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金收不抵支”与院士退休

“养老金收不抵支”与院士退休


闲散一石

   正当少数专家极力炒作“养老金收不抵支”应该立即“延迟退休”时,人社部公布了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情况显示,10年间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抚养比年均增长0.7%,2012年为3.09(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到2012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968亿元,比2003年增加21204亿元,年均增长33%。
   这个数据与个别专家拿出的数据完全相反。他们到处说“养老金收不抵支”、“全靠财政补贴”,再不延迟退休就会出现很大问题。从人社部公布的情况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结余,即使不算财政补助,近年来也是收大于支,与个别专家的说法恰恰相反。当然,尚未实现全国统筹,有的省份收大于支,有的省份收不抵支,但局部情况不能代替总体情况。
  我们不能说个别专家故意说假话,但是作为专门研究社会保障方面的专家,抛出来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即使是推测,也应该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如果说话总是不靠谱,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威信,说话也就没有人相信。这不仅影响本人的名誉,也影响整个学术界的声誉。缺乏专业知识、缺乏数据来源的普遍老百姓可以凭感觉说话,但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则不如此,而是应该态度严谨,表现出自己的职业素养,可不能信口开河,把科学当儿戏。这一点,更值得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重视。
  这些年学术界的浮躁心态与功利动机引起公众侧目,学术道德方面屡屡出现雷人事件,更有少数知名专家学者因为贪婪而站到了审判席上。这样一种现状,不仅让真正的专家学者大为叹息,也大大出乎公众的意料。在中国,专家学者历来站在道德与学术两个高地之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享有很高的社会名誉。少数专家学者从道德与学术这两个高地之上栽了下来,主要是放弃了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的追求,变得追名逐利了,成为这个浮躁社会的追风者。
   这些年,院士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传出贿选等丑闻,也与心态浮躁、追名逐利相关。院士本来是一个学术称号、荣誉称号,可是却变成了功利代名词。各单位竞相争取院士、求攀院士,一些人更是千方百计争当院士。院士也是人,也会变老、变得不能从事科研工作,可是由于院士头衔“含金量”极高,能给单位和个人带去巨大利益,有的院士明知自己老了、干不了了、甚至卧在床上了,宁愿当花瓶、当标签也不退休,有的单位明明知道院士年事已高、本人多次要求退休,为了“吃院士”而不让其退休。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使得院士过去那种让敬仰的地位也风光不再。
   “养老金收不抵支”与事实不符同院士该退休而不退休、自己要退休而单位不让退休一样,都是功利心态闹的。这些年不断出现个别或是少数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标新立异地抛出一些让别人震惊的观点,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其实本人与公众都知道这与学术研究已经没有关系。学术界对此应该保持警惕,也应该建立自律与自净机制,以维护学界的清净环境,以促使专家学者回归学术本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算后大吃一惊!活过113岁,养老金才能拿回本金
学术界变名利场,出个肖传国不奇怪
退休人员注意了!11月开始领养老金的方法要变了!
现在准备已很紧迫 “80后”你在为养老做些什么(1/11)
认识导师5年多,今天她第一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历史学家批院士制度:已经变味甚至畸形(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