时所建道安寺(其址见上文),隋时慧炬寺(又名智炬寺,其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上湾村西),皇甫寺(又名塗山寺,约建于隋,相传隋文帝之妹在此出家为尼。唐白居易诗文中提及,宋时又名开利寺。故址
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皇甫村),安澜寺(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何家营村北)。由于这些寺院佛事兴盛更引得许多高僧大德在神禾原两侧留下足迹,当时名冠一时的高僧有;明谵法师、遍照法师、华严五祖法顺法师、智俨法师、法藏法师、澄观法师、宗密法师及
圆窥法师、圆基法师等。佛教几大宗在当时神禾原两测逐渐形成,净土宗、华严宗、慈恩宗等影响至深,时至今日,每年海内外佛界诸高僧大德,追宗溯源之时,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虔诚礼拜,一览樊川周围四时风物。
   
唐朝安史之乱时,大将军郭子仪曾驻兵滈水河两岸,与乱军三战三捷,收复都城长安。从而使得唐玄宗皇帝和肃宗皇帝父子重返帝都长安。当时郭子仪步将何昌期驻于神禾原畔潏水之滨,人们称为何将军营,后又谐音为何家营(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何家营村)。
后来何昌期解甲归田时,将此地修建为山林别业,在此安度晚年。随着唐王朝后期盛极而衰,宫廷人员为避战乱大部分走出内宫,许多宫庭艺人将宫内皇家音乐等带出,传播于民间,逐渐形成了宫廷与民间相结合的传统古乐,使得古城西安周边传统鼓乐流传于今天,令人们
赞颂不绝。何家营传统古乐当起源于此季,至今余音犹在。
   
唐朝末年至五代之间,王朝迭起,朝兴暮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风物秀美的城南名胜,高楼广厦,寺庙殿堂,大遭毁坏,只落得殿堂人稀,寺塔颓斜,满地衰草无人理的景象。昔日的公子王孙,早已无影无踪,高僧大德栖隐深山,文人墨客登临此处满眼忧伤,尽化 诗章。
  
及至宋时,长安不为都城,神禾原、樊川、御宿川景色仍为许多文人所雅士颂咏,当时寇准,韩琦,苏舜钦等足及此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元佑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1086) ,宋张礼同友人陈明微一道游历长安城南,记下了有名的《游城南记》一文。文中详细的记录下当时神禾原、樊川、御宿川唐时胜迹,物换星移胜景难再。杜曲、杜固已景非昨日,当年显赫一时的郑谷庄、裴相别居、韩公庄已非其主,塗山寺、道安寺一片破败之象,而神禾原,樊川,御宿川山色林泉之盛,令人留连。
  
宋、金之季,战祸连连。金,宋交兵,民不聊生,在各地建庙立威,以护军寨,当时在神禾原畔古道安寺(鸡子山)旧迹管宝金峰不远处建真武庙朝阳宫朝阳殿,所以鸡子山又称
鸡子殿。明隆庆年间复修真武庙。
   
元代樊川出了一位名医武天锡,子伯威,官至成和郎陕西等路医学提举。儒书无不读,尤精于医,爱民以仁,活人以惠,治病济民。死后人们彰念先生医德,建祠而祀,其祠人称仪先生祠,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彰仪村(元代《类编长安志》有载)。
   
明代嘉靖年间,在神禾原与滈水之岸王曲镇建十三省中城隍庙,其建筑规模,为当时西安城外寺庙之最。清代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占地六十余亩,闻名全国。在明代赵涵游历关中时所写的《秦游日录》一书中,对城南故迹多有描述,许多旧迹令今人已难寻了。
   
清代康熙年间,郭家在神禾原上扩建庄园(其址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马厂村)。传至民国年间郭守约历时三百年之久,当时民间有;下了王曲坡,土地都姓郭之说,足见当年郭家之胜。郭家庄园是目前西安地区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大院,占地约二十亩,为十一进,现残存六院四十间。青砖铺地,花圃相隔,墙壁拱门,各种砖刻,雕梁画栋,古旧家具,作工精致,造形独特,别具一格,极为珍贵,令观赏者赞叹不已。
   
清代同、光年间社会大动乱,各地为避战祸,保护家园,修寨护卫,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南堡寨北堡寨为当年旧迹。另外当年被清大将军格靖侯左宗棠平叛时赶出塞外,今落户于吉尔斯坦国东干族的我们陕西后裔,在以村长安胡塞为代队回陕西探寻乡音乡情时,在长安区王曲镇听到了失散多年的故乡故音,找到了故土。
   
清光绪年间为了保护长安县韦曲镇,防止潏水泛滥成灾,用碌碡筑成河堰,人们故称碌碡堰,其故迹至今犹依稀可辨,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水磨村潏河段岸畔。民间有冲开碌碡堰,淹了长安县之说。
   
时光流逝,二十世纪之初,倭寇造祸于东北,/一八事变后,一九三五年,张学良将军帅东北军驻西安,后来移驻神禾原畔王曲镇古绝龙岭太师洞周围,并在绝龙岭上修建公馆,改绝龙岭为青龙岭。一九三六年六月,创办王曲军官训练团。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分别任正副团长。当时各党各界知名人士,蒋介石,周恩来等先后到王曲军官训练团视查,并一起探讨民族兴亡大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使得王曲更成了话题之中心 。张学良将军随即立开王曲。
    
一九三七年,胡宗南移驻西安,后又移居古绝龙岭张公馆。在王曲镇城隍庙故址上建立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人们又称黄辅军校第七分校,人称王曲分校。当时为了解决用料,以拆毁许多古寺庙和砍伐古树木解决,神禾原两侧许多古寺庙均被损坏,当时当地有民谚曰;黄辅军校,尽是胡闹。白天睡觉,黑夜拆庙。不要砖瓦,光要木料。生火做饭,打牌睡觉。原址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讯学院。 同时胡宗南又在唐代常宁宫旧址上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作为蒋介石来陕督查行辕。又改古绝龙岭先后为,青龙岭、兴龙岭、兴隆岭。后来蒋介石来陕几次行辕均在常宁宫,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和石静宜在常宁宫举行婚礼,并在红楼中度密月。时至今日,常宁宫已开僻为度假山庄,供人们度假、休闲、娱乐,此处近俯御宿川,滈水流于脚下,远望秦岭苍翠出于云端,四时景色鲜美,红楼依旧,物是人非,往事已如烟云,念古览今,心神俱舒。
   
时至一九五二年,神禾原乃至长安县迎来了一位名传文坛,蜚声中外的文学家,长安县县委副书记柳青先生,他扎根神禾原,落户于罗家湾村(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罗家弯村),作为一名社员,同村民一起,同甘共苦,奔波于神禾原上下十四年,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谱写成,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发展进程中优秀篇章《创业史》,《恨透铁》,《皇甫村三年》等作品,热情的讴歌了农村的新气象,使得神禾原,蛤蟆滩,引得世人的瞩目。一九七八年,柳青病逝,遗言将自己葬神禾原上,柳青墓在今长安区王曲镇罗家弯村西,头枕神禾原,远望秦岭诸峰,近可俯视自己生活过的蛤蟆滩。每逢节日,人们纷纷至此纪念柳青,游历神禾原风物。
 
汉唐旧事已云烟,古原陈迹载古川,与时俱进神禾景,抬眼方觉非旧颜。昔日去者不可留,今朝新景任悠游。随着时代的脚步,神禾原将又一次展现出昔日的风彩,焕发着春一般的气息,热情的欢迎每位到访者。
   
少年时每当夏秋月夜在麦场边听老人讲《封神演义》等书中的传奇故事,尤其老人们讲到《绝龙岭闻仲归天》一节时,常对我们说;绝龙岭就是王曲原上,那里有太师洞。当时觉得很神秘,好奇想着几时看看绝龙岭。神禾原王曲段人们传称;绝龙岭。其历史渊源莫衷一是难一说清。人们传说商朝末年,商周交兵之时,周太公姜子牙率兵围商太师闻仲于绝龙岭,最终闻太师兵败自杀。这一故事
历史小说《封神演义》中有;绝龙岭闻仲归天一节。后来人们念及闻太师忠勤王事,哀其愍烈,在绝龙岭下挖成窑洞,修建太师洞,四时祭祀。其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北堡寨村与南堡寨村之间。此处背倚神禾原古绝龙岭,四季清流不绝于前,远望终南神秀南五台,四时风物尽收眼底,最令当地人称道的是;原太师洞顶有一棵古柏,古树虬枝皆向东北,对人透出一种震摄之力。人们都说这种气势乃闻太师刚烈秉性之所使,形成的一股参天倔气,化为此树。时至今日古树已无踪影,太师洞已坍塌已尽。
  
笔者在前十几年去时,窑门已为土石堵封及尽,在当地老乡邦助下,曾冒险爬进太师洞,只见满墙壁画剥落严重难以看清,只留下一座破败不堪的将台,已为土石所拥难辨其面目,其他物件更是难觅踪影。在和当地老乡闲聊时,他们讲到一个闻太师显灵的故事;话
说在民国前后,南堡寨有位家境贫寒与人作苦力的小伙子,母子相依为命,过着清淡而平静的生活。可谁知祸从天降与自家一墙之隔的富有邻居,心起不良之思,欲强占其房产。小伙气愤之极,可言语之间说不过人家,想打官司手中又无钱,无奈之下只好跑到太师洞中散心
消气。又气又乏,谁曾想在洞中竟睡着了,梦中闻太师金盔金钾走近他讲到;身上护心镜可用,让小伙拿去作为夺回房产之资。小伙醒来后急忙回家,取了家中小镢头,到太师洞中照着太师塑像的护心镜用力一挖,结果第一下下去溅出火星,最后将护心镜取下一看,原
是一块白银做就的护心镜,小伙大喜望外,以此为资拿回了自己的房产。后来人们不断的将此事演说为闻太师显灵。如今的太师洞故地周围仍流传这一故事,说明着人们多么希望 正义,扶贫济弱的心愿。
   
历经风雨沧桑的太师洞在一九三五年迎来一位名标史册,声存宇内的英雄------张学良将军。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寇入侵更加猖厥。一九三五年张学良将军奉命将东北军撤驻至西北,随即在王曲原上修建张公馆。其修建地址恰选在古绝龙岭太师洞窑顶平地上,太师洞周围的窑洞中住扎着张将军的卫队。此地与南堡寨隔沟相望,地势险要,望可目及秦岭诸峰,近可俯视滈河川道。听当地人讲;张公馆是一套仿德建筑,建筑非常漂亮,青瓦白墙,纯松木的门窗,给人一种高贵大方的感觉。房前有两个大花坛,里边盛开的是鲜艳的白玫瑰,花坛边有五棵大杏树,每年都结出黄灿灿的杏子。整个张公馆被千年古柏环抱着,庄严肃穆。在张公馆南是一处人称跑马场空地,周围沟边上尽为槐树和皂荚树,约有合抱之粗。当年张学良将军曾漫步此间,留下许多佳话轶事。
   
后来张学良将军改绝龙岭为青龙岭,胡宗南又改绝龙岭为兴龙岭和兴隆岭。张学良将军在此居住时,先后有蒋介石,周恩来等许多爱国人士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复兴到王曲和张将军共谋大计。
   
一九三六年六月,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在此举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被称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张学良任团长,杨虎城任副团长,王以哲、黄显声为教务长。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发生,挽民族于危亡,救国家于危急,
使得张学良与杨虎城二位将军更是功垂千古,名标史册。其爱国精神光照千秋,令后人长念

   
光阴飞逝,七十年后,今天绝龙岭上张公馆已门窗尽无,德式建筑的房子已近坍塌及尽,满眼荒草扑地,好似与人们诉说着什么?太师洞已无法再进了,绝龙岭上的树木已廖廖无
几。站在此地吊古念今,令人唏嘘不已,物是人非,所谓苍海桑田须隅改,秦岭诸峰景色如故,滈河之水默默而过,猛回首往事已如云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
杜甫长安足迹(3):“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宋朝人的金项圈|西安·长安区博物馆
长安县(中国)
魏鸿源:西安市长安区柳青中学(八中)赋
樊川八大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