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得了!邻水上央视了!CCTV-7《乡土》栏目播出了!快戳进来看你错过的视频!


          近年来,邻水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求富、求知、求乐”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到群众中“送”文化,更努力“种”文化,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引导群众走文明发展、发展文明、享受文明的小康之路。像薅秧歌一样,该县道钱、手掌木偶、竹琴、龙狮舞等农村“土生土长”的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涌现出了鼎屏镇的广场舞、太和乡的龙狮、御临镇的木偶、关河乡的唢呐等特色文化村8个,有民间业余文艺表演队伍68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乡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明创建让农民们生活变富了,心情变好了,精神面貌变爽了,奔小康的劲更足了。”本期乡土走进邻水县,发现这里的“土”文化。(来源央视)

《乡土》——邻水新生活里的老习俗


找有wifi的地方,必须看啊!

        四川省邻水县“柳街薅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柳街镇的七里坝、邬家坝,后逐步流传于川西坝子,盛传于岷江流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原生态民俗文化。

        薅秧歌有六大特征:一是具时代性。劳动人民在每年秧苗青翠杂草飞长时就开始了秧田地里的薅秧,他们为排除枯燥和寂寞,现编现唱见啥唱啥,打上了每一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情感的烙印;二是具有大众型。一人领唱,薅秧的男女老少复合末尾三个字,都参与,很闹热;三是具有效率,薅秧歌不讲究地点场景,喜怒哀乐的歌都可以唱,边劳动边唱提高了劳动效率;四是无伴奏音乐,薅秧歌随着劳动的节奏任意发挥逐步形成了三四个版本的调式;五是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了三百多年,经久不衰;六是文学性与艺术性相通相融,是古代民谣与现代民谣的结合与传承,也是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表现形式。

        邻水饮食文化:九龙挂面,已有百余年历史。运用独特的民间工艺,采用优质面粉手工精制而成。一种为银丝面,面条细可穿针孔;一种为韭叶面,形如韭叶,薄如羽翼。丝条晶莹,色泽鲜嫩,煮后润滑透明,细腻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浑汤,回锅如初,曾获四川省名特产品第三名。九龙挂面的手艺被评为了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

广安,岳池,邻水,武胜,华蓥,前锋共13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快看看有你家乡吗?

邻水:40套公租房让乡村教师安居乐教

如果邻水人的朋友圈可以匿名评论......那以下场景绝对会有!

邻水的这些人,你爹妈的工资要涨了!晓得不~

小时候在邻水,妈妈给我们说的这些话,硬是巴到信!

点击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样民俗闹元宵
金湖秧歌号子 :挖掘乡土中的"瑰宝" 传承秧田里的"诗经"
盛泽邻水湾路有新规划了
平定民谣之历史深处走来的歌谣
正宁社火元宵节专刊
“西火干板秧歌”的前世今生,作为长治人你了解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